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870  153878  153884  153888  153894  153896  153900  153906  153908  153914  153920  153924  153926  153930  153936  153938  153944  153948  153950  153954  153956  153960  153962  153964  153965  153966  153968  153969  153970  153972  153974  153978  153980  153984  153986  153990  153996  153998  154004  154008  154010  154014  154020  154026  154028  154034  154038  154040  154046  154050  154056  15406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其实验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合金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有人认为合金与烧碱溶液形成了原电池,则作为原电池负极的物质是Al.
(2)由滤液A制AlCl3溶液的途径有①和②两种,你认为合理的是途径②.由AlCl3溶液获得AlCl3晶体的方法是将溶液低温蒸发浓缩过滤,所得固体在氯化氢的氛围里蒸干.
(3)用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③相比,途径④明显具有的两个优点是: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④消耗硫酸少、途径④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4)通过途径④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其中“加热通氧气”所起的作用为2Cu+O2+4H+=2Cu2++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4次.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aef.
a.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e.加热时胆矾晶体飞溅出来   f.所用坩埚事先未干燥(潮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工业上常以烃的含氧衍生物X为主要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PCL{}及阻燃剂四溴双酚A.合成线路如下:

已知:①X的蒸汽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7倍,遇FeCl3溶液显紫色;C为 

③RCOCH2R′$\stackrel{过氧乙酸}{→}$RCOOCH2R′
(1)X的分子式为C6H6O;B的名称是环己醇.
(2)B→C还需要的反应试剂及条件是O2、Cu、加热.C→D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3)写出X→Y的化学方程式:
(4)0.5mol四溴双酚A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5molNaOH.
(5)符合以下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10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①含有两个甲基和两种官能团    ②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6)已知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为:

利用乙烯为有机原料(无机物和反应条件自选)合成聚合物涂料 ,写出合成该涂料的反应流程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工业上以铁硼矿为原料制备硼酸,铁硼矿含有Mg、Fe、Ca、Al、B、O等多种元素,它的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
(1)基态铁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64s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Ⅷ族,在水溶液中常以Fe2+、Fe3+的形式存在,其中Fe3+更稳定.
(2)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NaBH4,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3)工业上冶炼铝不用氯化铝,因为氯化铝易升华,其双聚物Al2Cl6结构如图1所示.1mol该分子中含2NA 个配位键,该分子否(填“是”或“否”)平面型分子.
(4)依据第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图2中B、C、O、F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表示N元素的相对位置.
(5)Al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体参数a=0.405nm,列式表示Al单质的密度:2.7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利用石灰乳来除去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已知NO和NO2按1:1通入碱液中生成亚硝酸盐.

(1)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使尾气中的NO、NO2被充分吸收;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2(填化学式).
(2)该工艺需控制NO 和NO2 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n(NO2)>1:1,则会导致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若n(NO):n(NO2)<1:1,则会导致产品Ca(NO22中Ca(NO32含量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376}是一种深红色晶体,不溶于冷水,是常用的氧气吸收剂.实验室中以锌粒、三氯化铬溶液、醋酸钠溶液和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备醋酸亚铬水合物,其装置如右图所示,且仪器2中预先加入锌粒.已知二价铬不稳定,极易被氧气氧化,不与锌反应.制备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反应如下:
Zn(s)+2HCl(aq)═ZnCl2(aq)+H2(g)
2CrCl3(aq)+Zn(s)═2CrCl2(aq)+ZnCl2(aq)
2Cr2+(aq)+4CH3COO-(aq)+2H2O(l)═[Cr(CH3COO)2]2•2H2O(s)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1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往仪器2中加盐酸和三氯化铬溶液的顺序最好是D(选下面的A、B或C);目的是让锌粒与盐酸先反应产生H2,把装置2和3中的空气赶出,避免生成的亚铬离子被氧化.
 A.盐酸和三氯化铬溶液同时加入 B.先加三氯化铬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盐酸 C.先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再加三氯化铬溶液
(3)为使生成的CrCl2溶液与CH3COONa溶液顺利混合,应关闭阀门B(填“A”或“B”,下同),打开阀门A.
(4)本实验中锌粒要过量,其原因除了让产生的H2将CrCl2溶液压入装置3与CH3COONa溶液反应外,另一个作用是过量的锌与CrCl3充分反应得到CrCl2
(5)已知其它反应物足量,实验时取用的CrCl3溶液中含溶质9.51g,取用的醋酸钠溶液为1.5L0.1mol/L;实验后得干燥纯净的[Cr(CH3COO)2]2•2H2O 9.4g,则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83.3%(不考虑溶解的醋酸亚铬水合物).
(6)铬的离子会污染水,常温下要除去上述实验中多余的Cr2+,最好往废液中通入足量的空气或氧气,再加入碱液,调节pH至少为5.6才能使铬的离子沉淀完全(铬的离子浓度应小于10-5mol/L).已知Cr(OH)3的溶度积为6.3×10-31,$\root{3}{63}$≈4,lg2≈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H2CO3  ②Na2CO3  ③NaHCO3  ④(NH42CO3其中c(CO32-)的大小关系为:②>④>③>①
B.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H+)=c(OH-)+c( HC2O4-)+c( C2O42-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
D.常温下,同浓度的CH3COONa与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7:c(CH3COOH)+c(OH-)>c(Na+)+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B.c(AlO2-)=0.1 mol•L-1的溶液中:Na+、K+、HCO3-、Cl-
C.$\frac{{K}_{w}}{c({H}^{+})}$=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X收集气体Y
A碱石灰氯化氢
B碱石灰氨气
C无水氯化钙二氧化硫氢氧化钠
D无水氯化钙一氧化氮氢氧化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5℃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弱酸CH3COOHHCNH2CO3
电离平衡常数1.8×10-54.9×10-10K1=4.3×10-7  K2=5.6×10-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关系为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a mol•L-1HCN溶液与b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小于b
C.往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大
D.将0.2 mol•L-1 KHCO3溶液与0.1 mol•L-1 KOH溶液等体积混合:c(K+)+c(H+)=c(OH-)+c(HCO${\;}_{3}^{-}$)+2c(CO${\;}_{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醋酸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
(1)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中c(Na+)<c (CH3COO-)(填“>”、“=”或“<”).
(2)25℃时,向0.l mol•L-1的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增大,主要原因是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
(3)室温下,如果将0.lmol CH3COONa固体和0.05mol HCl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lmol.
(4)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下列能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A.
A.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
(5)为了研究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某同学查阅资料并设计如表实验.资料:AgSCN是白色沉淀,相同温度下,溶解度:AgSCN>AgI.
操作步骤现象
步骤1:向2mL 0.005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2mL 0.005mol•L-1KSCN溶液,静置.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2:取1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2mol•L-1 Fe(NO33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向步骤2的溶液中,继续加入5滴3mol•L-1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步骤4:向步骤1余下的浊液中加入5滴3mol•L-1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①写出步骤2中溶液变红色的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
②步骤3中现象a是出现白色沉淀;
③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4的实验现象AgSCN(s)?Ag+(aq)+SCN-(aq),加入KI后,因为溶解度:AgI<AgSCN,Ag+与I-反应生成AgI黄色沉淀:Ag++I-═AgI↓,AgSCN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