相关习题
 0  142899  142907  142913  142917  142923  142925  142929  142935  142937  142943  142949  142953  142955  142959  142965  142967  142973  142977  142979  142983  142985  142989  142991  142993  142994  142995  142997  142998  142999  143001  143003  143007  143009  143013  143015  143019  143025  143027  143033  143037  143039  143043  143049  143055  143057  143063  143067  143069  143075  143079  143085  143093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碱性锌锰干电池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MnO2+H2O+e===MnO(OH)+OH

B.电池工作时负极pH一定降低

C.用该电池作电源精炼铜,纯铜与锌连接

D.用该电池作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负极溶解6.5 g锌,阴极一定析出6.4 g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由铁钉经过导线流向石墨棒

B.该装置是一个简易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

C.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D.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陈述Ⅲ

A

用锌和足量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加入硫酸铜溶液

可以加快制取氢气的速度

Ⅰ对、Ⅱ对、无

B

用Mg-Al-NaOH构成原电池

Mg更活泼作负极

Ⅰ对、Ⅱ对、无

C

石墨常作电解池的电极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

Ⅰ对、Ⅱ对、有

D

MgCl2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MgCl2的饱和溶液制取金属镁

Ⅰ 对、Ⅱ对、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a、b是两根石墨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b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C.稀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

D.往滤纸上滴加酚酞试液,a极附近颜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铜、铁和FeCl3溶液形成的原电池,铜极放出氢气

B.电解硫酸钠溶液就是电解水,电解后溶液pH升高

C.铁锅生锈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为:2H+2e===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两同学研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

步骤

操作

现象

I

向2mL 1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

并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

(1)常温下,FeCl3溶液的pH  7(填“<”、“>”或“=”).

(2)分析红褐色产生的原因.

①甲同学认为步骤I中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 

②乙同学认为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SO32﹣+□  ═□Fe2+  +□  

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1.Fe2+与SO32﹣反应生成墨绿色的絮状沉淀FeSO3

2.墨绿色的FeSO3与黄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红褐色.

(3)甲同学为了确认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中的红褐色溶液

出现“丁达尔效应”

甲同学因此得出结论: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而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仍然不足,乙同学的理由是  

(4)进一步确认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乙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向1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

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Ⅲ中的红褐色溶液

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

①经检验步骤III中红褐色溶液含有Fe2+,检验Fe2+选用的试剂是  (填字母).

a.K3[Fe(CN)6]溶液          b.KSCN溶液         c.KMnO4溶液

②已知H2SO3是弱酸,请结合电离方程式说明步骤Ⅲ中出现红褐色的原因:  

(5)结论:由上述实验得知,甲、乙两同学所持观点均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氨气是生产化肥、硝酸等的重要原料,围绕合成氨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氢气既能与氮气又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条件却不相同.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

3H2(g)+N2(g)⇌2NH3(g)△H=﹣92.4kJ/mol

计算断裂1mol N≡N键需要能量  kJ,氮气分子中化学键比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  (填“强”或“弱”),因此氢气与二者反应的条件不同.

(2)固氮是科学家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自然界中存在天然的大气固氮过程:N2(g)+O2(g)=2NO(g)△H=+180.8kJ/mol,工业合成氨则是人工固氮.分析两种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反应

大气固氮

工业固氮

 

温度/℃

27

2000

25

350

400

450

K

3.84×10﹣31

0.1

5×108

1.847

0.507

0.152

A.常温下,大气固氮几乎不可能进行,而工业固氮非常容易进行

B.人类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是无意义的

C.工业固氮温度越低,氮气与氢气反应越完全

D.K越大说明合成氨反应的速率越大

(3)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照甲、乙、丙三种方式分别投料,发生反应:3H2(g)+N2(g)⇌2NH3(g)测得甲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为40%.

N2

H2

NH3

1

3

0

0.5

1.5

1

0

0

4

①判断乙容器中反应进行的方向  .(填“正向”或“逆向”)

②达平衡时,甲、乙、丙三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大小顺序为  

(4)氨气是合成硝酸的原料,写出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工业上用某矿渣(含有Cu2O、Al2O3、Fe2O3、SiO2)提取铜的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Cu2O+2H+=Cu+Cu2++H2O

沉淀物

Cu(OH)2

Al(OH)3

Fe(OH)3

Fe(OH)2

开始沉淀pH

5.4

4.0

1.1

5.8

沉淀完全pH

6.7

5.2

3.2

8.8

(1)固体混合物A中的成分是  

(2)反应Ⅰ完成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填离子符号)请写出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3)x、y对应的数值范围分别是    

(4)下列关于NaClO调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ClO可使溶液的pH降低

b.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发生反应ClO+H+═HClO,ClO消耗H+,从而达到调节pH的目的

c.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NaClO水解ClO+H2O═HClO+OH,OH消耗H+,从而达到调节pH的目的

(5)用NaClO调pH,写出氯气制取漂白液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课外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SO2性质的研究.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SO2属于  (填“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①图中D装置可用来验证SO2具有该性质,其中所加入的试剂是  

②当向该装置通入SO2时,A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是  

(2)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SO2具有  性.

①当向该装置通入SO2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C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  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如验证SO2还具有另一方面的性质,可选择的药品是  

A.过氧化氢       B. 浓硫酸        C.氯水         D.硫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X~R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其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元素

X

Y

Z

W

R

性质信息

能形成+7价的化合物

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熔化时并不滴落,好象有一层膜兜着

通常状况下能形成短周期中最稳定的双原子分子

焰色反应为黄色

位于第IV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元素W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4)X的氢化物和Z的氢化物反应形成化合物A,A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将A溶于水,其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含Y的某化合物可用作净水剂,该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W的氢氧化物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写出工业上制取该氢氧化物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