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操作 | 现象 |
①取4 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 mL水 |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
②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 pH试纸先变蓝,最后褪色 |
③ |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最终,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
A.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B.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碱性、漂白性
C.液面上方出现白雾,白雾中一定只含HCl
D.最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推测白色沉淀主要是C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取体积相同的KI、Na2SO3、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氯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三种溶液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相同,则KI、Na2SO3、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2∶1∶2 B.2∶1∶3
C.6∶3∶2 D.3∶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时淀粉KI试纸会变蓝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已变蓝的淀粉KI试纸褪色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IO3+10HCl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
D.途径Ⅱ中若生成1 mol I2,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碘是原子半径较大的卤族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
A.已制得了IBr、ICl等卤素互化物
B.已经制得I2O5等碘的氧化物
C.已经制得I(NO3)3、I(ClO4)3·2H2O等含I3+的化合物
D.I2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MnO2、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干燥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可重复使用,不含制气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CBE
B.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BAE
C.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制备NaClO
D.若实验中使用到装置C且有色布条褪色,则说明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
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Ⅲ图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燃烧反应
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饱和氯水中Cl-、NO、Na+、SO
可以大量共存
B.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C.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I-
D.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H2O===SO+2I-+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干燥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不可能是( )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2SO3溶液
D.饱和氯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的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