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2639  152647  152653  152657  152663  152665  152669  152675  152677  152683  152689  152693  152695  152699  152705  152707  152713  152717  152719  152723  152725  152729  152731  152733  152734  152735  152737  152738  152739  152741  152743  152747  152749  152753  152755  152759  152765  152767  152773  152777  152779  152783  152789  152795  152797  152803  152807  152809  152815  152819  152825  152833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磷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P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
(2)四(三苯基膦)钯分子结构如图1:

P原子以正四面体的形态围绕在钯原子中心上,钯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判断该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并加以解释不易溶于水,水为极性分子,四(三苯基膦)钯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分子极性不相似,故不相溶.该物质可用于图2所示物质A的合成:
物质A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sp2、sp3;一个A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为3.
(3)在图3中表示出四(三苯基膦)钯分子中配位键:
(4)PCl5是一种白色晶体,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热可在148℃液化,形成一种能导电的熔体,测得其中含有一种正四面体形阳离子和一种正六面体形阴离子,熔体中P-Cl的键长只有198nm和206nm两种,这两种离子的化学式为PCl4+和PCl6-;正四面体形阳离子中键角小于PCl3的键角原因为两分子中P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3杂化,PCl3分子中P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PCl4+中P没有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该晶体的晶胞如右图4所示,立方体的晶胞边长为a pm,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4.17×1{0}^{32}}{{N}_{A}{a}^{3}}$  g/cm3
(5)PBr5气态分子的结构与PCl5相似,它的熔体也能导电,经测定知其中只存在一种P-Br键长,试用电离方程式解释PBr5熔体能导电的原因PBr5=PBr4++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Au2O、H2O.己知Na2S4O6是生成物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体系中Au2O是氧化剂
B.Na2S4O6是还原产物
C.该反应体系中起还原作用的元素是Au2O中+1价的Au
D.该反应体系中每转移2mol电子则消耗1mo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高锰酸钾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强氧化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MnO2熔融氧化:3MnO2+KClO3+6KOH$\frac{\underline{\;熔化\;}}{\;}$3K2MnO4+KCl+3H2O
K2MnO4歧化: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20℃K2CO3KHCO3K2MnO4KMnO4
s(g/100g水)11133.711.16.34
已知K2MnO4溶液显绿色,KMnO4溶液紫红色.
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步骤①应在D中熔化,并用铁棒用力搅拌,以防结块.
A.烧杯        B.蒸发皿        C.瓷坩埚      D.铁坩埚
(2)①综合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及溶解度,步骤③中可以替代CO2的试剂是B.
A.二氧化硫    B.稀醋酸        C.稀盐酸      D.稀硫酸
②当溶液pH值达10~11时,停止通CO2;若CO2过多,造成的后果是二氧化碳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氢钾,结晶时会同高锰酸钾一起析出,产品纯度降低.
③下列监控K2MnO4歧化完全的方法或操作可行的是BC.
A.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溶液颜色由绿色完全变成紫红色,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
B.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继续通入CO2,若无沉淀产生,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
C.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只有紫红色痕迹,无绿色痕迹,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对照标准比色卡,若pH为10~11,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
(3)步骤④的操作是把滤液移至蒸发皿内,用小火加热,当浓缩至液面出现晶膜(填实验现象)时,停止加热,冷却,即有KMnO4晶体析出.
(4)烘干时,温度控制在80℃为宜,理由是如果温度过低,烘干时间过长,如果温度过高,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5)通过用草酸滴定KMnO4溶液的方法可测定KMnO4粗品的纯度(质量分数).
①实验时先将草酸晶体(H2C2O4•2H2O)配成标准溶液,实验室常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有100mL、250mL等多种,现配制90mL 1.5mol•L-1的草酸溶液,需要称取草酸晶体的质量为18.9g.[已知Mr(H2C2O4•2H2O)=126]
②量取KMnO4溶液应选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若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润洗,则最终测定结果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异戊酸薄荷酯( )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可由甲基丙烯、丙烯和  为原料制取.
完成下列填空:
(1)制取异戊酸薄荷酯的最后一步为酯化反应,其反应物的结构简式为:
(2)的名称3-甲基苯酚,其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有4种(不含).
(3)制取异戊酸薄荷酯的流程中,有一步反应为:
+CH3-CH=CH2$\stackrel{AlCl_{3}}{→}$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有机反应中通常副反应较多,实际生产中发现生成    的量远大于生成的量,试分析其原因:羟基使得苯环的邻对位氢原子易于取代.
(4)甲基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设计一条由苯和甲基丙烯通过三步反应制取化工中间体的合成线路:(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B…$→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目标产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现有下列4种重要的有机物:①CH3CH2CHO②
请回答:
(1)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丙酸铵的是①(填序号).
(2)能与浓硝酸反应生成TNT的是④(填序号).
(3)能与甲醛在酸催化下相互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是③(填序号).
(4)写出②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ClCH3+NaOH$→_{△}^{醇}$CH3CH=CH2↑+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条件下的反应CH3CH=CH2(g)+H2(g)→CH3CH2CH3(g)△H=-125.4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25.4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25.4kJ•mol-1
C.逆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25.4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25.4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t℃时,AgCl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假设AgCl饱和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近似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时,AgCL的Ksp为4×10-10
B.在t℃时,c点溶液中一定有AgCl沉淀析出
C.在t℃时,AgCl的溶解度约为2.9×10-4g
D.d点溶液,温度升高后c(Ag+)、c(Cl-)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电解质HCOOHHCNH2CO3NH3•H2O
电离平衡常数
(25℃)
Ka=1.8×10-4Ka=4.9×10-10Ka1=4.3×10-7Ka2=5.6×10-11Kb=1.8×1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合H+的能力:CO32->CN->HCO3->HCOO-
B.0.1mol/L的HCOONH4溶液中:c(HCOO-)>c(NH4+)>c(H+)>c(OH-
C.25℃时,pH=3的盐酸与pH=11的氨水混合,若溶液显中性,则二者消耗的体积是:V(盐酸)>V(氨水)
D.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Na+)+c(H+)=c(HCO3-)+c(OH-)+c(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已知H2R为二元弱酸:H2R?HR-+H+  Ka1 HR-?R2-+H+ Ka2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H2R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浓度的KOH溶液,所得溶液中H2R、HR-、R2-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pH=1.2溶液中:c(K+)+c(H+)=c(OH-)+c(H2R)
B.pH=2.7溶液中:c2(HR-)/[c(H2R)×c(R2-)]=1000
C.将相同物质的量KHR和K2R固体完全溶于水可配得pH为4.2的混合液
D.向pH=1.2的溶液中加KOH溶液将pH增大至4.2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Ⅰ.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甲、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溴水褪色的原因.(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已知:①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气体,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②SO2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操作现象
点燃酒精灯,
加热至170℃
a.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b.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实验完毕c.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写出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 $→_{170℃}^{浓硫酸}$CH2=CH2↑+H2O.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 性.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瀑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操作是待溶液冷却后再补加.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C2H4使B中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②乙根据现象c认为产生了SO2,写出SO2使B中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SO2+Br2+2H2O=4H++2 Br-+SO42-
(4)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同学重新实验,各自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均观察到溴水褪色.
①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
②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反应后的B中溶液,加入少量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H2O+Br2═4H++2Br-+SO42-、SO42-+Ba2+═BaSO4↓或SO2+2H2O+Br2+Ba2+═4H++2Br-+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