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666  153674  153680  153684  153690  153692  153696  153702  153704  153710  153716  153720  153722  153726  153732  153734  153740  153744  153746  153750  153752  153756  153758  153760  153761  153762  153764  153765  153766  153768  153770  153774  153776  153780  153782  153786  153792  153794  153800  153804  153806  153810  153816  153822  153824  153830  153834  153836  153842  153846  153852  15386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K+、Mg2+、Al3+、Fe2+、Ba2+、NO3-、SO42-、Cl-、I-、HCO3-,取该溶液的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取少量该溶液,加几滴甲基橙溶液变红色
(2)取少量该溶液加热浓缩,加Cu片和浓硫酸,加热有无色气体产生,气体遇空气可以变成红棕色
(3)取少量该溶液,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4)取(3)中的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有稳定的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硝酸
(5)取少量该溶液,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1)可以确定溶液中不含有HCO3-和I-,因为这二个离子相对应的酸为弱酸
B.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NO3-、SO42-、Cl-、Mg2+、Al3+;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2+、HCO3-、I-、Ba2+
C.为进一步确定其它离子,应该补充焰色反应的实验来检验K+就可以
D.通过实验(1)和(2)就可以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NO3-,一定不含有Fe2+、I-、HCO3-,所以实验步骤(4)的设计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a极流向b极
B.电池正极反应式为MnO2+e-=MnO2-
C.用稀硫酸代替有机溶剂,增加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可以增加电池的电流强度
D.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2-乙基丁烷
B.有机物大多是分子晶体,则乙醇的沸点和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相差不多
C.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且对应的现象,碘水、变蓝色;硫酸铜溶液,白色沉淀;新制Cu(OH)2,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
D.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锡中加入一定量的铅制成焊锡,目的使被焊接的部分更牢固,更不易被氧化
B.聚乙烯制成塑料薄膜,用于食品、药品包装的材料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高锰酸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强氧化剂,实验室制备高锰酸钾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如下:MnO2熔融氧化:3MnO2+KClO3+6KOH $\frac{\underline{\;熔融\;}}{\;}$3K2MnO4+KCl+3H2O;K2MnO4歧化: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已知K2MnO4溶液显绿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O2熔融氧化应放在④中加热(填仪器编号).
①烧杯 ②瓷坩埚 ③蒸发皿 ④铁坩埚
(2)在MnO2熔融氧化所得产物的热浸取液中通入CO2气体,使K2MnO4歧化的过程在如图装置中进行,A、B、C、D、E为旋塞,F、G为气囊,H为带套管的玻璃棒.

①为了能充分利用CO2,装置中使用了两个气囊.当试管内依次加入块状碳酸钙和盐酸后,关闭旋塞B、E,微开旋塞A,打开旋塞C、D,往热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未反应的CO2被收集到气囊F中.待气囊F收集到较多气体时,关闭旋塞A、C,打开旋塞B、D、E,轻轻挤压气囊F,使CO2气体缓缓地压入K2MnO4溶液中再次反应,未反应的CO2气体又被收集在气囊G中.然后将气囊G中的气体挤压入气囊F中,如此反复,直至K2MnO4完全反应.
②检验K2MnO4歧化完全的实验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三颈烧瓶内的溶液点在滤纸上,若滤纸上只有紫红色痕迹,无绿色痕迹,表明反应已歧化完全.
(3)将三颈烧瓶中所得产物进行抽滤,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自然冷却结晶,抽滤,得到针状的高锰酸钾晶体.本实验应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来干燥产品,原因是高锰酸钾晶体受热易分解.
(4)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高锰酸钾纯度分析,原理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现称取制得的高锰酸钾产品7.245g,配成500mL溶液,用移液管量取25.00mL待测液,用0.10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50.00mL(不考虑杂质的反应),则高锰酸钾产品的纯度为87.23%(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KMnO4)=158g•mol-1).若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或烘干,则测定结果将偏小.(填“偏大”、“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用NH3催化还原NxOy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反应I:4NH3(g)+6NO(g)?5N2(g)+6H2O(l)△H1
反应II:2NO(g)+O2(g)?2NO2(g)△H2 (且|△H1|=2|△H2|)
反应III:4NH3(g)+6NO2(g)?5N2(g)+3O2(g)+6H2O(l)△H3
反应I和反应II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及其大小关系如下表
温度/K反应I反应II已知:
K2>K1>K2′>K1
298K1K2
398K1K2
(1)推测反应III是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相同条件下,反应I在2L密闭容器内,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产生N2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①计算0~4分钟在A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率v(NO)=0.375mol•L-1min-1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Ea(A)>Ea(B)>Ea(C)
B.增大压强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单位时间内H-O键与N-H键断裂的数目相等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3)一定条件下,反应II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NO):n(O2):n(NO2)=2:1: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再充入NO2气体,分析NO2体积分数--φ(NO2)的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恒温恒压容器,φ(NO2)不变;恒温恒容容器,φ(NO2)变大.
(4)一定温度下,反应III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此时容积为3L,c(N2)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X如图2所示,若在t1时刻改变一个条件,曲线X变为曲线Y或曲线Z.则:
①变为曲线Y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变为曲线Z改变的条件是将容器的体积快速压缩至2L.

②若t2降低温度,t3达到平衡,请在上图中画出曲线X在t2-t4内 c(N2)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芳香烃的分子式为C10H14,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烷基,符合条件的烃有3种
B.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  的命名为2,2,4,4,5-五甲基-3,3-二乙基己烷
C.甲烷、甲醛、尿素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某有机物含有C、H、O、N四种元素,其球棍模型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仪器的使用利于我们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B.视频《穹顶之下》再次引起公众对“PM2.5”的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10-6m的细小颗粒物,这些颗粒扩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C.臭氧是一种有鱼腥味、氧化性极强的淡蓝色气体,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D.我国油品从国 IV 汽油升级到国 V 汽油,有助于减少酸雨、雾霾,提高空气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反应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O2而析出NaHCO3,该反应可表示为:NH3+NaCl+CO2+H2O═NaHCO3↓+NH4Cl
已知NaCl、NaHCO3、NH4Cl如下温度的溶解度:
物质NaClNaHCO3NH4Cl
40℃时溶解度/g371346
10℃时溶解度/g33
今在40℃时,向434g饱和食盐水中通入44.8L(标准状况)NH3,再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求:
(1)可析出NaHCO3多少克?
(2)NH4Cl能否析出?
(3)若降温至10℃,可析出NH4Cl多少克?
(4)降温至10℃时,若要析出更多的NH4Cl晶体应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A~K都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或能够制备的物质,已知A~K物质中部分是某二价金属元素X的化合物,有一些是含常见非金属元素Y的物质,且C、E、G、K是气体,物质间有如下反应关系:
请填写:
(1)元素X的符号Ca,元素Y的名称碳.
(2)写出反应D→G+F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2H2↑+Ca(OH)2
(3)写出反应C→K+J的化学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
(4)除I外,还有B、F、H(填字母)能与J溶液反应生成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