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391  153399  153405  153409  153415  153417  153421  153427  153429  153435  153441  153445  153447  153451  153457  153459  153465  153469  153471  153475  153477  153481  153483  153485  153486  153487  153489  153490  153491  153493  153495  153499  153501  153505  153507  153511  153517  153519  153525  153529  153531  153535  153541  153547  153549  153555  153559  153561  153567  153571  153577  153585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化合物的结构式(键线式)及其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6种
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CH3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1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温室效应”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研究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其中一种途径是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如:
2CO2(g)+2H2O(1)═C2H4(g)+3O2(g).△H=+1411.0kJ/mol
2CO2(g)+3H2O(1)═C2H5OH(1)+3O2(g)△H=+1366.8kJ/mol
则由乙烯水化制乙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4(g)+H2O(l)═C2H5OH(l)△H=-44.2 kJ/mol.
(2)在一定条件下,6H2(g)+2CO2(g)?CH3CH2OH(g)+3H2O(g).

温度(K)
CO2转化率(%)

n(H2)/n(CO2
500600700800
1.545332012
260432815
383623722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
①温度一定时,提高氢碳比[n(H2)/n(CO2)],CO2的转化率: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填“吸”或“放”)热反应.
(3)一定条件下,将3molH2和lmolCO2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H2(g)+CO2(g)?CH3OH(g)+H2O(g). 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
CH3OH的浓度为0.2mol/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bcd
a.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H}_{3}OH)•c({H}_{2}O)}{{c}^{3}({H}_{2})•c(C{O}_{2})}$
b.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
c.CO2的转化率为60%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4)如图是乙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则a处通入的是乙醇(填“乙醇”或“氧气”),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e-+2H2O=4OH-

(5)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大于1.4×10-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煤、天然气、石油综合利用是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1)利用合成气可以合成甲醇、甲醛等有机物,其催化剂主要是铜、硅、铁、铝的氧化物.下列有关铜、硅、铁、铝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C.
A.常温下,它们的单质都不能和浓硝酸反应
B.它们的氧化物都能和稀硫酸反应
C.硅及其氧化物能和烧碱溶液、氢氟酸反应
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上述金属盐溶液可以制金属
(2)K=$\frac{c(CO)•c({H}_{2})}{c({H}_{2}O)}$是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s)+H2O(g)=CO(g)+H2(g).
(3)已知在400℃时,利用上述反应获得的氢气合成氨:N2(g)+3H2(g)?2NH3(g)△H<0   此温度平衡常数K=0.5,在0.5L的反应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0.5mol、1mol,则此时反应中氨气正反应速率小于氨气逆反应速率(填“大小”、“小于”或“等于”).
下列措施能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和氢气转化率的是D.
A.升高温度   B.加入高效催化剂   C.及时分离氨气   D.缩小容器体积
(4)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H4(g)+H2O(g)?CO(g)+3H2(g)△H
①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变化情况合理且表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
A.容器内压强由大到小至不变      B.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H4、H2的消耗速率比为1:3
(5)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H4、CO2,发生如下反应:CO2(g)+CH4(g)?2CO(g)+2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CH4、CO2、CO、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4mol、4mol.则CH4、CO2的转化率比等于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CH4(g)+2O2(g)═CO2(g)+2H2O(g)△H1=aKJ•mol-1
     CO(g)+H2O(g)═CO2(g)+H2(g)△H2=bKJ•mol-1
     2CO(g)+O2(g)═2CO2(g)△H3=cKJ•mol-1
     则反应2CO2(g)+CH4(g)═2CO(g)+2H2(g) 的△H=(a+2b-2c)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4CO2+2H2O═Al3++4HCO3-
B.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Ca2++2ClO-═CaCO3↓+2HClO
C.用Fe(NO32溶液加入HCl溶液:Fe2++NO3-+4H+═Fe3++NO↑+2H2O
D.FeBr2溶液通入少量的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一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4mol的N2和1.2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情况如图1:

(1)根据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H2)为0.0375mol/(L•min).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H}_{3})}{c({N}_{2})•{c}^{3}({H}_{2})}$,随温度的升高,K值将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a、c.
a.0.20mol/L       b.0.12mol/Lc.0.10mol/L       d.0.08mol/L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请在图1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6)在三个相同容器中各充入1molN2和3molH2,在某一不同条件下反应并达到平衡,氨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填序号).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
B.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
C.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
D.图Ⅱ可能是同温同压下,催化剂性能对反应的影响,且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 度(℃)360440520
K值0.0360.0100.0038
(1)①若25℃时1mol氮气完全转化为氨气放出92.4kJ的热量,写出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H=-92.4KJ/mol
②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d.(填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 CH4(g)+H2O (g)═CO(g)+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frac{n({H}_{2}O)}{n(C{H}_{4})}$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P2(填“>”、“=”或“<”).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 (g)+H2(g) 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2.25.
②保持温度仍为T℃,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cd(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CO):n(H2O):n(CO2):n(H2)=1:16:6: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降低(填“升高”还是“降低”),△H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因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即不改变反应热.
(2)图中△H=-198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为V2O5.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空气质量日报中有一项重要检测指标是SO2的含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工业制硫酸的过程中,SO2催化氧化的原理:2SO2(g)+O2(g)$?_{△}^{催化剂}$2SO3(g)△H<0
(1)某温度下,测得SO2(g)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 p )的关系如上图所示.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 K(b) (填“>”“<”或“=”,下同)SO3浓度c(a)<c(b) c点,反应速率υ(正)<υ(逆).
(2)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如下表中的两组数据:
实验编号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
SO2O2SO2O2
1T142x0.8
2T2420.4y
①实验1从开始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用去时间t 分钟,则υ(S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frac{1.2}{t}$mol•L-1•min-1 ,②温度T1大于T2的理由是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加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Cu+2Na+
B.铁粉加入到FeCl3溶液中:Fe+2Fe3+═3Fe2+
C.金属铝加入到NaOH溶液中:Al+2OH-+H2O═AlO2-+2H2
D.铜片插入到AgNO3溶液中:Cu+Ag+═Cu2++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