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2454  152462  152468  152472  152478  152480  152484  152490  152492  152498  152504  152508  152510  152514  152520  152522  152528  152532  152534  152538  152540  152544  152546  152548  152549  152550  152552  152553  152554  152556  152558  152562  152564  152568  152570  152574  152580  152582  152588  152592  152594  152598  152604  152610  152612  152618  152622  152624  152630  152634  152640  152648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X、Y、Z、Q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R是长周期元素,X原子的电子占据2个电子层且原子中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Y的基态原子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Z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Q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R+离子只有三个电子层且完全充满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X、Y、Z、Q、R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X元素为C,X、Y、Z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
(2)已知Y2Q2分子存在如图所示的两种结构(球棍模型,短线不一定代表单键):

该分子中Y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2
(3)X与Y元素可以形成一种超硬新材料,其晶体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该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填写字母序号).
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此晶体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
C.晶体的化学式是X3Y4
D.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
(4)有一种AB型分子与Y单质分子互为等电子体,它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其化学式为CO.
(5)R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分)),R与Z形成的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2O,该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frac{288}{aNA}$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发展储氢技术是氢氧燃料电池推广应用的关键.研究表明液氨是一种良好的储氢物质,其储氢容量可达17.6%(质量分数).液氨气化后分解产生的氢气可作为燃料供给氢氧燃料电池.氨气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H3(g)?N2 (g)+3H2(g)△H=92.4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自发分解的反应条件是高温.
(2)已知:2H2(g)+O2 (g)=2H2O(g)△H=-483.6kJ•mol-1
NH3(l)?NH3 (g)△H=23.4kJ•mol-1
则,反应   4NH3(l)+3O2 (g)═2N2(g)+6H2O(g) 的△H=-1172.4kJ•mol-1
(3)研究表明金属催化剂可加速氨气的分解.图1为某温度下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催化等浓度氨气分解生成氢气的初始速率.

①不同催化剂存在下,氨气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最大的是Fe(填写催化剂的化学式).
②恒温(T1)恒容时,用Ni催化分解初始浓度为c0的氨气,并实时监测分解过程中氨气的浓度.计算后得氨气的转化率α(NH3)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曲线(见图2).请在图2中画出:在温度为T1,Ru催化分解初始浓度为c0的氨气过程中α(NH3) 随t变化的总趋势曲线(标注Ru-T1).
③如果将反应温度提高到T2,请在图2中再添加一条Ru催化分解初始浓度为c0的氨气过程中α(NH3)~t的总趋势曲线(标注Ru-T2
④假设Ru催化下温度为T1时氨气分解的平衡转化率为40%,则该温度下此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c0的关系式是:K=0.12c02
(4)用Pt电极对液氨进行电解也可产生H2和N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NH3+2e-═H2+2NH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NH3-6e-═N2+6H+.(已知:液氨中2NH3(l)?NH2-+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
(1)甲醇常作燃料,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
②2CO(g)+O2(g)=2CO2(g)△H2
③H2O(g)=H2O(l)△H3
则1mol 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时反应的△H=$\frac{1}{2}$(△H1-△H2+4△H3)kJ•mol-1.(用含△H1、△H2、△H3的式子表示)
(2)煤的综合利用煤气化是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可产生水煤气:
C(s)+H2O(g)?CO(g)+H2(g)△H=+131.3kJ/mol,达到平衡后,能提高水煤气的生成速率的措施是AC.
A.升高温度   B.增加碳的用量   C.缩小体积    D.用CO吸收剂除去CO
(3)将一定量的C (s)和H2O(g)通过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得到如下数据:
温度/℃起始浓度mol/L平衡浓度mol/L
CO(g)H2O(g)H2(g)
9002.00.80.4
通过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25.
(4)工业上用水煤气来合成有机燃料,例如:CO(g)+2H2(g)$\stackrel{一定条件下}{?}$CH3OH(g)△H=-91kJ/mol某同学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模拟化工生产进行实验,H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①实验I比实验II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长.(填“长”“短”或“相等”)
②实验III比实验I的温度要高,其它条件相同,请在上图画出实验I和实验III中H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甲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工业上用CH4和H2O(g)为原料,通过反应I和II来制备甲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1.0molCH4和2.0mol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l00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H4(g)+H2O(g)?CO(g)+3H2(g)   I.
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3mol/(L•min)
②图中的P1<P2(填“<”、“>”或“=”),100℃时平衡常数为2.25×10-4
③该反应的△H>0 (填“<”、“>”或“=”).
(2)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a molCO与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H<0Ⅱ.
①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BD(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人lmolCO和3mol H2
②为了寻找合成甲醇的适宜温度和压强,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了实验设计表中.
表中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实验编号T(℃)n(CO)/n(H2p(MPa)
l1501/30.1
2n1/35
3350m5
n=150,m=$\frac{1}{3}$.
b.根据反应Ⅱ的特点,如图是在压强分别为0.1MPa和5MPa下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指明图中的压强Px=0.1M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恒容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xX(g)+yY(g)?zZ(g)+mM(g),x的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m
B.对反应体系加压v>v
C.该反应正反应方向为热反应
D.对反应体系降低温度达平衡前v>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H<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甲、乙、丙三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的SO2(g)和O2(g)的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相同
B.丙中的平衡常数最大,甲中最小
C.当容器甲中SO2的转化率为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
D.达到平衡时,容器丙中的c(SO3)是容器甲中的两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CO(g)?CaO(s)+SO2(g)+CO2(g)△H1=218.4kJ•mol-1(反应Ⅰ)
CaSO4(s)+4CO(g)?CaS(s)+4CO2(g)△H2=-175.6kJ•mol-1(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较高温度下.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Ⅱ的Kp=$\frac{{P}^{4}(C{O}_{2})}{{P}^{4}(CO)}$(用表达式表示).
(3)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图1中的C.

(4)通过监测体系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判断反应Ⅰ和Ⅱ是否同时发生,理由有无二氧化硫可知反应I是否发生,如c(CO2)=c(SO2),则反应II未发生,如c(CO2)>c(SO2),则反应同时发生.
(5)图2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SO2生成量的措施有ABC.
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石灰石              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提高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6)①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己知:
CH4(g)+2NO2(g)═N2(g)+CO2(g)+2H2O(l)△H=-955kJ•mol-1
CH4(g)+2O2(g)═CO2(g)+2H2O(l)△H=-890.3l kJ•mol-1
2NO(g)+O2(g)═2NO2(g)△H=-112.97kJ•mol-1
写出CH4(g)催化还原NO(g)生成N2(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4NO(g)=2N2(g)+CO2(g)+2H2O(l)△H=-1245.63 kJ/mol.
②依据原电池的构成原理,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D.
A.C(s)+CO2(g)═2CO(g)△H>0    B.NaOH(aq)+HCl(aq)═NaCl(aq)+H2O(l)△H<0
C.2H2O(l)═2H2(g)+O2(g)△H>0   D.CH4(g)+2O2(g)═CO2(g)+2H2O(l)△H<0
若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则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附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1)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Fe3+=Cu2++2Fe2+
(2)检验溶液中存在Fe2+的试剂是酸性高锰酸钾,证明Fe2+存在的现象是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3)某小组采取下列步骤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

操作Ⅰ和Ⅱ使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请写出通入⑥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4)实验室里保存FeCl2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铁钉或铁粉防止溶液里的Fe2+被氧化,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中的道理:2Fe3++Fe═3Fe2+
(5)若某腐蚀液中含1.5mol/LCuCl2、3.0mol/LFeCl2、1.0mol/L FeCl3,取200mL腐蚀液按上述步骤回收铜,为充分回收铜,加入①的质量最小为22.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