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466  154474  154480  154484  154490  154492  154496  154502  154504  154510  154516  154520  154522  154526  154532  154534  154540  154544  154546  154550  154552  154556  154558  154560  154561  154562  154564  154565  154566  154568  154570  154574  154576  154580  154582  154586  154592  154594  154600  154604  154606  154610  154616  154622  154624  154630  154634  154636  154642  154646  154652  15466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填空:
(1)下列物质中,电解质CE;非电解质BD
A.氢氧化钠溶液    B.液氨    C.氯化钠晶体    D.二氧化碳  E.硫酸钡
(2)100mLFe2(SO43溶液中含有Fe3+11.2g,其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n(Fe3+=0.2mol,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c(SO42-=3mol/L,取25mL溶液稀释到100m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Fe3+=0.5mol/L,稀释后溶液中Fe2(SO43的质量m=1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黄铜矿(CuFeS2)是制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frac{\underline{\;高温\;}}{\;}$8Cu+4FeO+2Fe2O3+16S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Cu、O(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不合理的是b、c(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氨水吸收后,再经氧化制备硫酸铵
(3)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S2O82-+2I-=2SO42-+I2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的催化过程.2Fe3++2I-=2Fe2++I2;、S2O82-+2Fe2+=2SO42-+2Fe3+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Al3++4OH-=2H2O+AlO2-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所选试剂为稀硫酸、KMnO4溶液.证明炉渣中含有的实验现象为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铁盐、亚铁盐是实验室常用的药品.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向已酸化的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2-=2Fe2++S↓,
氧化产物是S(写化学式).
(2)向FeSO4溶液中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无现象,再滴加H2O2,溶液变红,继续滴加H2O2,红色逐渐褪去,且有气泡产生.呈红色的物质是Fe(SCN)3(写化学式).
已知:11H2O2+2SCN-→2SO42-+2CO2↑+N2↑+10H2O+2H+
若生成1mol N2,H2O2和SCN-的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22mol.
(3)由以上实验,推断Fe2+、S2-和SCN-的还原性大小S2->Fe2+>SCN-(从大到小排列)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KOH溶液至过量,微热,再通入Cl2,可观察到溶液呈紫色(高铁酸钾:K2FeO4).将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写完整、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S2Cl2是工业上常用的硫化剂,实验室制备S2Cl2的方法有2种:
①CS2+3Cl2$\stackrel{50-60℃}{→}$CCl4+S2Cl2
②2S+Cl2$\stackrel{90-100℃}{→}$S2Cl2
已知S2Cl2中硫元素显+1价,S2Cl2不稳定,在水中易发生岐化反应(一部分硫元素价态升高,一部分降低).
反应涉及的几种物质的熔沸点如表: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通过方法①来制备S2Cl2(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SCS2CCl4S2Cl2
沸点/℃4454777137
熔点/℃113-109-23-77
(1)S2Cl2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则其电子式为
(2)实验中盐酸通常采用36.5%的浓溶液,不用稀盐酸的理由是稀盐酸还原性弱,反应困难.
(3)D中采用热水浴加热的原因是使CS2平稳汽化,避免产物S2Cl2汽化.
(4)D中冷凝管起到导气和冷凝回流双重作用.这种冷却装置可应用于下列高中化学中BC实验.
A.银镜反应          B.制取乙酸乙酯 C.制取溴苯          D.制备乙烯
(5)A装置仪器装配时,整套装置装配完毕后,应先进行气密性检查,再添加试剂.实验完毕,拆除装置时,应先将E中长导管移开液面,目的是防止倒吸.
(6)实验过程中,若缺少C装置,则发现产品浑蚀不清且生成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S2Cl2+2H2O=3S↓+SO2↑+4HCl↑.实验完毕,当把剩余浓盐酸倒入E烧杯中与吸收了尾气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发现有少量黄绿色刺激性气体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ClO-+2H++Cl-=Cl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氮是地球上较为丰富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有重要的用途.
(1)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氮气的方法为分馏.
(2)①肼(N2H4)又称联氨,是良好的火箭燃料,NH3和NaClO反应可得到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为NaClO.
②肼被亚硝酸(HNO2)氧化时可生成叠氮酸(HN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HNO2═HN3+2H2O.
(3)叠氮酸(HN3)常用作引爆剂,受到撞击时爆炸分解成常见的两种单质,分解时的化学方程式2HN3=H2↑+3N2↑.
(4)如图是工业上合成硝酸铵的流程图.

上述A、B、C、D四个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25℃下,向20mL 0.2mol•L-1的氢氟酸中滴加0.2mol•L-1的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氢氟酸的稀溶液中,通过改变以下条件能使氢氟酸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AD.
A.升高温度      B.向溶液中滴入2滴浓盐酸
C.加入少量NaF固体   D.加水稀释
(2)在此温度下,氢氟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HF)为5.3×10-4(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常温下,将pH=a的盐酸Va L 与pH=b的NaOH溶液Vb L混合后恰好呈中性,则Va:Vb=10a+b-14(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近年来“雾霾”污染日益严重,原因之一是机动车尾气中含有NO、NO2、CO等气体.为减少“雾霾”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1)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在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2(g)+N2(g)△H1
已知:2NO(g)+O2(g)═2NO2(g)△H2
CO的燃烧热为△H3消除汽车尾气中NO2的污染时,NO2与C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g)+4CO(g)═4CO2(g)+N2(g)△H=△H1-△H2+2△H3(用△H1、△H2、△H3表示).
(2)工业上也可以利用I2O5消除CO的污染.
已知:5CO(g)+I2O5(s)?-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4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d点时,增大体系压强,CO的转化率变大
B.T2时,0~2.0min内的反应速率v(CO)=0.6mol•L-l•min-1
C.c点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压强在T2温度下更大
D.b点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I2O5(s),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5CO(g)+I2O5(s)?5CO2(g)+I2(S)△H=<0(填“>”、“=“、“<“),判断理由是由图可知T2>T1,温度升高CO2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③计算b点时化学平衡常数K=1024.
(3)工业上可用纯碱溶液吸收尾气中的NO2气体,若标准状况下4.48L NO2和足量纯碱溶液完全反应时转移0.l mol电子,并放出CO2气体,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CO32-=NO3-+NO2-+CO2;若生成的CO2完全逸出,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NO3-)>c(NO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是1825年由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B.苯与乙烯一样,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消毒剂、有机溶剂、洗涤剂
C.苯的分子式中碳原子远没有饱和,因此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
D.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独特的键,苯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1)SO2气体还原Fe3+生成的还原产物是Fe2+(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SO2 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BD(双选,填序号).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浓H2SO4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4)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BF(双选,填序号).
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漏斗   D 烧杯   E 玻璃棒   F 坩埚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一个是方案①,原因是因为A的溶液中含有SO2,SO2也能使KMnO4溶液褪色.
(6)上述装置中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小组欲探究Cl2与KI溶液的反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
已知:I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KI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大,I2(S)+I-?I3-(aq)
容器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
A.MnO2
C.0.5000mol/L的KI溶液
D.AgNO3溶液
E.NaOH溶液
F.浓盐酸
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A的名称蒸馏烧瓶,B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
(2)当D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 时,停止加热;E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
(3)当氯气开始进入C时,C中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棕黄色;不断向C中通入氯气,看到溶液颜色逐渐加深,后来出现深褐色沉淀,试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被置换出来的I2在KI溶液中溶解度、较大,所以溶液颜色逐渐加深,但随着反应KI被消耗,平衡I2(S)+I-?I3-(aq)向左移动,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部分碘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4)持续不断地向C中通入氯气,看到C中液体逐渐澄清,最终呈无色.推测此时C中无色溶液里含碘物质的化学式HIO3(此时溶液中只有一种含碘微粒).
为确定含碘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反应后C中溶液5.00mL(均匀)于锥形瓶中,加入KI(过量)和足量稀硫酸.
②向上述锥形瓶中滴加淀粉指示剂,溶液变蓝,用0.625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耗Na2S2O3溶液24.00mL.
已知:I2+2S2O32-→2I-+S4O62-
计算: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5)欲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I-,可使用的试剂为氯水和淀粉溶液.合理的实验操作为取样,滴加淀粉溶液,振荡均匀后再逐滴加入氯水并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