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2151  152159  152165  152169  152175  152177  152181  152187  152189  152195  152201  152205  152207  152211  152217  152219  152225  152229  152231  152235  152237  152241  152243  152245  152246  152247  152249  152250  152251  152253  152255  152259  152261  152265  152267  152271  152277  152279  152285  152289  152291  152295  152301  152307  152309  152315  152319  152321  152327  152331  152337  152345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为NA
B.1mol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1.2L氧气含有的O2分子数为0.5NA
D.将含1molFeCl3的溶液与沸水完全反应,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要配制450mL 0.2mol•L-1Fe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①在天平上称取a g绿矾(FeSO4•7H2O),将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将所得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液都转入容量瓶  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填写下列空白
(1)a g绿矾的实际质量为27.8g.
(2)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⑤.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BD
A.若配制时遗漏步骤④;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称量时物、码放反了;          D.绿矾样品已部分风化
E.摇匀后溶液低于刻度线,再加入蒸馏水使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F.引流时玻璃棒靠在刻度线上方
(4)取一定体积所配制硫酸亚铁的溶液,用一定浓度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过程中不需要(需要或不需要)指示剂,并说明理由高锰酸钾有很深的紫色,滴定中体现氧化性,被还原后紫色消失或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H+ )=1.0×10-13mol/L溶液:C6H5O-、K+、SO42-、Br-
B.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中:NO3-、I-、Ba2+、AlO2-
C.pH=2的溶液中:Na+、S2-、HCO3-、Ca2+
D.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K+  NO3-  SO42-  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2NH3↑+CaCl2+2H2O;收集氨气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碱石灰做干燥剂.
(2)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3)如果只提供图B所示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夹子,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形成喷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判断NaHCO3白色粉末中混有Na2CO3的方法是(  )
A.加热,观察有无气体放出B.加入盐酸,观察有无气体放出
C.加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有无沉淀D.加入CaCl2溶液观察有无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用字母填写下列空格:①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②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或c>a=2b).
(2)常温下,0.1mol•L-1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为1×10-13mol•L-1. 
(3)在一元强碱MOH溶液中加入一元酸HA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甲同学认为溶液中c(A-)=c(M+),而乙同学认为c(A-)和c(M+)是否相等,要看一元酸HA是强酸还是弱酸.你认为甲同学的说法正确,理由是电荷守恒原理.
(4)明矾[KAl(SO42•12H2O]常用作净水剂,其原理是Al3++3H2O?Al(OH)3(胶体)+3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将Fe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物质是Fe2O3(填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合H可用以下路线合成:

已知:R-CH=CH2$→_{(ii)H_{2}O_{2}/OH-}^{(i)B_{2}H_{6}}$RCH2CH2OH
回答下列问题:
(1)11.2L(标准状况)的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88gCO2和45gH2O,且A分子结构中有3个甲基,则A的名称(系统命名)为(CH33CH;
(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则反应(1)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在催化剂存在下1molF与2molH2反应,生成3-苯基-1-丙醇.F的结构简式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包括G),写出其中任意两种(其中任意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X、Y、Z、M、R、W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X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Y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Z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 M 的原子的2p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其它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R是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W为过渡元素,它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成对电子数和未成对电子数相同且为最外层电子数的两倍.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X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其基态原子有26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R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低(高或低)其原因是因为氟原子的半径小,氢氟键的键能更大,更稳定;
(3)ZM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其中Z的杂化方式为sp2
(4)W与YM易形成配合物W(YM)5,在W(YM)5中W的化合价为0;与YM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的化学式为CN-
(5)W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原子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A、B所示:图B中原子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A、B中W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2:3.A、B晶胞的棱长分别为a cm和b cm,则A、B两种晶体的密度之比为b3:2a3
(6)X和W组成的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最高的储氢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甲(黑球代表W,白球代表X).则该合金的化学式为FeMg2或Mg2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现代炼锌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镉是生产硫酸锌的副产品,属于高毒性金属,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火法炼锌是将闪锌矿(主要含ZnS)通过浮选、焙烧使它转化为氧化锌,再把氧化锌和焦炭混合,在鼓风炉中加热至1373-1573K,使锌蒸馏出来.主要反应为:
2ZnS+3O2$\frac{\underline{\;高温\;}}{\;}$2ZnO+2SO2;鼓风炉中:2C+O2$\frac{\underline{\;\;△\;\;}}{\;}$2CO  ZnO+CO$\frac{\underline{\;\;△\;\;}}{\;}$Zn+CO2
从火法炼锌蒸馏后的残渣中含多种金属单质及In2O3,可用硫酸提取铟,某研究机构对此研究数据如下.实验中涉及的酸度(每升溶液中含硫酸的质量)与铟的浸出率如下图1;硫酸溶液的体积与固体的体积比如图2 
①当酸度为196时,其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②从节约原料和浸出率考虑,适宜的酸度和液固比分别为:180、6:1.
(2)湿法炼锌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①从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原料角度,如何处理或利用烟气将烟道气净化,用于生产硫酸等.
②除去酸浸出液中的铁,可用H2O2氧化,再调节pH使之形成Fe(OH)3沉淀,写出H2O2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③酸浸出液还含有Cd2+,为了防止镉污染并回收镉,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分离,已知Zn(OH)2和氢氧化铝一样也具有两性,试写出分离的离子方程式Cd2++2OH-=Cd(OH)2↓、Zn2++4OH-=ZnO22-+2H2O[或Zn2++4OH-=Zn(OH)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工业生产、医药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工业普遍使用Na2SO3与硫磺(S)共煮得到,装置如图1.
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1)步骤1: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甲并加热,写出反应的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SO2↑+2H2O.
(2)步骤2:始终保持C中溶液呈碱性,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
①C中溶液须保持呈碱性的原因:若呈酸性,则CO32-+2H+=H2O+CO2↑、
S2O32-+2H+=H2O+SO2↑+S↓.(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装置B、D的试剂相同,均为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3:将C中所得混合物分离提纯后得产品.
(3)利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也能制备Na2S2O3.所需仪器如图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g,h→b,c→e,f→d.

(4)装置乙盛装的试剂是:Na2CO3和Na2S的混合溶液.
(5)Na2S2O3还原性较强,工业上常用作除去溶液中残留的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6)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残留的Cl2被还原成了Cl-: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再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l2被还原为了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