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081  154089  154095  154099  154105  154107  154111  154117  154119  154125  154131  154135  154137  154141  154147  154149  154155  154159  154161  154165  154167  154171  154173  154175  154176  154177  154179  154180  154181  154183  154185  154189  154191  154195  154197  154201  154207  154209  154215  154219  154221  154225  154231  154237  154239  154245  154249  154251  154257  154261  154267  154275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Mg2++2HCO3-+2OH-═MgCO3↓+CO32-+2H2O
B.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Cl2═2Fe3++2Cl-
C.少量的CO2通入稀的碳酸钠溶液中:CO2+CO32-+H2O═2HCO3-
D.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使SO42-反应完全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水是一种战略性经济资源,下列物质对水质不会产生严重污染的是(  )
A.CH3OHB.SO2C.HgCl2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经检验完毕)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的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IV,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氧气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4)用70%的硫酸支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块,原因是70%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大
(5)过程Ⅳ中检验B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的操作是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在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B中有硫酸根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Cl2>Fe3+>SO2的是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有SO42-
   既有Fe3+又有Fe2+有SO42-
     有Fe3+无Fe2+有Fe2+
(7)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的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2+(aq)+SO32-(aq)?FeSO3(s)
提出假设:FeCl3和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颜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的成立:

溶液E和F分别是Na2SO3溶液、FeCl3溶液
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红棕色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促使Fe3++3H2O Fe(OH)3+3H+和SO32-+H2O HSO32-+OH-逆向进行,溶液变为浅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聚乙烯的结构单元是-CH2-CH2-,聚合度(n)表示每个高分子化合物中链节重复的次数.聚乙烯的单体是CH2=CH2(填结构简式).
(2)单个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值;某种高分子材料从实验中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单体是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有机物;链节是指组成高分子链的重复结构单位;聚合度是指链节数目n.
(4)某直链纤维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 000,它的分子里含有679个C6H10O5这样的结构单元.
(5)从高分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为什么高分子材料的强度较大,一般不易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加热H2C2O4•2H2O,释放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
(1)H2C2O4•2H2O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H2C2O4•2H2O$\frac{\underline{\;\;△\;\;}}{\;}$CO↑+CO2↑+3H2O.
(2)由上可知,Na2C2O4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Na2C2O4$\frac{\underline{\;\;△\;\;}}{\;}$Na2CO3+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硫在空气燃烧生成A,A溶于水得B,B与I2反应得C和D,C与Na2S反应得到含硫化合物E,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分子式:BH2SO3,DHI.
(2)E与A、B、C中某种物质反应的方程式2H2S+SO2=3S+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装置实验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
实验Ⅰ2mL银氨溶液和数
滴较浓NaOH溶液
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溶液
逐渐变黑:试管壁
附着银镜
实验Ⅱ2mL银氮溶液和
数滴浓氨水
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溶液
无明显变化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
a.Ag(NH32++2H2O=Ag++2NH3+H2O  b.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
(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AgNO3溶液和浓氨水.
(2)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NH3,黑色物质中有Ag2O.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产生的现象是试纸变蓝.
②产生Ag2O的原因是在NaOH存在下,加热促进NH3•H2O分解,逸出NH3,促使平衡Ag(NH32++2H2O?Ag++2NH3•H2O正向移动,c(Ag+)增大,Ag+与OH-反应2OH-+2Ag+=Ag2O+H2O,立即转化为Ag2O.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还原Ag2O.实验及现象: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NH3,还原Ag2O.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3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5)该同学认为在(4)的实验中会有Ag(NH32OH生成.由此又提出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Ag
(NH32OH也参与了NH3还原Ag2O的反应.进行如图2的实验:
①有部分Ag2O溶解在氨水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g2O+4 NH3•H2O=2Ag(NH32OH+3H2O.
②实验结果证实假设成立,依据的现象是与溶液接触的试管壁上析出银镜.
(6)用HNO3消洗试管壁上的A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HNO3(稀)+3Ag═3AgNO3+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纯度(含有少量氯化钠),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每个方案均称取m1g样品),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Ⅰ]选用重量法进行测定:可用图1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1)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若直接向试样溶液中鼓入空气会导致实验测定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该方案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装置C反应前后的质量.
[方案Ⅱ]选用气体体积法进行测定:可用如图2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量气管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
(3)通过实验,测得该试样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偏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b.
a.测定气体体积时未冷却至室温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液面高于量气管的液面
c.Y型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量气管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方案Ⅲ]选用滴定法进行测定:
(4)称取m1g样品,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mL,用c mol•L-1的标准HCl溶液滴定,消耗体积为VmL,则该试样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frac{84vV×1{0}^{-3}g×\frac{100ml}{20ml}}{{m}_{1}g}$×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25℃、1.01×105Pa,下列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表示乙炔的燃烧热(单位:kj•mol-1)(  )
A.2C2H2(g)+5O2(g)=4CO2(g)+2H2O(g)B.C2H2(g)+$\frac{5}{2}$O2(g)=2CO2(g)+H2O(1)
C.C2H2(g)+$\frac{3}{2}$O2(g)=2CO2(g)+H2O(g)D.C2H2(g)+$\frac{3}{2}$O2(g)=2CO(g)+H2O(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氮族元素属于第VA族,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其氢化物通式为RH3,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