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8gD2O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0NA
B. 28g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1.2L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 NA
D. 5.6g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B. 装置内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置换和氧化还原反应
C. 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
D. 若烟囱的气体排放不达标,则此气体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C、N、S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B. 三者的单质直接与氧气反应都能至少生成两种氧化物
C. 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NO3、Na2SO3溶液的pH大小顺序:NaNO3<Na2S03<Na2CO3
D. CO2、N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实现Fe2+→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
B.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 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D.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食醋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用米汤检验碘盐中含有碘酸钾
B. 用小苏打可中和胃酸,热纯碱溶液可除油污.小苏打和纯碱可以用石灰水鉴别
C. “84消毒液”和洁厕剂能同时使用,除污垢效果好
D. 用丁达尔效应区别鸡蛋白溶液和食盐水;用明矾可以净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e、Cu、Al在空气中都容易生锈是因为都生成了对应的氧化物
B. FeCl3、FeCl2和Fe(OH)3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 高温时,CuO比Cu2O稳定,Na2O2比Na2O稳定
D. Si02不溶于水,不是酸性氧化物,但能与NaOH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与社会、生活、科研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将表面有铜绿的铜器放入硝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B. 大量使用煤发电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天然气、煤气大量泄露遇到明火会爆炸
C. 利用化学反应可实现12C到14C的转化,高炉炼铁是炼铁最常用的方法
D. 青铜(铜锡合金)是一种复合材料,二氧化硅可以做光导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50mL 4mol•L﹣1的NaOH溶液密度为1.6g•cm﹣3,则
(1)此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2)此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再取出50mL,则此5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变是 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g.
(3)此溶液能吸收标准状况下的Cl2的体积是 ,生成NaCl的质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氯气的相关问题:
(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新制的氯水,现象是 ,起作用的微粒是 .
(2)某生应用下图所示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③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 .请在图D处以图的形式表明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写出化学方程式 .
(3)漂白粉是用Cl2与石灰乳反应来制取的,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漂白粉在空气中保存不当能失效,请用方程式表示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如图中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试回答:(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和 .
(3)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 (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数相平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管液面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