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248  153256  153262  153266  153272  153274  153278  153284  153286  153292  153298  153302  153304  153308  153314  153316  153322  153326  153328  153332  153334  153338  153340  153342  153343  153344  153346  153347  153348  153350  153352  153356  153358  153362  153364  153368  153374  153376  153382  153386  153388  153392  153398  153404  153406  153412  153416  153418  153424  153428  153434  153442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2-、SiO32-、SO32-、C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淀甲不一定是纯净物
B.溶液中一定有Al3+和CO32-和SiO32-
C.K+、AlO2-和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D.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反应 mA+nB?p C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
(1)若升高温度,A物质的转化率增大,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若C为气体,且m+n=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逆(填写“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肯定不能为气(填写“气”、“液”或“固”)态.
(4)若A、B、C均为气体,在密闭容器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ce
a、容器内总压强不变                     b、反应后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容器为绝热容器,体系的温度保持不变   d、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了 p mol C
e、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f、反应后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5)若A、B、C分别为NO2、O2、N2O5,在25℃、101kPa时,△H=-94.0kJ/mol,△S=-75.8J?mol-1?K-1,设△H和△S不随温度而变,试求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为温度小于1240K或小于9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密闭容器中,反应2X(g)+Y(g)?2Z(g)△H=Q kJ/mol,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Q>0B.T1>T2,P1>P2,Q>0C.T1>T2,P1>P2,Q<0D.T1<T2,P1<P2,Q<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B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8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4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x+y<z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D.C的产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NO和CO能缓慢起反应,2CO+2NO═N2+2CO2,为了控制大气污染,某同学提出了下列建议,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A.改变汽车尾气排放压强
B.提高反应温度
C.在尾气排放处使用催化剂
D.向汽车发动机燃烧室中通入过量的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甲苯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是由于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使侧链和苯环均易被氧化
B.等质量的乙烷、乙烯、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乙烷消耗的氧气最多
C.间二溴苯仅有一种空间结构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D.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或定量测定CO,反应为:5CO(g)+I2O5(s)?5CO2(g)+I2(s);△H 1
(1)已知:2CO(g)+O2(g)?2CO2(g);△H 2
2I2(s)+5O2(g)?2I2O5(s);△H 3
则△H 1=2.5△H2-0.5△H3(用含△H 2和△H 3的代数式表示).
(2)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1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测得CO2的浓度c(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请回答:
①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反应速率为v(CO)=0.6 mol•L-1•min-1,b点时化学平衡常数Kb=1024.
②d点时,温度不变,若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请在图中补充画出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填字母序号)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两种温度下,c点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增加I2O5的投料量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
D.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b<K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B(g)?2C(g)+2D,此反应符合图(其中C%是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t为反应时间)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固体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是气体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固体或液体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是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空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利用,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
Ⅰ: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
(1)前3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0.5mol•L-1•min-1.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5.33L2•mol-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下列措施中,既能使反应加快,又能使n(CH3OH)/n(CO2)增大是CD.
A.升高温度       B.充入惰性气体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H2
(3)图乙中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D.(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体系压强
(4)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向反应体系再加入CO2(g)、H2(g)、CH3OH(g)、H2O(g)各1mol,化学平衡正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Ⅱ:利用CO2(g)+CH4(g)?2CO(g)+2H2(g)将CO2转化成燃料气.T℃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CH4与CO2,发生上述反应,吸收热量Q1kJ,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3所示,
(5)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d
a.CO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CO2)=2v(H2)       d.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e.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H4的同时消耗2nmolH2
(6)据图3可知P1、P2、P3、P4由小到大的顺序是P4>P3>P2>P1
(7)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CH4与CO2,相同的温度下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Q2 kJ,则Q1<Q2(填“>”“=”或“<”)
Ⅲ: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
和反应②Fe(s)+H2O(g)?FeO(s)+H2(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表所示:
T(K)K1K2
9731.472.36
11732.151.67
(8)现有反应CO2(g)+H2(g)?CO(g)+H2O(g),是吸(填“吸”或“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检验溴乙烷中是否有溴元素,合理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氯水后振荡,看水层里是否有棕红色的溴出现
B.加入硝酸银溶液,再加稀硝酸,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水溶液共热,冷却后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水溶液共热,冷却后用过量稀硝酸中和过量碱后,再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