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 | SO2通入新制氯水中 | B. |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
| C. | 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D. | CO2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 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
| B. | 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
| C. | 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
| D. | 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无色试剂,挂在铁架台上(保持湿润).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
A | B | C | D | |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 石蕊 | 酚酞 | 酚酞 | 石蕊 |
小烧杯中的溶液 | 浓盐酸 | 浓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浓硫酸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单质与浓硝酸混合,出现的情况依次为:①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②反应生成最高价含氧酸;③常温下单质发生钝化;④不发生反应.符合上述要求的单质组是( )
| A. | Cu、C、Zn、Au | B. | Si、P、Al、Pt | C. | Fe、C、Pt、Hg | D. | Cu、S、Fe、A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
| B. |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
| C. |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
| D. | 浓硫酸与碳的反应中,浓硫酸仅表现强氧化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 A. | 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
| B. | 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
| C. | 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
| D. | 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
| A. | 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
| B. | 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
| C. |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
| D. |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NO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气体 |
| B. | 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
| C. | 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
| D. | 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