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055  153063  153069  153073  153079  153081  153085  153091  153093  153099  153105  153109  153111  153115  153121  153123  153129  153133  153135  153139  153141  153145  153147  153149  153150  153151  153153  153154  153155  153157  153159  153163  153165  153169  153171  153175  153181  153183  153189  153193  153195  153199  153205  153211  153213  153219  153223  153225  153231  153235  153241  15324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还原性:HF<HCl<H2SB.金属性:Na>Mg>Be
C.非金属性:F>Cl>SD.离子半径:Al3+>Mg2+>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实验室制硝基苯,正确的操作是(  )
A.将苯和硝酸混和,再加入浓硫酸,冷却
B.先加苯,再加浓硫酸,最后加入浓硝酸
C.在浓硝酸中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加入苯
D.在浓硫酸中加入浓硝酸,冷却后加入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化学小组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略)
实验方案: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形状大小相同的光亮镁条,将两注射器中的溶液同时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1)醋酸与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CH3COOH═Mg2++2CH3COO-+H2↑.
(2)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明显欠缺,该欠缺是没有说明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3)在欠缺已经得到改正的方案下,反应起始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关系应是v(盐酸)> v(醋酸)(填“<”、“>”或“=”);最终产生氢气体积的关系应是V(盐酸)= V(醋酸)(填“<”、“>”或“=”).
(4)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过量镁与水反应.
(5)通过比较起始反应的速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盐酸酸性比醋酸强.
(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的是①③
①当温度低于16.6℃时醋酸可凝结成冰一样晶体
②0.1mol/L的醋酸钠溶液的pH约为9
③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比醋酸消耗氢氧化钠多
④0.1mol/L的醋酸的pH值约为4.8
⑤pH都等于4且等体积的醋酸和盐酸,与等浓度NaOH溶液充分反应时,醋酸消耗碱液多
⑥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pH相同时,醋酸加入的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为验证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淡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2)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混合溶液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应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25℃、100kPa条件下,将15L O2通入10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5L;V(H2)=5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H2的体积比.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b L,计算b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KI、KIO3曾先后用于加碘盐中.
(1)工业上可以通过铁屑法生产KI,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反应I生成铁与碘的化合物(Fe3I8),若该化合物中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21:27,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Fe3I8+4K2CO3=Fe3O4+8KI+4CO2↑.
②操作A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洗涤除去表面可溶性杂质,同时减少KI的溶解损失.
(2)KIO3可以通过H2O2氧化I2先制得HIO3,然后再用KOH中和的方法进行生产.
①配平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H2O2+1I2→2HIO3+4H2O
②烹饪时,含KIO3的食盐常在出锅前加入,其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K1O3易分解.
③若制得1.284kg KIO3固体,理论上至少需消耗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1.7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中原子间得失电子情况:5KI+KIO3+3H2SO4→3K2SO4+3I2+3H2O
对上述反应,KI发生了氧化反应,$\stackrel{+5}{I}$元素被还原了,若有415g KI发生反应,则被还原的碘元素为63.5g,转移的电子数为2.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2表示反应X→C的反应热
B.A+B→C此反应放热
C.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
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反应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
D.没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使淀粉KI试纸变蓝(Cl2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