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019  154027  154033  154037  154043  154045  154049  154055  154057  154063  154069  154073  154075  154079  154085  154087  154093  154097  154099  154103  154105  154109  154111  154113  154114  154115  154117  154118  154119  154121  154123  154127  154129  154133  154135  154139  154145  154147  154153  154157  154159  154163  154169  154175  154177  154183  154187  154189  154195  154199  154205  154213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化学物质的认识和发现的历程,其中铁、硝酸钾、青霉素、氨、乙醇、二氧化、聚乙烯、二氧化硅等17种“分子”改变过人类的世界.
(1)铁原子在基态时,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硝酸钾中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写出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化学式BF3[SO3( g)、BBr3等].
(3)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C、N、O、S.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填字母序号).
a.乙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导致其沸点比氯乙烷高
b.钨的配合物离子[W(CO)5OH]-能催化固定CO2,该配离子中钨显-1价
c.聚乙烯()分子中有5n个σ键
d.由下表中数据可确定在反应Si(s)+O2(g)═SiO2(s)中,每生成60g SiO2放出的能量为(2c-a-b) kJ
化学键Si-SiO═OSi-O
键能(kJ•mol-1abc
(5)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Fe+2NH3$\frac{\underline{\;640℃\;}}{\;}$2Fe4N+3H2.若两个最近的Fe原子间的距离为s cm,则该晶体的密度是$\frac{119\sqrt{2}}{2{s}^{3}{N}_{A}}$g•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成分是镁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含少量铁、铝、钙的盐).实验室以盐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①室温下Ksp[Mg(OH)2]=6.0×10-12.②在溶液中,Fe2+、Fe3+、Al3+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依次为7.1~9.6、2.0~3.7、3.1~4.7.③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以及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若室温下的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pH≥8才可能产生Mg(OH)2沉淀.
(3)由滤液Ⅰ到滤液Ⅱ需先加入NaClO调溶液pH约为5,再趁热过滤,则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滤渣的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4)从滤液Ⅱ中获得Mg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Ⅱ中加入NaOH溶液;②过滤,得沉淀;③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MgSO4•7H2O的质量为24.6g,则该盐泥中镁[以Mg(OH)2计]的百分含量约为20.0%(Mg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氧元素性质活泼,在众多的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但也能形成一定数量的显正价的化合物.
(1)OF2是一种棕黄色有恶臭的气体,有极强的氧化性.
①OF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②将Fz通入稀的NaOH溶液中可得到OF2、盐等物质,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NaOH=2NaF+H2O+OF2
(2)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氧化剂、还原剂,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制备H2O2
①研究表明,H2O2相当于二元弱酸,则它的一级电离方程式为H2O2?H++HO2-,已知常温下1L的H2O2相当于48.3mol,其K1≈1.67×10 -12.则该温度下H2O2中c(H+)约为9×10-6mol/L,写出它与足量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O2=2H2O+BaO2
②乙基蒽醌法是制备过氧化氢最常用的方法,其主要过程可以用如图表示,写出此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H2O2
③空气阴极法制备H2O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节能型制备方法,电解总方程式3H2O+3O2 $\frac{\underline{\;电解\;}}{\;}$3H2O2+O3,则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O2+2H+
(3)氧也能与钾元素形成K2O、K202、KO2、KO3等氧化物,其中KO2是一种比Na2O2效率高的供氧剂,写出它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O2+2CO2=2K2CO3+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验证Ag与浓HNO3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NO.其实验流程图如下:

(1)测定硝酸的物质的量反应结束后,从如图B装置中所得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08 mol,则Ag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012 mol.

(2)测定NO的体积
①从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选用A装置进行Ag与浓硝酸反应实验,选用的理由是因为A装置可以通入N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NO被空气中O2氧化.
②选用图所示仪器组合一套可用来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是123547(填各导管口编号).
③在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液体冷却到室温后,并使集气瓶和量筒内液面相平.
(3)气体成分分析
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112.0m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Ag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有(填“有”或“没有”)NO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有X、Y、Z、R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Y、Z、R同周期.相关信息如下:
相关信息
X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在空气中所占体积约为78%
Y含Y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
Z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R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
Ⅰ.(1)Z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Y、Z、R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S2->Cl->Na+(用离子符号表示);
(2)由X、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常温下为易挥发的淡黄色液体,甲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且分子里X、Z两种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甲遇水可形成一种常见的漂白性物质.则甲的结构式为
(3)化合物乙(Y2R)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Y2R2,其溶液显黄色.则Y2R2的电子式为,写出乙溶液在空气中变质生成Y2R2的化学方程式4Na2S+O2+2H2O═4NaOH+2Na2S2
Ⅱ.元素X与氢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如丙、丁、戊.
(4)丙为一元弱酸,酸性与醋酸类似,对热十分稳定但受撞击就爆炸.8.6 g 丙爆炸分生成H2和6.72L(标况下)X2,写出其爆炸的化学方程式2HN3=3N2+H2
(5)丁为离子化合物,遇水反应生成H2和气体戊,标况下戊的密度为0.76g•L-1则物质丁的化学式为H4H
Ⅲ.Z 的铁的化合物 FeZ3.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
Fe3++H2O?Fe(OH)2++H+K1
Fe(OH)2++H2O?Fe(OH)2++H+K2
Fe(OH)++H2O?Fe(OH)3+H+K3
以上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K1、K2、K3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1>K2>K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反应中,1mol Cu2+能氧化 P 的物质 的量是(  )
A.$\frac{2}{5}$ molB.$\frac{11}{5}$ molC.$\frac{1}{5}$ molD.$\frac{1}{3}$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R 位于周期表的IB 族,其原子序数为a,则原子序数为a-3 的元素位于ⅥB 族
B.在元素周期表中 114 号元素的上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82
C.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主族元素离子为X2+、Y+,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X>Y
D.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可以找到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6H10O5)n 可表示淀粉或纤维素
B.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tackrel{酒化酶}{→}$2C2H5OH+2CO2
C.反应③得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D.反应③和④都属于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X、Y、Z、W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或其溶液,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 W 是单质铁,则 Z 溶液可能是 FeCl2 溶液
B.若 X 是碳酸钠,则 W 可能是盐酸
C.若 W 是氢氧化钠,则 X 与 Z 可反应生成 Y
D.若 W 为氧气,则 Z 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一定生成一种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
A.在 c(HCO3-)=0.1 mol•L-1 的溶液中:NH4+、AlO2-、Cl-、NO3-
B.在由水电离出的 c(H+)=l×l0-12 mol•L-1 的溶液中:Cu2+、ClO-、Na+、SO42-
C.在加入铝粉产生 H2 的溶液中:SO42-、NO3-、Na+、NH4+
D.在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SiO32-、CO32-、Na+、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