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2015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的NaCl和MgCl2中:c(Cl-)=3c(Na+)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 2、②NH4Cl、③CH3COONH4、④ NH3·H2O,c(N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C.室温下,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c(NH)>c(OH-)=c(H+)
D.向0.2 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 NaOH溶液:c(CO)>c(HCO)>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为滤纸接触处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配制NH4+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①适量的HCl②适量的NaCl③适量的氨水④适量的NaOH,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一硝酸盐晶体,其化学式为R(NO3)x·y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42。 取1.21 g该晶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将此溶液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有0.01mol电子发生转移时,溶液中金属全部析出。经称量阴极增重0.32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3
B.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C.y=2
D.电解后溶液的pH=1(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1分)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I1=738 kJ·mol-1、I2=1451 kJ·mol-1、I3=7733 kJ·mol-1、I4=10540 kJ·mol-1,D原子价电子层的p轨道半满,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1)BA3的电子式为________,晶体类型为 。
(2)B元素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个取向,原子轨道呈________形。
(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B和D的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BE3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其分子构型为 。
(5)G位于周期表的________区,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6)检验F元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4分)(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10.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时使用pH计精确测量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温度为25℃),并绘制出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铁架台、滴定管夹、 、 、________、 ,由图可计算出标准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2)该小组同学在探究上述NaOH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少量酚酞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溶液变红色,但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一定量时红色消失。对此意外现象形成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
甲: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造成的。
乙:可能是溶液在碱性条件下继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造成的。
丙:可能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理论分析】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明显错误,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
【实验设计】②为证实乙同学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 |
将配制的NaOH溶液加热 | |
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并在上方滴加一些植物油 |
③通过以上实验,三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消失。因此溶液褪色与氧气无关。若丙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按要求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方案 |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11分)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 Ag+、Na+ |
阴离子 | NO3-、SO42-、Cl- |
下图Ⅰ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 B、 C三种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27 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Ⅱ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M为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乙中阳离子向 (填“c”或“d”)定向移动,A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计算电极f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3)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乙烧杯的电解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应加入物质的质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欲降低废水中重金属元素铬的毒性,可将Cr2O转化为Cr(OH)3沉淀除去。三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的pH如下表。
开始沉淀的pH | 完全沉淀的pH | |
Fe(OH)2 | 7.0 | 9.0 |
Fe(OH)3 | 1.9 | 3.2 |
Cr(OH)3 | 6.0 | 8.0 |
某含铬废水处理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C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初沉池中加入明矾作沉降剂,其作用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请补充并配平以下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Cr2O72- + ____HSO3- + _______ = ____Cr3+ + ___SO42- + ____H2O。
(4)根据“沉淀法”和“中和法”的原理,向沉淀池中加入NaOH溶液,此过程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 = H2O和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Cr3+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12分)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二甲醚CH3OCH3的新工艺主要发生三个反应:
①CO(g) + 2H2(g) CH3OH(g) △H1=-Q1 kJ·mol-1
②2CH3OH(g) CH3OCH3(g)+ H2O(g) △H2=-Q2 kJ·mol-1
③CO(g)+ H2O(g) CO2(g) + H2(g) △H3=-Q3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新工艺的总反应3H2(g)+ 3CO(g)CH3OCH3(g)+ 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 + 2H2(g) CH3OH (g) △H。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Κ)。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ΔH 0 (填“ >”、“=”或“<”)。能够说明某温度下该反应是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变 B.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c(CO)=c(CH3OH)
②某温度下,将 2mol CO和 6mol H2 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10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计算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3)工业生产是把水煤气中的混合气体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较纯H2用于合成氨。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实验室模拟化工生产,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H2后,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 。
②在实验Ⅲ中改变条件为采用比实验Ⅰ更高的温度,请在图2中画出实验Ⅰ和实验Ⅲ中c(NH3)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陕西省宝鸡市高二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表示的是正丙基的是
A.CH3CH2CH3 B.CH3 CH2CH2-
C.―CH2CH2CH2― D.(CH3 )2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