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和醇反应一定能生成酯,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B.实验证实可使Br2/CCl4溶液褪色,说明该分子中存在独立的碳碳单键和碳碳
双键
C.DDT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最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
D.的单体是CH3﹣C≡C﹣CH3和CH2=CH﹣C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鸡蛋清和淀粉可以用浓硝酸鉴别
B.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C.分子式为C5H8O2,既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又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有8种
D.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表达正确的是( )
A.服用阿司匹林过量出现水杨酸( )中毒反应,可静脉注射NaHCO3溶液:
+ 2 HCO3- → + 2 CO2↑ + 2 H2O
B.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
HCHO+4[Ag(NH3)2]++4OH-CO32- +2NH4++4Ag↓+6NH3+2H2O
C.向CH2Br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CH2BrCOOH+OH-CH2BrCOO-+H2O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O2+H2O+2C6H5O- → 2C6H5OH+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
选项 | 叙述 | 评价 |
A | 乙酸乙酯在H218O中水解,产物乙醇中将含有18O | 错,根据酯的水解规律,产物乙酸中将含有18O同位素,而乙醇则没有。 |
B | 淀粉与20%的硫酸混合溶液在沸水浴中充分加热后滴加碘水无蓝色现象,则说明淀粉水解完全 | 错,淀粉水解后未加碱中和至溶液呈碱性。 |
C | 向卤代烃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根据沉淀颜色可以判断卤素原子种类 | 对,水解后溶液中有卤化氢,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 |
D | 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乙醇溶液、乙酸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 错,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不能鉴别乙醇溶液和乙酸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机物A、B、C、D、E都是常见的有机物,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已知A的分子式为C10H20O2,则符合此转化关系的A的可能结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烷烃的名称为2,2,4,4 -四甲基-3,3,5-三乙基己烷
B.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C.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加热后有NH3生成
D.桶烯()与苯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均属于芳香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 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③>②>①
C.电负性:③>②>①
D.第一电离能: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遇FeCl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B.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紫色褪去,能证明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C.1 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 和H2分别为4 mol、7 mol
D.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名称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CH3CH2OH
⑥C6H12O6 ⑦CH3COOH ⑧硬脂酸甘油酯 ⑨蛋白质 ⑩聚乙烯
A.能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①②④⑩
B.投入钠能产生H2的是⑤⑦⑧⑨
C.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⑧⑨⑩
D.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物质可能含有:a.甲酸、b.乙酸、c.甲醇、d.甲酸甲酯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别时有下列现象:①可发生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③与含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发现溶液中红色逐渐变浅至无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c、d都有 B.一定无a,一定有b,可能有c、d
C.有c和d D.一定有d,可能有c,一定无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