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889  153897  153903  153907  153913  153915  153919  153925  153927  153933  153939  153943  153945  153949  153955  153957  153963  153967  153969  153973  153975  153979  153981  153983  153984  153985  153987  153988  153989  153991  153993  153997  153999  154003  154005  154009  154015  154017  154023  154027  154029  154033  154039  154045  154047  154053  154057  154059  154065  154069  154075  154083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工业上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其工业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溶浸工序中原料的浸出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一条)搅拌、适当升高温度、研磨矿石、适当提高稀硫酸的浓度等.
(2)除铁工序中,在加入石灰调节溶液的pH前,加入适量的软锰矿,其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MnO2+2Fe2++4H+=2Fe3++Mn2++2H2O.
(3)净化工序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u2+、Ca2+等杂质.若测得滤液中c(F-)=0.01mol•L-1,滤液中残留的c(Ca2+)=1.46×10-6mol•L-1〔已知:Ksp(CaF2)=1.46×10-10〕.
(4)沉锰工序中,298K、c(Mn2+)为1.05mol•L-1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的产率最高.
(5)从沉锰工序中得到纯净MnCO3的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干燥.
(6)副产品A的化学式是(NH4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工业制得的氮化铝(AlN)产品中常含有少量Al4C3、Al2O3、C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分别测定氮化铝(AlN)样品中AlN和Al4C3的质量分数(忽略NH3在强碱性溶液中的溶解).
(1)实验原理
①Al4C3与硫酸反应可生成CH4
②AlN溶于强酸产生铵盐,溶于强碱生成氨气,请写出AlN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N+NaOH+H2O=NaAlO2+NH3↑.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过程
①连接实验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yg,滴定管的读数为amL.
②称取xg AlN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塞好胶塞,关闭活塞K2、K3,打开活塞K1(填入该步应进行的操作),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与烧瓶内物质充分反应.
③待反应进行完全后,关闭活塞K1,打开活塞K3,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与烧瓶内物质充分反应.
④打开活塞K2,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填入该步应进行的操作).
⑤记录滴定管的读数为bmL,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zg,
(4)数据分析
①AlN的质量分数为$\frac{41(z-y)}{17x}$×100%.
②若读取滴定管中气体的体积时,液面左高右低,则所测气体的体积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Al4C3的质量分数为$\frac{0.048(a-b)}{{V}_{m}x}$×100%.(该实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
(5)假若上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数据记录也不产生误差,但某同学还是认为该方法测得Al4C3的质量分数会偏高,最可能的原因是B装置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会排出一部分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泄漏,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污染.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NaCN(C元素+2价,N元素-3价),白色结晶颗粒、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剧毒、易溶于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氢、水溶液呈碱性.
(1)氰化钠(NaCN)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CN-+H2O?HCN+OH-(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2)“8.12”爆炸事故后,当地政府组织群众用双氧水喷洒,用双氧水处理NaCN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N+H2O2+H2O=NaHCO3+NH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
(3)图a装置中盛装Na2SO3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圆底烧瓶;b装置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
(4)装置c中的产物有Na2S2O3和C02气体等,实验结束后,装置d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Na2SO3
(5)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NaOH溶液(选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K2打开K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已知:
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 -优先与Ag+反应.
实验如下:
取25.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2.50mL.
(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7)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0.98m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反应为:2NH3(g)+CO2(g)?NH2COONH4(s)△H<0.(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灵敏)
(1)如用下图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制取氨气,其中错误的是AC;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frac{\underline{\;\;△\;\;}}{\;}$2NH3 ↑+CaCl2+2H2O.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把NH3和CO2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的小晶体悬浮在CCl4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注:CCl4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温提高反应物转化率、防止产物分解;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双通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过滤(填写操作名称).
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c(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减压40℃以下烘干
(3)制得的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对制得的氨基甲酸铵中的杂质进行成分探究.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固体溶解,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若溶液不变浑浊,证明固体中不含碳酸铵,否则含有碳酸铵;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铵,否则不含碳酸氢铵
限选试剂: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制备基本操作流程如图1: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
名称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或沸点(℃)
水杨酸138158(熔点)微溶
醋酸102139.4(沸点)反应
乙酸水杨酸180135(熔点)微溶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要使用干燥的仪器的原因是防止乙酸酐水解;
(2)写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
(3)①合成阿斯匹林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
②过滤所得粗产品要用少量冰水洗涤,则洗涤的具体操作是关闭水龙头,向漏斗中加冰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洗涤剂缓慢通过沉淀物,重复上述操作2-3次;
(4)提纯粗产物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至没有CO2产生为止,再过滤,则加饱和NaHCO3溶液的目的是使乙酰水杨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乙酰水杨酸钠,便于与聚合物分离;
另一种改进的提纯方法,称为重结晶提纯法.方法如下:
[粗产品]$→_{沸石}^{乙酸乙酯}$ $→_{回流}^{加热}$ $\stackrel{趁热过滤}{→}$ $→_{抽滤}^{冷却}$ $→_{干燥}^{洗涤}$[乙酰水杨酸]
(5)改进的提纯方法中加热回流的装置如2图所示,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控制反应温度,防止温度过高,避免乙酰水杨酸受热分解;冷凝水的流进方向是b(填“b”或“c”)
(6)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的试剂是FeCl3溶液;
(7)该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原料用量:2.0g水杨酸、5.0mL醋酸酐(ρ=1.08g/cm3),最终称得产品m=2.2g,则所得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8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溴丁烷(密度1.2758g/mL)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及有机溶剂,可以在实验室里用溴化钠、浓硫酸和1-丁醇为原料,经过如图六步制得.

完成下列填空:
(1)通过步骤②获得粗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Br+H2SO4(浓)+CH3CH2CH2CH2OH→NaHSO4+CH3CH2CH2CH2Br+H2O.此时产品往往呈红棕色,原因是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溴离子有还原性,部分溴化物被氧化成溴.
实验室里有下列常用试剂,请根据实验需要完成与步骤④相关操作(2)(3)所需试剂(并用试剂编号填空):
a.NaOH溶液 b.NaHCO3溶液     c.NaHSO3溶液  d.NaBr溶
(2)产品的红棕色可用c除去(填写试剂编号),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HSO3-+H2O=3H++SO42-+2Br-
(3)选用浓硫酸洗去未反应的1-丁醇和有机副产物,然后除酸.最适宜的除酸试剂是b(填写试剂编号).
(4)用浓硫酸(密度1.84g/mL)洗涤时,采用分液漏斗(填写仪器名称)分离出上(填写“上”或“下”)层产物.
(5)检验产物中含有溴元素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产品样品,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稀硝酸调至酸性,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一兴趣小组准备在实验室中制H2,装置如图所示.可是在实验室中发现酸液体积不足液面无法浸没锌粒,而又无其他酸液可加入,为达到实验目的,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①NaN03溶液②酒精③四氯化碳 ④汽油⑤Na2C03溶液⑥KCl溶液(  )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⑥D.②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氯水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氯水:①有酸性,②有漂白性(氧化性),③存在Cl-
实验用品:主要仪器用品:试管、胶头滴管.
选用试剂:新制的饱和氯水、NaOH溶液、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请添加其他必需试剂:品红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实验步骤:依次验证氯水的上述三项化学性质.
实验记录表:
步骤编号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氯水有酸性
氯水有漂白性
氯水中存在Cl-
实验探究:如果你在步骤①中使用了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如何验证步骤①中氯水是否表现出漂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纳米氧化铝在陶瓷材料、电子工业、生物医药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通过硫酸铝铵晶体热分解得到.制备硫酸铝铵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1:

(1)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2)检验上述流程中“过滤”后杂质是否除尽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则杂质已除尽,若溶液变红色,则杂质未除尽.
(3)上述流程中,“分离”所包含的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取4.53g 硫酸铝铵晶体加热分解,最终剩余0.51g Al2O3固体.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通过计算确定400℃时剩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硫酸铝铵晶体的化学式为Al2(NH42(SO44•24H2O,化学式量为9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高锰酸钾在饮用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领域的消费增长较快.实验室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制备高锰酸钾.其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墨绿色浸出液的成分为K2MnO4、KCl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采用铁坩埚而不是瓷坩埚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SiO2+2KOH$\frac{\underline{\;强热\;}}{\;}$K2SiO3+H2O.
(2)写出生成K2MnO4和K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ClO3+3MnO2+6KOH $\frac{\underline{\;熔融\;}}{\;}$KCl+3K2MnO4+3H2O;
通入CO2,可使MnO42-发生反应,生成MnO42-及MnO2.若通入CO2太多,则在加热浓缩时,会有KHCO3晶体和KMnO4晶体一起析出.
(3)在加热、浓缩、烘干的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2KMnO4$\frac{\underline{\;\;△\;\;}}{\;}$O2↑+MnO2+K2MnO4;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是受热均匀利于蒸发溶剂;洗涤KMnO4晶体用冷水洗涤较好的原因是减少高锰酸钾的溶解.
(4)计算12.25g KClO3固体经过上述转化,最多可制得KMnO4的质量为31.6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