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605  154613  154619  154623  154629  154631  154635  154641  154643  154649  154655  154659  154661  154665  154671  154673  154679  154683  154685  154689  154691  154695  154697  154699  154700  154701  154703  154704  154705  154707  154709  154713  154715  154719  154721  154725  154731  154733  154739  154743  154745  154749  154755  154761  154763  154769  154773  154775  154781  154785  154791  15479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苏教版《化学1》“活动与探究”:配制100mL 0.100mol•L-1 Na2CO3溶液.
(1)该实验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100mL容量瓶.
(2)教材中有“称量:用天平准确称取碳酸钠固体①”.其中对①的注解:为保证实验精度,在称量固体时,应使用分析天平或者电子天平
(填仪器名称)称量Na2CO3固体.若条件限制,可用托盘天平代替进行练习.若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该溶液,需要2.86g晶体.
(3)如图1是实验过程的一幅图片.实验操作者右手手持的仪器(放大的图2)名称为洗瓶.
(4)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Na2CO3溶液的浓度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我校实验室化学试剂浓硫酸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需要480mL 1mol•L-1的稀硫酸.用该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玻璃棒;③烧杯;④量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500mL容量瓶(写仪器名称).
(2)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所需浓硫酸的体积约为27.2mL;
(3)定容时,若加入的水超过刻度线,必须采取的措施是重新配制
(4)下列操作对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什么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偏低;
②容量瓶用水洗净后未烘干:无影响;
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偏高;
④未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偏高.
(5)在配置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BC.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液润洗
C.将准确量取的浓硫酸,注入已盛有100mL水的5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D.将硫酸溶于水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E.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蒸馏烧瓶
(2)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时,冷凝水由f(填f或g)口出来.
(3)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50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
②配制溶液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FEDCBA.
A.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B.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C.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D.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E.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F.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③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D
A.称量后转移固体时不小心把少量固体洒到烧杯外
B.干净的容量瓶又用蒸馏水洗涤了一遍    C.加水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读数
D.转移过程中不小心把几滴溶液滴在外面   E.未冷却就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用固体KCl配制0.5mol•L-1的KCl溶液450mL,有以下仪器:
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1000mL容量瓶   ④500mL容量瓶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⑦酒精灯  ⑧药匙
(1)配制时时使用的仪器有①②④⑤⑥⑧(填代号)
(2)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3)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④⑤⑥⑦
(4)试计算应称取的KCl固体的质量为18.6g.取出配制后的该KCl溶液10mL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5mol•L-1
(5)下列操作对K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偏低;
②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变;
③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Fe2(SO4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完成下列问题:
(1)Fe2(SO43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粒子有①⑤.
①Ag+②Cu2+③NO${\;}_{3}^{-}$   ④H+     ⑤Fe(OH)3胶体
(2)Fe2(SO43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O42-+3Ba2++6OH-═2Fe(OH)3↓+3BaSO4↓.
(3)1LFe2(SO43溶液中,m(Fe3+)=a g,则取出0.25L该溶液,c(SO${\;}_{4}^{2-}$)=$\frac{3a}{112}mol/L$.
(4)①某同学配制了0.05mol•L-1的Fe2(SO43溶液,他用该Fe2(SO43溶液与12g 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同学需取100 mLFe2(SO43溶液.
②若该同学用新配制的Fe2(SO43溶液与含12g 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发现所需体积比①中所求的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BC.
A.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B.配制溶液时,未冷却至室温,立即配制完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实验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根据溶液配制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2.0g.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ED;
A.用5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4)下列操作对所配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字母)
偏大的有AC;
偏小的有BDEFH;
无影响的有G.
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
B.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实验室需要90mL 浓度为1mol•L-1的稀硫酸,现用18.0mol•L-1的浓硫酸配制,其操作可分为以下各步:
A.用量筒量取5.6mL浓硫酸;
B.缓缓注入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后,静置,待溶液冷却至室温;
C.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 次,将每次洗液都倒入所选容量瓶里;
D.将稀释后稀硫酸小心倒入所选容量瓶里;
E.检查所选容量瓶是否会发生漏液;
F.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 处;
G.盖紧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溶液;
H.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滴入蒸馏水,目光平视,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相切.
(1)填写上述各步的空白处.
(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E→A→B→D→C→F→HG (填写字母).
(3)已经有的玻璃仪器包括玻璃棒,烧杯,10mL 量筒,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100mL 容量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室配制250mL 0.5mol/L的Na2CO3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将称量好的Na2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250mL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匀;⑤计算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并用托盘天平称取;⑥塞紧容量瓶的塞子,充分摇匀.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⑤①②④③⑥.
(2)本实验中除用到容量瓶和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
(3)实验中用托盘天平实际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是13.3g.
(4)在实验中,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未进行操作④,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定容时俯视液面,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高.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实验失败,重新配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在容量瓶外面实验失败,重新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硫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硫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硫酸分子式:H2SO4相对分子量:98密度1.2g/mlH2SO4多少而变化的是BD.
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H+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硫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8.2 mL上述浓硫酸进行配制.
②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填写代号)ABFGH.
A.烧杯   B.量筒           C.1000mL容量瓶   D.托盘天平
E.药匙    F.500mL容量瓶   G.胶头滴管        H.玻璃棒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约30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④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BD.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B.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在配置前用已知浓度的稀硫酸润洗容量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化学实验操作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Ⅰ.(1)配制500mL 1.5mol/L Na2CO3溶液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为
②④③⑤①⑥(填编号).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用“偏高、偏低、无影响”表示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①用量筒取液态溶质,读数时,俯视量筒,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②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偏高.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偏低.
Ⅱ.粗盐除含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如图2所示是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饱和NaCl溶液.
(1)除去溶液I中的MgCl2、CaCl2、Na2SO4,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
(2)如何证明操作①中NaOH溶液已经过量?向上层清液中继续加入NaOH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NaOH已经过量
(3)蒸发过程所用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Ⅲ.某同学欲四氯化碳萃取较高浓度的溴水中的溴,经振荡并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后,
(1)分离出四氯化碳层的操作是: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并及时关闭活塞.
(2)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