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卤代烃与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卤代烃与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不同 |
| B. | 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 |
| C. | 不同的卤代烃通过消去反应可能会生成相同的烯烃 |
| D. | C2H5Br可以发生消去反应,那么(CH3)3CBr也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机物CH3﹣CH═CH﹣Cl不 能发生的反应有(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⑦聚合反应.
|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 B. | ⑦ | C. | ⑥ | D.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卤代烃在NaOH存在下水解生成的有机物都是醇 |
| B. | 所有的一元醇都能被氧化为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醛或酮 |
| C. | 与 互为同系物 |
| D. | 分子式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mol乙烷和1mol氯气混合,在紫外线作用下可以发生反应,则生成的含氯有机物是( )
| A. | 只有CH3CH2Cl | B. | 只有CH2ClCH2Cl |
| C. | 只有CH2Cl2 | D. | 多种氯代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mL某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进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三份质量不同的A样品分别与5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固体A的质量关系职下表所示:
组 别 | ① | ② | ③ |
盐酸体积(mL) | 50 | 50 | 50 |
A的质量 (g) | 3.80 | 5.70 | 7.60 |
气体体积(mL) | 896 | 1344 | 1344 |
(1)上表中第 组数据加入的50mL盐酸的反应后有剩余,
(2)试推断:A的成份为
(3)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可用于制取化肥和硝酸等.
(1)500°C、50Mpa时,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n mol N2、3n mol H2,经过t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反应前与平衡时的比值为 ;t min内用NH3表示的速率是 ) mol/L.min
(2)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92.2kJ/mol
(表示当生成2mol NH3时放出92.2KJ的热).有关键能:N≡N:945.6kJ/mol;N﹣H:391.0kJ/mol,则H﹣H键能为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实验装置: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B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的作用是 ;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 (填“能”或“否”),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g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实验序号)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KClO3质量 | 其它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④ | 1.2g | 无其他物质 | |
⑤ | 1.2g | CuO 0.5g | |
⑥ | 1.2g | MnO2 0.5g |
回答下列问题:
(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 ;
(3)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 ;
(4)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 ,b.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