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455  154463  154469  154473  154479  154481  154485  154491  154493  154499  154505  154509  154511  154515  154521  154523  154529  154533  154535  154539  154541  154545  154547  154549  154550  154551  154553  154554  154555  154557  154559  154563  154565  154569  154571  154575  154581  154583  154589  154593  154595  154599  154605  154611  154613  154619  154623  154625  154631  154635  154641  15464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B.每一列都有非金属元素
C.从上到下第1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升高,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Mn3O4应用广泛,常用于制作软磁体、石墨烯电极及锂离子电池电极等材料.以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还含有铁(+2价)、镍(+2价)、钴(+2价)等碳酸盐杂质)为原料生产Mn3O4的工艺流程如下(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S、CoS、NiS三种难溶物中,溶解度最大的是MnS.
(2)步骤Ⅱ中,加入MnO2主要目的是在酸性条件下将Fe2+离子氧化为Fe3+
(3)步骤Ⅳ中不加入氨水也可得到碳酸锰,不加入氨水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SO4+2NH4HCO3═MnCO3↓+(NH42SO4+CO2↑+H2O.
(4)25℃、c(Mn2+)=1.05mol/L时,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的产率最高(或pH越大得到的MnCO3的产率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且在pH=7时,有更好的效果);
(5)焙烧高纯度的MnCO3(s)可得Mn3O4(s).
已知:25℃、101kpa时,
3Mn(s)+2O2(g)=Mn3O4(s)△H=-1380kJ/mol
C(s)+O2(g)=CO2(g)△H=-394kJ/mol
2Mn(s)+2C(s)+3O2(g)=2MnCO3(s)△H=-1790kJ/mol
则MnCO3(s)生成Mn3O4(s)的热化学方程式是6MnCO3(s)+O2(g)=2Mn3O4(s)+6CO2(g)△H=+246kJ/mol.
(6)Mn3O4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某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是:
Li1+y-xMn2O4+LixC6=Li1+y Mn2O4+C6,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LixC6-xe-=C6+xLi+,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Li1+y-xMn2O4+xLi++xe-=Li1+yMn2O4
(6)现用100t质量分数为34.5%的碳酸锰矿经过上述流程,若步骤Ⅰ中浸出率为90%,步骤Ⅱ中加入MnO2引入的锰元素相当于2610kg MnO2,步骤Ⅲ、Ⅳ、Ⅴ中锰元素的总利用率为90%,可得到Mn3O420610kg.(提示:MnCO3、MnO2、Mn3O4)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15、87、229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反应2A(g)?2B(g)+C(s),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此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molA,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AB
浓度/(mol•L-10.40.6
A.a=1.0
B.此时刻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C.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加入2amolA,则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减小
D.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则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可利用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杂质不与硫酸反应)为为原料制取,其工艺流程如下:

(1)第Ⅰ步在过滤后,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检验第Ⅱ步所得的生成液中Cl-的方法是取少量该生成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Cl-
(3)第Ⅲ步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4)工业上利用第Ⅴ步、第Ⅵ步产生的废气(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己知常温常压下:
①CH3OH (1)+O2(g)=CO(g)+2H2O(g)△H1=-354.8kJ/mo1
②2CO2(g)=2CO(g)+O2(g)△H2=+566kJ/mo1,
则反应2CO2(g)+4H2O(g)=2CH3OH(g)+3O2(g)△H=+1275.6kJ/mo1
(5)已知第Ⅴ步测得充分燃烧后钴氧化物质量为2.41g,CO2的体积为1.344L(标准状况).写出该钴氧化物的化学式Co3O4,第VI步生成钴酸锂(LiCoO2)的化学方程式为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
(6)将制得的钴酸锂(LiCoO2)的正极粉均匀涂覆在铝箔上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有一定量的钴以Co2+的形式从正极粉中浸出,且两极均有气泡产生,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LiCoO2+4H++e-=Li++Co2++2H2O和2H++2e-=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甲,乙两同学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
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Ⅱ.FeSO4+NO?Fe(NO)SO4(棕色)△H<0.
Ⅲ.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Ⅳ.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
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沉淀)
4Fe3++3[Fe(CN)6]4-═Fe4[Fe(CN)6]3↓(蓝色沉淀)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无明显现象.
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B中溶液变棕色; 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得100mL的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常温时,铁遇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甲的实验操作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排除反应体系中的空气,防止对产物中有无一氧化氮判断的干扰.
(3)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棕色溶液变浅绿色,有无色气体逸出,且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其原因是FeSO4+NO?Fe(NO)SO4(棕色)△H<0,正反应放热,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
(4)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浓硝酸换成稀硝酸浓硝酸换成稀硝酸,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A中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中溶液变为棕色.
(5)将A所得溶液稀释至500mL,取少量稀释后的溶液调节pH后,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由此证明A溶液中含有Fe2+(填离子符号).
另取稀释后的溶液25.00mL加入过量的KI固体,充分反应后pH至7左右,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0.25mo1/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Na2S2O3溶液16.00mL.(己知:I2+2S2O32-=2I-+S4O62-),则A中所得溶液的c(Fe3+)=0.16mo1/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氯化铜、氯化亚铜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
I.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用还原铜粉和氯气来制备氯化铜.
(1)石棉绒的作用是增大铜粉与氯气反应的接触面积;B装置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
(2)当Cl2排尽空气后,加热A.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frac{\underline{\;\;△\;\;}}{\;}$CuCl2
(3)若实验测得CuCl2质量分数为90.0%,则其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氯化亚铜(一种即可).
Ⅱ.另取纯净CuCl2固体用于制备CuCl
75.00gCuCl2固体$\underset{\stackrel{(1)溶液}{→}}{加入0.2mol/L100.00mLHCl及适量蒸馏水}$200.00mL溶液(黄绿色)$→_{通入SO_{2}△}^{(2)还原}$CuCl(白色沉淀)
(4)溶解时加入HCl溶液的目的主要是Cu2++2H2O?Cu(OH)2+2H+,加酸抑制水解(结合离子方程式回答).
(5)若按上述操作用10.0mol/L的HCl代替0.2mol/L HCl,通人SO2后,200.00mL黄绿色溶液颜色褪去,但无白色沉淀.对此现象:
甲同学提出假设:c(H+)过大,为验证此假设,可取75.00g CuCl2固体与l00mL0.2mol/LHCl及50mL9.8mol/LH2SO4配制成200.00mL溶液再按上述操作进行实验.
乙同学查阅资料:体系中存在平衡2Cl- (aq)+CuCl(s)?CuCl32- (aq).则出现此现象另一可能的原因是氯离子浓度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b、c、d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核内质子数是2n2-1,最外层电子数为2n+l;b、d同主族,能形成两种中学常见的化合物;c与b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工业上通过电解该化合物可冶炼c单质;e原子有四个能层,其未成对电子数在同周期是最多的.回答下列问题:
(l)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VA族;e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2)b、c、d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S>Al(用元素符号回答).
(3)a和b形成的离子W呈平面正三角形,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a、b、d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2O(写化学式).
(4)元素c与Fe构成合金的晶胞如图,该合金的化学式为AlFe2
(5)将b、d组成的极性分子通入含少量W离子的BaCl2水溶液中,有NO气体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探讨Fe3+与SO32-之间的反应情况,请您参与并协助完成实验.
(1)提出猜想:
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你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1SO32-+1H2O═2Fe2++1SO42-+2H+
②发生互促水解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O32-+6H2O?Fe(OH)3(胶体)+3H2SO3
(2)实验验证:
①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变质,取Na2SO3溶液,加入过量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无沉淀产生,结论:Na2SO3溶液没有变质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32-+2H+═SO2↑+H2O.
②取5mLFeCl3溶液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体产生,也没有沉淀产生.
③将②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a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3)得出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Fe3+与SO32-之间发生反应的情况是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
(4)拓展探究:实验小组的一位同学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并有无色气体放出.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3CO32-+3H2O═2Fe(OH)3↓+3CO2↑.
②SO32-的电解能力小于CO32-(填“大于”、“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20mL0.100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00mol•L-1醋酸溶液,曲线如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是(  )
A.A点到B点的变化过程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0,且有c(Na+)=c(CH3COO-)=c(OH-)=c(H+
C.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CH3COO-)>c(H+)>c(Na+)>c(OH-
D.在C点:c(CH3COO-)+c(CH3COOH)=2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有下列物质:①Cl2  ②Na2O2  ③NaOH  ④HCl  ⑤H2O2  ⑥MgF2  ⑦NH4Cl
(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⑥;   (2)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④;
(3)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②⑤;    (4)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③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