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791  153799  153805  153809  153815  153817  153821  153827  153829  153835  153841  153845  153847  153851  153857  153859  153865  153869  153871  153875  153877  153881  153883  153885  153886  153887  153889  153890  153891  153893  153895  153899  153901  153905  153907  153911  153917  153919  153925  153929  153931  153935  153941  153947  153949  153955  153959  153961  153967  153971  153977  153985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下列有关“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玉是石灰石B.玉的硬度比河砂大
C.玉的熔点较高D.玉是金刚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她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结构如图)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5H20O5B.易溶于C2H5OC2H5
C.官能团有醚键和酯基D.能与NaOH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X、Y、Z、W和N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五种化合物.已知五种化合物水溶液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Y、Z和N均由三种元素组成.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化合物X为浅黄色粉末,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AC(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氢键
(2)写出X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3)下表为Y与Z实验的部分内容:
序号主要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在含Y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放置,产生浅黄色沉淀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在含Z的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有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盐酸,白色沉淀先增加后消失,然后加入过量的氨水又出现白色沉淀
将实验②最终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灼烧,最终得到白色固体
写出Y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4)写出含0.1mol Z的溶液与20mL 5mol•L-1的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AlO2-+H2O+H+=Al(OH)3↓.实验③加热蒸发、灼烧得到的最终产物主要是Al2O3
(5)化合物W和N可以相互转化:W$?_{CO_{2}+H_{2}O}^{△}$N.若有W和N•xH2O的混合物6.52g,加热到完全反应后,气体产物通过浓硫酸增重1.71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增重1.10g,则混合物中W的质量为4.2g,N•xH2O的化学式为Na2CO3.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以苯、乙醛为原料,三氯化铝为催化剂来制备1,1-二苯乙烷,其反应原理为:

制备过程中其他产物会与AlCl3发生副反应.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I.合成: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40mL苯(密度0.88g/mL)、19gA1C13和5.5g乙醛,在20℃时充分反应.
Ⅱ.分离与提纯: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装有150mL,冰水和少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依次用水、2%碳酸钠溶液、水洗涤,在分离出的粗产品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过滤后先常压蒸馏除去过量苯再改用减压蒸馏收集170~172℃/6.67kPa的馏分,得12.5g 1,l-二苯乙烷.
(1)仪器a的名称:球形冷凝管;其他产物与A1C13发生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装置C的作用:吸收HCl气体.
(2)连接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烧杯中的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中与三氯化铝反应.
(3)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氯化铝、盐酸和碳酸钠等可溶性无机物.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干燥.
(4)粗产品常压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C,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AB.

(5)本实验所得到的1,1-二苯乙烷产率约为C(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A.41%     B.48%    C.55%      D.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兴趣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装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至完全,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1)通过钠在CO2气体中燃烧的实验,你认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有助燃剂(氧化剂);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
(2)实验室不小心发生钠着火,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D
A.用水扑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用砂子扑灭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方案1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为Na2O
方案2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
(3)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使酚酞变红.
(4)乙同学认为方案2得到的结论正确,白色物质为Na2CO3.理由是方案2的①中出现白色沉淀是BaCO3,所以燃烧后的白色物质中有Na2CO3,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后的白色固体中无Na2O.
(5)写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O2+C.
(6)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不同意,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五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C、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与D元素同主族;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入CS2
(1)请写出元素符号:BC;CN;
(2)画出E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3)A单质和C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4)将9gB单质在足量的D单质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 1mol/L的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除Na+外)浓度最大的离子是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有化合物X、Y、Z、W,其焰色反应均为紫色.它们按下列反应式转化:
①X+Ca(OH)2→Y+CaCO3
②W$\stackrel{△}{→}$X+CO2↑+H2O
③Z+CO2→X+O2
④Z+H2O→Y+O2
则X、Y、Z、W依次是(  )
A.KCl、KOH、K2CO3、KHCO3B.K2CO3、KOH、K2O2、KHCO3
C.K2SO3、KOH、K2O2、KHCO3D.KHCO3、KOH、K2O2、K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检验其产物,其中C装置的试管中盛有无水乙醇.
已知乙醛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Cu2O.

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c→hi→de→jk(或kj)→fg(或gf)→a(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2)B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二氧化锰\;}}{\;}$2H2O+O2↑.
(3)F装置中的固体试剂是铜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_{△}^{催化剂}$2CH3CHO+2H2O.反应一断时间后移去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过程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4)A装置和D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分别为A中出现砖红色沉淀、D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5)为了提高乙醇的转化率,可以对C装置进行改进,提出你的改进意见使用温度计,控制C装置中水浴的温度略高于乙醇沸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铵明矾【NH4Al(SO42•12H2O】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可通过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铵溶液反应制备.用芒硝(Na2SO4•10H2O)制备纯碱和铵明矾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图1:
 
 完成下列填空:
(1)铵明矾溶液呈酸性,它可用于净水,原因是铵明矾溶液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作用,故铵明矾能净水;向其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溶解并消失.
(2)写出过程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
(3)若省略过程Ⅱ,直接将硫酸铝溶液加入滤液A中,铵明矾的产率会明显降低,原因是省略过程Ⅱ,因HCO3-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产生大量氢氧化铝沉淀,导致铵明矾的产率降低.
(4)已知铵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加入硫酸铝后,经过程III的系列实验得到铵明矾,该系列的操作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某同学用图2图示的装置探究铵明矾高温分解后气体的组成成份.
①夹住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用酒精喷灯充分灼烧.实验过程中,装置A和导管中未见红棕色气体;试管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在支口处可检验到NH3,方法是打开K1,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支口,出现白烟;在装置A与B之间的T型导管中出现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可能是(NH42SO3(任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另分析得出装置A试管中残留的白色固体是两性氧化物,写出它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②该同学通过实验证明铵明矾高温分解后气体的组成成份是NH3、N2、SO3、SO2和H2O,且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N2和SO2的体积比是定值,V(N2):V(SO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②溴单质易挥发,碘单质易生华;③淀粉溶液遇到碘单质变蓝色;
④溴、碘在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从稀到浓)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
四氯化碳
黄→棕橙→橙红
深黄→褐紫→深紫
实验方案:该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完好)
实验过程:
Ⅰ先打开弹簧夹,再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黄时,加紧弹簧夹
Ⅲ当B中的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回答以下问题: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KI═I2+2KCl;
(2)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黄色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观察到D中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说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Br 2=2Br-+I2
(3)由实验得到的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I2
(4)你认为实验中为什么要加过程Ⅲ这一步操作,请简述个人观点B、C中的NaBr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均相同,棕色溶液B含有的溴单质比黄色溶液C中的多,说明C中还存有溴离子,不存在氯气,确保了氯气不干扰溴与碘化钾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