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取1.43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1.43g Na2CO3·xH2O晶体加热灼烧至恒重后质量为0.530 g求:x=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Na2CO3物质的量浓度;(2)Na+ 物质的量浓度; (3)取出20ml该溶液用蒸馏水稀释,使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04mol/L,求加入蒸馏水的体积(设稀释时,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草木灰中含有可溶性钾盐(主要成分是K2SO4、K2CO3、KCl).某学生按下列操作提取草木灰中的钾盐:①取草木灰加水溶解;②过滤.取滤液;③蒸发滤液;④冷却结晶.为检验草木灰中的阴离子,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并把溶液分成三等分:
①取一份溶液,加入适量HCl,观察到 ,证明含有碳酸根.
②取另一份溶液,为检验SO42﹣,应往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 ,再加入BaCl2溶液.
③取剩余的一份溶液,加适量的硝酸银,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生由此证明溶液中一定含Cl﹣.你认为所得的结论是否严密?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18 mol·L-1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1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溶解 ④
⑤转移、洗涤 ⑥定容、摇匀 ⑦装瓶贴标签
完成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
(3)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________;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研究性学习小组查寻资料得知:Br-被氧化剂氧化成溴。溴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CCl4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要从橙色液体中分离出溴,所采取的操作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和温度计外,还有________ 。
(2)试剂x,y,z的化学式分别为x,_______ y z _;检验SO已除尽的方法是 。
(3)写出操作Ⅲ的具体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A、B、C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K2CO3、BaCl2、Na2SO4。首先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出的是 ,如要继续鉴别余下两种,还需要选用的试剂是 ,现象分别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①过滤、②蒸发、③蒸馏、④萃取、⑤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填序号)
(1)提取碘水中的碘 ___________ (2)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 ___________
(3)淡化海水 __________ (5)KCl中含有KCl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 异常情况 | 可能原因分析 |
A |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 | 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 |
B | 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 |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 |
C | 蒸馏:冷凝管破裂 | 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 |
D |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 | 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00 mL 0.2 mol/L KCl溶液与100 mL 0.3 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1∶3 B.2∶3 C.2∶1 D.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
① | KNO3溶液 | KOH |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
②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
③ | H2 | CO2 |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④ | NaNO3 | CaCO3 | 溶解、过滤、蒸发 |
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