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曲线图(纵坐标为沉淀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的量)与对应选项不正确的是( )
| A. | 向1L浓度均为0.1mol/L的Ba(OH)2、NaAlO2混合液中加入0.1 mol/L稀H2SO4溶液 |
| B. | 向含有0.1 mol/L AlCl3和0.3mol/L NH4Cl的1L混合液中加入0.1mol/L NaOH溶液 |
| C. | 向烧碱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 |
| D. | 向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机物A、B、C、D、E都是常见的有机物,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已知A的分子式为C10H20O2,则符合此转化关系的A的可能结构有( )
| A. | 2种 | B. | 3种 | C. | 4种 | D. | 5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
操 作 | 可能的实验现象 | 解 释 | |
A |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向淀粉KI溶液中不断通入C12 |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 C12先表现氧化性、后表现强氧化性 |
C | CO还原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 | 溶液不显红色 | 黑色固体中没有Fe3O4 |
D |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BaSO3不溶于硝酸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Fe2+、A13+、NH4+、CO32﹣、SO32﹣、SO42﹣、C1﹣中的若干种,现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气体A是NO2 |
| B. | X中肯定存在Fe2+、A13+、NH4+、SO42﹣ |
| C. | 溶液E和气体F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
| D. | 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A13+和C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反应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 A. | 向浓度都为0.1mol/L的FeCl3和CuCl2加入铁粉,溶质CuCl2首先与铁粉反应 |
| B. | 向过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Al(SO4)2溶液,开始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
| C. | 向浓度都为0.1mol/L Na2CO3和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NaOH首先反应 |
| D. | 向浓度都为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单质首先参加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
| A. |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 B. | 在过程③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
| C. | 在过程④、⑥反应中每氧化0.2 mol Br﹣ 需消耗0.1mol Cl2 |
| D. | 过程⑤在生产中无需解决其对金属设备的腐蚀问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 1.0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 |
| B. | 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Al3+、F﹣、Cl﹣ |
| C. | 某无色溶液中:Al3+、HCO3﹣、Cl﹣、Br﹣ |
| D. | pH=12的溶液:K+、Na+、CH3COO﹣、Ag(NH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 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用氢气加成除去乙烯 |
| B. | 将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与CuSO4溶液混合制得氢氧化铜浊液,用于检验醛基 |
| C. |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加溴水振荡后滤去白色沉淀 |
| D. |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煮后,先加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溴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
| A. | 只含有1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
| B. | 含2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
| C. | 含1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
| D. | 含一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