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664  153672  153678  153682  153688  153690  153694  153700  153702  153708  153714  153718  153720  153724  153730  153732  153738  153742  153744  153748  153750  153754  153756  153758  153759  153760  153762  153763  153764  153766  153768  153772  153774  153778  153780  153784  153790  153792  153798  153802  153804  153808  153814  153820  153822  153828  153832  153834  153840  153844  153850  153858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
B.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C.等浓度等体积的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混合:Ba2++OH-+H++SO42-=BaSO4↓+H2O
D.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H2S气体:OH-+H2S=HS-+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由甘氨酸(H2N-CH2-COOH)和α-氨基丙酸所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二肽,则二肽的种类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一定温度下,电解某K2SO4饱和溶液,当阳极产生a mol气体时,溶液析出W g晶体(不含结晶水),则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frac{100W}{36a}$×100%B.$\frac{W}{36a+W}$×100%C.$\frac{W}{3600a+W}$×100%D.$\frac{100W}{36a+W}$×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用通式:mM(n+1)++nN═mM+nN(m+1)+表示的是(  )
A.氯化锌溶液中投入钠B.氯化铁溶液中投入铜
C.硝酸银溶液中投入铜D.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Fe、Mg、Al、Cu四种金属,若两两混合,取26g混合物与足量的稀H2SO4作用,产生11.2L H2(标准状况),此混合物可能的组合方式最多有(  )
A.2种B.3种C.4种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以苯、乙醛为原料,三氯化铝为催化剂来制备1,1-二苯乙烷,其反应原理为:

制备过程中其他产物会与AlCl3发生副反应.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I.合成: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40mL苯(密度0.88g/mL)、19gA1C13和5.5g乙醛,在20℃时充分反应.
Ⅱ.分离与提纯: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装有150mL,冰水和少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依次用水、2%碳酸钠溶液、水洗涤,在分离出的粗产品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过滤后先常压蒸馏除去过量苯再改用减压蒸馏收集170~172℃/6.67kPa的馏分,得12.5g 1,l-二苯乙烷.
(1)仪器a的名称:球形冷凝管;其他产物与A1C13发生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装置C的作用:吸收HCl气体.
(2)连接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烧杯中的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中与三氯化铝反应.
(3)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氯化铝、盐酸和碳酸钠等可溶性无机物.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干燥.
(4)粗产品常压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C,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AB.

(5)本实验所得到的1,1-二苯乙烷产率约为C(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A.41%     B.48%    C.55%      D.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室温下,体积和pH都相同的盐酸和HNO2溶液加水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HNO2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1
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c
C.$\frac{c(N{{O}_{2}}^{-})}{c(HN{O}_{2})•c(O{H}^{-})}$比值:b>a
D.等浓度的HNO2与NaOH溶液按体积比为2:1充分反应的混合液中,c(NO2-)+2c(OH-)=c(HNO2)+2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1)甲同学在a、b、c、d四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冷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钠(Na)、镁(Mg)、铝(Al)、钾(K)金属块,观察现象.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反应最剧烈的烧杯里金属是D(填字母)
A、钠   B、镁  C、铝   D、钾;
③写出a烧杯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④实验中发现b、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的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BC.
A.把镁、铝的金属块换成金属粉末
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
D.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2)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图装置以验证碳、氮、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其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烧杯中盛放C的水溶液,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①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HNO3; C、Na2SiO3(或K2SiO3).
②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NO3+CaCO3=Ca(NO32+H2O+CO2↑.
③碳、氮、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为氮>碳>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NH3和HCl都是能用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一个收集满NH3,另一个收集HCl和N2的混合气体,如图所示.喷泉实验停止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不考虑烧瓶内溶质的扩散,氨水的溶质按NH3计算)(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C7H16名称庚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