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727  153735  153741  153745  153751  153753  153757  153763  153765  153771  153777  153781  153783  153787  153793  153795  153801  153805  153807  153811  153813  153817  153819  153821  153822  153823  153825  153826  153827  153829  153831  153835  153837  153841  153843  153847  153853  153855  153861  153865  153867  153871  153877  153883  153885  153891  153895  153897  153903  153907  153913  153921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流行性感冒期间,某同学将食盐溶解于水,通直流电电解(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并将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得消毒液.该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A.NaOHB.NaClOC.NaClD.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小苏打B.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C.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D.硫酸、烧碱、胆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工业上由钛铁矿(主要成份为FeTiO3,含Fe2O3、SiO2等杂质)制备TiO2的有关反应包括:
酸溶 FeTiO3(s)+2H2SO4(aq)=FeSO4(aq)+TiOSO4(aq)+2H2O(l)
水解 TiOSO4(aq)+2H2O(l)$\frac{\underline{\;90℃\;}}{\;}$ H2TiO3(s)+H2SO4(aq)
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FeTiO3中铁的化合价为+2.
(2)试剂A为铁粉.
(3)钛液Ⅰ需冷却至70℃左右,若温度过高会导致产品TiO2产率降低,原因是由于TiOSO4容易水解,若温度过高,则会有较多的TiOSO4水解为固体H2TiO3,而经过滤进入FeSO4•7H2O中,导致TiO2产率降低.
(4)取少量酸洗后的H2TiO3,加入盐酸并振荡,滴加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加H2O2后出现微红色,说明H2TiO3中存在的杂质离子是Fe2+.这种H2TiO3即使用水充分洗涤,煅烧后获得的TiO2也会发黄,发黄的杂质是Fe2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乳酸亚铁([CH3CH(OH)COO]2Fe•3H2O,M=288g/mol)是一种常用的补铁剂,可通过乳酸与碳酸亚铁反应制得:CH3CH(OH)COOH+FeCO3+2H2O→[CH3CH(OH)COO]2Fe•3H2O+CO2↑.
已知FeCO3易被氧化:4FeCO3+6H2O+O2═4Fe(OH)3+4CO2,某兴趣小组用FeCl2(用铁粉和稀盐酸制得)和NH4HCO3制备FeCO3的装置示意图如:
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盛放在装置A中(填字母,下同),NH4HCO3盛放在装置C中.
(2)装置C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2HCO3-=FeCO3↓+CO2↑+H2O.
将生成的FeCl2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时的操作是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
(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乳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75℃下搅拌反应.铁粉的作用是防止Fe2+离子被氧化.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加入适量乳酸让铁粉反应完全.
(4)该兴趣小组用KMnO4法测定样品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发现产品的质量分数总是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乳酸根离子中含有羟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但在消毒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新型自来水消毒剂.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发现NCl3可作为杀菌消毒剂,该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3,并探究NCl3的漂白性.NCl3的相关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制备原理化学性质
黄色油状液体
熔点为-40℃,沸点为71℃
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密度为1.65g/mL
Cl2与NH4Cl水溶液在低温下反应95℃爆炸,热水中发生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目的,接口连接的顺序为1、4、5、2、3、6、7、10、9、8.
(2)C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NaOH溶液.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4)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NH4Cl═NCl3+4HCl,当B装置蒸馏烧瓶中出现较多油状液体后,关闭接口2处的活塞,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71~95℃.
(5)当E装置的锥形瓶内有黄色油状液体出现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液体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不褪色;若取该液体滴入热水中,片刻后取该热水再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先变蓝后褪色,写出该油状液体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Cl3+3H2O$\frac{\underline{\;\;△\;\;}}{\;}$3HClO+NH3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碱式次氯酸镁[Mg2ClO(OH)3•H2O]微溶于水,不吸湿,相对稳定,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无机抗菌剂.某研发小组以菱镁矿(MgCO3,含少量FeCO3)为主要原料通过下列流程制备碱式次氯酸镁: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时,矿石需进行粉碎且盐酸过量,其目的是提高镁的浸取率.
(2)氧化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H2O2+2H+=2Fe3++2H2O.
(3)检验过滤1的滤液中杂质离子是否除尽的适宜试剂是KSCN溶液(写化学式).
(4)混合时NaOH溶液需最后加入且不能过量,其原因是防止生成Mg(OH)2沉淀;过滤2的滤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NaCl(写化学式).
(5)碱式次氯酸镁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碱式次氯酸镁具有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_{H_{2}SO_{4}加热}^{Na_{2}Cr_{2}O_{7}}$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9微溶
正丁醛75.70.8017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D仪器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c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4)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下层(填“上”或“下”)
(5)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6)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氯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是染料、医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工业上常用“间歇法”制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图(加热装置都已略去)如下:

已知:氯苯为无色液体,沸点132.2℃.
回答下列问题:
(1)A反应器是利用实验室法制取氯气,中空玻璃管B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冷凝管中冷水应从a(填“a”或“b”) 处通入.
(2)把干燥的氯气通入装有干燥苯的反应器C中(内有相当于苯量1%的铁屑作催化剂),加热维持反应温度在40~60℃为宜,温度过高会生成二氯苯.
①对C加热的方法是c(填序号)
a.酒精灯加热     b.油浴加热      c.水浴加热
②D出口的气体成分有HCl、苯蒸汽和氯气.
(3)C反应器反应完成后,工业上要进行水洗、碱洗及食盐干燥,才能蒸馏.碱洗之前要水洗的目的是洗去部分无机物,同时减少碱的用量,节约成本.写出用10%氢氧化钠碱洗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HCl+NaOH=NaCl+H2O(写两个即可)
(4)上述装置图中A、C反应器之间,需要增添一个U形管,其内置物质是五氧化二磷或氯化钙.
(5)工业生产中苯的流失情况如下:
项目二氯苯尾气不确定苯耗流失总量
苯流失量(kg/t)1324.951.389.2
则lt苯可制得成品为$\frac{(1-0.0892)×112.5}{78}$tt(只要求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白云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CO3,在我国有大量的分布.以白云石为原料生产的钙镁系列产品有广泛的用途.
CaCO3•MgCO3Ca(OH)2•Mg(OH)2 CaCO3、Mg(HCO32碳化一系列过程
(1)已知碳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a(OH)2+Mg(OH)2+3CO2?CaCO3+Mg(HCO32+H2O,已知某次碳化时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15min之后钙离子浓度增大,原因是CaCO3+CO2+H2O=Ca(HCO3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碳化温度保持在50℃-60℃.温度偏高不利于碳化反应,原因是平衡逆向移动、碳酸氢镁分解.温度偏低也不利于碳化反应,原因是反应速率慢.
(2)用白云石(主要含CaCO3和MgCO3)和废Al片制备七铝十二钙的工艺如图:

①由流程知,锻粉中的氧化镁几乎不溶解,滤液1中的离子反应是Ca2++2NH3+CO2+H2O=CaCO3↓+2NH4+
②该工艺中不能用(NH42SO4代替NH4NO3,原因是加入(NH42SO4会生成CaSO4微溶物,在过滤时会被除去,造成生成的CaCO3减少.
③用NaOH溶液可除去Al片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④电解制备Al(OH)3时,电极分别为Al片和石墨,阳极反应为2Al-6e-+3CO32-+3H2O=2 Al(OH)3↓+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锡是第IVA族金属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4价,其单质及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应用.已知:Sn熔点为231℃;Sn2+易水解、易被氧化;SnCl4极易水解、熔点-33℃、沸点114℃.请按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图1为锡原子结构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2)用于微电子器件生产的锡粉纯度测定:
①取2.38g试样溶于较浓硫酸中(杂质不参与反应),使Sn完全转化为Sn2+
②加入过量的Fe2(SO43
③用0.2000mol•L-1K2Cr2O7溶液滴定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产物中Cr呈+3价),消耗25.00mL.步骤②中加入
Fe2(SO4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n2+=2Fe2++Sn4+;此锡粉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为75%.
(3)实验室配制SnCl2溶液时:要先将SnCl2固体溶于较浓盐酸,并在新配制的SnCl2溶液中加入锡粉,目的是防止其水解及发生氧化反应.
(4)SnO不溶于水,工业上常用于制备SnSO4.向酸性SnCl2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调PH=7,可以生成SnO,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n2++2HCO3-=SnO↓+2CO2↑+H2O.
(5)现有如图2所示装置,某化学实验小组要在实验室中制备少量SnCl4,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选择的仪器装置及合理的先后排列顺序是:A→C→E→B→G→D→H→F.
②实验中当开始生成SnCl4时即可熄灭B处酒精灯,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的理由是锡与氯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