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Al、S、Cl-
B.澄清透明溶液:Cr2、S、K+、N
C.pH=0的溶液:Na+、C、Fe3+、N
D.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1的溶液:HC、N、Cl-、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1 mol X,反应转移2 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对亚硫酸钠组成元素的价态进行分析后认为Na2SO3溶液在存放过程中有可能变质,若已变质,则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来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Ⅰ: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认为Na2SO3溶液没有变质。
方案Ⅱ:取样,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Na2SO3溶液完全变质。
乙同学认为上述两种方案均不合理,乙同学作出判断的依据分别是方案Ⅰ:________;方案Ⅱ: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Na2SO3溶液是否变质,量取60 mL标签上注明为1.0 mol·L-1的Na2SO3溶液放入A装置中,通过测量生成的SO2质量的方法来判断其是否变质。
①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该实验装置中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应加入足量的________(填字母);
a.浓硝酸 b.65%硫酸
c.浓盐酸 d.20%硫酸
②改进缺陷后再进行实验,若实验前后测得C装置增重3.2 g,则Na2SO3变质的百分率是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若只是确定Na2SO3是否变质,乙的方案太复杂了,他认为只需要试管、胶头滴管、盐酸及氯化钡溶液就可以达到目的(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若同意,请写出主要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方案进行完善或评价。
(1)实验室将B、C、E相连后,以浓盐酸和________(填写名称)为原料可制取Cl2,为接下来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做准备。
(2)利用实验室常用方法制取氯气,将A、C、E相连,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Ⅰ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Ⅱ | 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 |
请你评价:
实验Ⅰ推出相应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则无需填写此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推出相应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此空):____________________。
(3)A、C、E相连,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应放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4)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________,再打开止水夹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加碘食盐中碘酸钾进行研究。
(1)学生甲设计实验测出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步骤如下:
a.称取W g加碘盐,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KI溶液;
c.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10-3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IO+5I-+6H+===3I2+3H2O,I2+2S2O===2I-+S4O)
滴定时Na2S2O3溶液应放在________(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其终点颜色变化为________;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____________mg·kg-1(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2)学生乙对纯净的NaCl(不含KIO3)进行了下列实验:
顺序 | 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 | 取少量纯净的NaCl, 加蒸馏水溶解 | 溶液无变化 |
② | 滴加淀粉KI溶液,振荡 | 溶液无变化 |
③ | 然后再滴加稀H2SO4溶液,振荡 | 溶液变蓝色 |
请推测实验③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根据学生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甲的实验结果作出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通常用电解KI溶液的方法来制备碘酸钾,电解过程中请你帮助学生丙设计实验来判断电解是否完全。仪器不限,可选的试剂:淀粉溶液、H2O2溶液、稀硫酸。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
Ⅰ.[查阅资料]
(1)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2)向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3)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HCl。
Ⅱ.[制备产品]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E中的试剂是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稀H2SO4
B.NaOH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2)先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滴加浓H2SO4。
(3)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C中混合物,滤液经__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Ⅲ.[探究与反思]
(1)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
(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H2SO4、稀HCl、蒸馏水中选择)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___________,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2)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步骤(2)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2O3·5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法提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获得了如下资料的情况下,利用下面的装置来探究二氧化氮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及反应的机理。
资料:①亚硝酸是一种弱酸,酸性较碳酸酸性强;
②亚硝酸不稳定,很易分解:3HNO2===HNO3+2NO↑+H2O。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U形管中盛满蒸馏水,从b处通入二氧化氮气体,在U形管的B处得到无色气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少量气体进入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中看到有红棕色气体;
③在U形管中盛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从b处通入二氧化氮气体,在U形管的B处也得到无色气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少量气体进入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中却看不到红棕色气体;
④将③中B处无色气体通过导管b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将U形管中盛满氢氧化钠溶液,从b处通入二氧化氮时在B处得不到任何气体。
请回答下列各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②中B处得到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③中B处得到的无色气体(单一纯净)是________;只得到该无色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出③中得到的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预测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铝及铝合金经过阳极氧化,铝表面能生成几十微米厚的氧化铝膜。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表面氧化膜的保护作用展开了研究,他们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等)隔绝,对铝制品起到保护作用,但铝制容器仍不能长期盛放或腌制咸菜。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以探究其中的原因。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 | ||
编号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1 | 取一小片铝片于试管中,加入2 mL 1.0 mol·L-1盐酸 | 30 s时开始有少量气泡,然后产生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最后铝片消失 |
2 | 取一小片铝片于试管中,加入2 mL 0.5 mol·L-1硫酸 | 55 s时开始有少量气泡,然后产生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最后铝片消失 |
3 | 取一小片铝片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稀溶液 | 3 min左右表面产生少量气泡,且铝表面析出一些红色固体 |
4 | 取一小片铝片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稀溶液 | 一直没有明显的变化 |
(1)你认为实验1、2中盐酸和硫酸的浓度分别为1.0 mol·L-1、0.5 mol·L-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实验现象,你认为铝制容器不能长期盛放或腌制咸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清洗银镜实验后试管内壁上的银并探究其中的反应原理,进行下列实验。
(1)用稀硝酸可以清洗试管内壁上的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为消除(1)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改为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操作 | 现象 |
Ⅰ | 剧烈反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停止后,试管内壁上的银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液体a |
①该同学由现象推测H2O2将Ag氧化为Ag+,但通过实验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他的操作及现象是:取实验Ⅰ所得液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
②经查阅资料,发现:实验Ⅰ中银镜溶解后经一系列反应,最后产物为Ag,但是因为颗粒很小(直径在1~100 nm 间)分散在液体中,肉眼无法识别。该同学设计实验,证实了a中存在直径在1~100 nm间的颗粒。他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实验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银的化合物在H2O2分解反应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Ⅱ | 振荡,溶液无明显现象 | |
Ⅲ |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同时在试管底部仍有少量黑色固体 |
①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Ⅲ的现象提出假设:
假设1:Ag2O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氧化剂;
假设2:Ag2O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
②若假设1成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③结合所给试剂,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假设1,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可选试剂:1 mol·L-1盐酸、0.1 mol·L-1氨水、1 mol·L-1 NaOH溶液
实验步骤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取3 mL 10% H2O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Ag2O,充分反应后,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编号 | 实验目的 | 碳粉/g | 铁粉/g | 醋酸/% |
① |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 0.5 | 2.0 | 90.0 |
② | 醋酸浓度的影响 | 0.5 | 36.0 | |
③ | 0.2 | 2.0 | 90.0 |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________腐蚀,请在图3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图2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2的方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