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从下列事实所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 结论 | |
A |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 Cl2是电解质 |
B |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BaSO3不溶于强酸 |
C |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 结合H+的能力:CO32-<AlO2- |
D |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 气反应 | 非金属性:P>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做环境的消毒剂从而预防流感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PM2.5在空气中有可能形成胶体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向100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l2 5.04L,Cl2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c(Cl-),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75mol/L B.1.5mol/L C.2mol/L D.3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管道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防止铁管道腐蚀
B.小苏打、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工业生产中,常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
B.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盐酸,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充分搅拌再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8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用明矾净水 |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
B | “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 “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 |
C | 潮湿环境中的铁制品生锈 | 铁制品中的Fe与空气中的O2直接反应生成Fe2O3 |
D | 局部地区出现酸雨 | 煤、石油的燃烧产生大量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常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纺织高漂白。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流程图如下
已知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且NaClO2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ClO2发生器中同时有氯气产生,则在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NaClO2稳定装置中,H2O2作 (选填序号)。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3)在实验室模拟“固体分离装置”中的技术,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按实验后顺序填写操作代号)。
A.过滤 B.加热 C.分液 D.蒸馏 E.冷却
(4)经查阅资料知道:当pH≤2.0时,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
溶液中Na2S2O3能与I2反应生成NaI和Na2S4O6。
欲测定成品中NaClO2的含量,现进行如下操作:
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步骤Ⅲ中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
②若上述滴定操作中用去了V mL Na2S2O3溶液,则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 (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①次氯酸的结构式为 H—Cl—O
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③蛋白质、漂白粉、苛性钾、液氨分别为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④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6三甲基5乙基辛烷的分子中共有______个甲基原子团。
(3)分子中有6个甲基而一溴代物只有1种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