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将Na与O2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 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X、Y、M、N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X、M同主族,Y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与X的化合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Y2X和Y2X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阴、阳离子的个数比相同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M > N
D.离子半径r:r(X2-)> r(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Cl2有酸性 | 用Cl2可与石灰乳或烧碱反应制备含氯消毒剂 |
B | NaHCO3溶于水完全电离 | NaHCO3是强电解质 |
C | 浓H2SO4有强氧化性 | 浓H2SO4可用于干燥SO2 |
D | Na2S有强还原性 | 用于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石油的催化裂化,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瓶Ⅰ中固体石蜡先熔化,试管Ⅱ中有少量液体凝结,试管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后闻试管Ⅱ中液体气味,具有汽油的气味。
(1)该装置仪器连接的顺序应遵循的原则为 ,加入药品之前的操作为 ,长导管的作用是 。
(2)试管Ⅱ中少量液体凝结说明了 。
(3)试管Ⅲ中溶液褪色说明了 。
(4)能否用试管Ⅱ中的液体萃取溴水中的溴,理由是
。
(5)写出二十烷裂化得到癸烷和癸烯的化学方程式
。
(6)石油裂化的重要意义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填代号)。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脚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G.烧杯 H.量筒
(2)第2步: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 (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 。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在一次化学晚会上,一位同学表演了一个有趣的魔术:用蘸有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玻璃棒在一洁净的铁片上点上数处,所点之处,点铁成“金”。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在自然界多以+1价矿石存在,因为在固态或是高温下+1价铜比+2价铜稳定。辉铜矿(Cu2S)炼铜的方法之一是将矿石高温通空气焙烧,生成两种氧化物。将焙烧过的矿石加上比它质量约少一半的未经焙烧的矿石,混合后隔绝空气再进行高温熔烧,结果得到金属铜和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已知CuS、Cu2S均为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在空气中灼烧均生成CuO与SO2,不用其他试剂,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来鉴别二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高分子化合物的部分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聚合物的链节是
B.聚合物的分子式是(C2H2Cl2)n
C.聚合物的单体是CHClCHCl
D.若n为聚合度,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7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混合气体先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再通过灼热的CuO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最后将剩余气体点燃,火焰为淡蓝色,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原混合气体是 ( )
A.水煤气 B.液化石油气
C.石油裂解气 D.焦炉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 )
A.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
B.将钠加入到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可以制取镁
C.电解法炼铝的原料是氧化铝
D.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既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