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777  154785  154791  154795  154801  154803  154807  154813  154815  154821  154827  154831  154833  154837  154843  154845  154851  154855  154857  154861  154863  154867  154869  154871  154872  154873  154875  154876  154877  154879  154881  154885  154887  154891  154893  154897  154903  154905  154911  154915  154917  154921  154927  154933  154935  154941  154945  154947  154953  154957  154963  154971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B.依Li、Na、K、Rb、Cs,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C.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
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还原性和金属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中存在多种矿产资源,利用这些矿产资源可制得多种化工产品.如图是以“海、陆、空”等为原料制取几种化工产品的转化关系图,其中E是一种化肥,B、C、H、Z为单质,其中Z为金属,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J为混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Mg3N2+6H2O=3Mg(OH)2+2NH3↑.
(2)Z在空气中点燃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3)写出实验室制取A物质的化学方程式: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4)H与I的澄清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
(5)0.8mol D与1.0L 1mol•L-1的G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产物及物质的量分别为NaHCO3为0.6mol、Na2CO3为0.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二氧化氯(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ClO2的新工艺.
(1)①如图装置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写出阳极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Cl--5e-+2H2O=ClO2↑+4H+
②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mL(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2)为提高甲醇燃料的利用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燃料电池,电池的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甲醇气体,电解质是掺入了Y2O3的ZrO2晶体,在高温下它能传导O2-离子.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4e-=2O2-
(3)若以该电池为电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00mL含有如下离子的溶液.
离子Cu2+H+Cl-SO42-
c/mol•L-11441
电解一段时间后,当两极收集到相同体积(相同条件)的气体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阳极上收集到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25℃时,0.1mol/LNH4N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0.1mol/L 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2)若将0.1mol/L NaOH溶液和0.2mol/LNH4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2c(NH4+)>c(NO3-),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O3-)>c(NH4+)>c(Na+)>c(OH-)>c(H+).
(3)发射火箭时肼(N2H4)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经测定16g气体在上述反应中放出284kJ的热量.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N2H4(g)+2NO2(g)=3N2(g)+2H2O(g)△H=-1136kJ/mol.
(4)图是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已知:N2(g)+O2(g)=2NO(g)△H=+180kJ/mol
2NO (g)+O2(g)=2NO2(g)△H=-112.3kJ/mol
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H=-760.3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
C.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0.5mol/L KCl溶液B.自来水
C.0.5mol/L盐酸D.0.5mol/L醋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营养平衡、合理用药是保证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现有下列物质:
a.青霉素            b.蛋白质            c.阿司匹林
d.氢氧化铝            e.山梨酸钾          f.碳酸镁
请回答:
①可做防腐剂的是e (填字母)
②能提供人体营养和能量的物质是b (填字母)
③其中属于解热镇痛的药物是c(填字母)
④青霉素的作用是抗菌消炎.使用青霉素可能会产生过敏,在用药前患者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⑤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d、f(填字母),写出其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3H+=Al3++3H2O,、MgCO3+2H+=Mg2++CO2↑+H2O
(用离子方程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过氧化氢是用途很广的绿色氧化剂,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常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H2O2的电子式
(2)经测定H2O2为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不稳定易分解.又已知Na2O2中通入干燥的CO2不反应,但通入潮湿的CO2却可以产生O2,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Na2O2+H2CO3=H2O2+2Na2CO3、2H2O2=2H2O+O2↑;.
(3)用 H2O2和H2SO4混合溶液可溶解印刷电路板中的金属铜.
①请写出铜溶解的离子方程式Cu+2H++H2O2═Cu2++2H2O.
②在提纯后的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
③CuCl是应用广泛的有机合成催化剂,也可采取铜粉还原CuSO4溶液制取,流程如下:

已知:CuCl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CuCl(白色)+2Cl-?[CuCl3]2-(无色溶液).
a、①中,“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当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现象,即表明反应已经完全.
b、潮湿的CuCl在空气中易发生水解和氧化.上述流程中,为防止水解和氧化所添加的试剂或采取的操作是浓盐酸、95%乙醇、真空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校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碳棒、MnO2、NH4Cl、ZnCl2等物质,整个过程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是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图,干电池工作时正极上的反应是NH4++e-=NH3+$\frac{1}{2}$H2,则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Zn-2e-═Zn2+,MnO2的作用是除去正极上生成的氢气,本身生成Mn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2MnO2+H2═Mn2O3+H2O.
(2)锌皮和碳棒的回收:用钳子和剪子剪开回收的干电池的锌筒,将锌皮和碳棒取出,刷洗干净,将电池内的黑色粉末移入小烧杯中.
(3)氯化铵、氯化锌的提取、分离和检验
①向黑色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过滤,所得晶体即为ZnCl2和NH4Cl的混合物;
②用加热法可以将NH4Cl和ZnCl2的晶体混合物分离开;
③写出证明ZnCl2晶体中含Zn2+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取少许晶体配成溶液,分为两份,一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另一份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两溶液中均出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都溶解的现象.(已知Zn(OH)2是两性氢氧化物且能溶解于氨水)
④最后剩余的黑色残渣的主Ⅰ要成分是MnO2,还有炭黑和有机物等,可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盐酸或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或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出发,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方案一:如图1装好实验装置,图中小试管用细线吊着,细线的上端拴在细铁丝上.开始时使右端U形管两端红墨水相平.实验开始,向下插细铁丝,使小试管内盐酸和广口瓶内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升高,原因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2)方案二:该小组借助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有温度的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小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编号盐酸氢氧化钠△t/℃
10.1mol•L-10.05mol•L-13.5
20.1mol•L-10.1mol•L-1x
30.2mol•L-10.2mol•L-114
则x=7.
(3)方案三: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2示装置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他们认为若洗气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从而证明发生了反应.
①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导管流出液体不畅,原因可能是没打开分液漏斗上部塞子
②从原理上讲,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为稀硫酸具有一定的体积,冒出气泡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引起的.
请你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方案分液漏斗上口和锥形瓶之间连接一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