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5391  155399  155405  155409  155415  155417  155421  155427  155429  155435  155441  155445  155447  155451  155457  155459  155465  155469  155471  155475  155477  155481  155483  155485  155486  155487  155489  155490  155491  155493  155495  155499  155501  155505  155507  155511  155517  155519  155525  155529  155531  155535  155541  155547  155549  155555  155559  155561  155567  155571  155577  155585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与A以任意比例混合,若总物质的量一定,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的是(填序号)b.
a.C7H12O2        b.C6H14         c.C6H14O        d.C7H14O3
(2)若烃A为链烃,与HBr加成后只能得到一种产物,且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①A的结构简式为(CH32C=C(CH32
②链烃A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B;B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得到D,D分子中无溴原子.请写出由B制备D的化学方程式:
③B与足量NaOH水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有机物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与乙二醇的关系是同系物.
(3)若核磁共振氢谱显示链烃A有三组不同的峰,峰面积比为3:2:1,则A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或3-己烯.
(4)若A不能使溴水褪色,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frac{a}{b}$=2
(2)t 1到t 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1}{(t1-t2)×v}$mol/(L•min)
(3)在a、b、c点中,表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的点有:ab.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 (填符号)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草酸(H2C2O4)是最简单的有机二元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工业上主要用于生产药物以及提炼稀有金属.
工业上可由以下反应制取草酸(两步反应均为液相反应):
①4CO+4C4H9OH+O2 $→_{13~15MPa}^{PdCl_{2}•CuCl_{2}}$2(COOC4H92+2H2O
②(COOC4H92+2H2O?H2C2O4+2C4H9OH-Q(Q>0)
(1)反应①选择13~15MPa的高压条件下进行,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增大气体在丁醇中的溶解度,以有利于反应进行(或加快反应速率).若5min内水的质量增加了7.2g/L,则用水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8mol/(L•min).
(2)对于反应②,下列能够说明其已经达到平衡的是bc.
a.平衡常数K保持不变b.反应液的pH保持不变
c.丁醇的浓度保持不变    d.反应液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下列措施既能加快该反应速率,又有利于提高产率的是a.
a.合理升高反应温度b.合理增大反应压强
c.增大水的用量    d.加入稀硫酸作为催化剂
(3)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草酸溶液与次氯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大量无色无味的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H2C2O4→NaCl+H2O+2CO2↑.
(4)已知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下列措施能使草酸氢钠溶液中$\frac{c(N{a}^{+})}{c(H{C}_{2}{O}_{4}^{-})}$减小的是bd.
a.通入HCl气体b.加入草酸晶体
c.通入NH3    d.加入草酸钾晶体
(5)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草酸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H2C2O4+Na2SO3→NaHC2O4+NaHSO3
草酸溶液与过量的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H2C2O4+2Na2SO3→Na2C2O4+2NaHSO3
过量的草酸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2H2C2O4+Na2SO3→2NaHC2O4+H2O+SO2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草酸的两级电离常数(记为K1、K2)与亚硫酸的两级电离常数(记为K3、K4)由大到小的顺序K1>K3>K2>K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弱酸HCOOHHClOH2CO3H2SO3
电离常数
(25℃)
Ki=1.77×10-4Kii=2.98×10-6K1Ki1=4.3×10-7
Ki2=5.6×10-11
Ki1=1.54×10-2
Ki2=5.6×10-7
(1)同温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OONa(aq)与NaClO(aq)中pH大的是NaClO(aq).
(2)1molCl2与2molNa2CO3(aq)反应除生成NaCl外还有NaHCO3、NaClO(填化学式).
(3)向一定量的NaHCO3(aq)中通入少量的SO2(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SO2→HSO3-+CO2↑.
亚硒酸(H2SeO3)也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固体,易溶于水,有较强的氧化性.
(4)将亚硒酸与高锰酸钾共热可制得硒酸(H2SeO4),配平该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
的方向和数目.
5H2SeO3+2KMnO4→1K2SeO4+2MnSeO4+2H2SeO4+3H2O
(5)与硫同族的元素T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碲酸(H6TeO6)的酸性比H2SO4弱(选填“强”或“弱”),其氧化性比硫酸强.向碲酸中通入SO2气体,若反应中生成的TeO2与T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SO2+3H6TeO6→2TeO2+Te+5H2SO4+4H2O.当6mol碲酸与一定量SO2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体积为20L,则所得溶液的pH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镁带能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1)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金刚石的熔点远高于足球烯的原因是金刚石为原子晶体而足球烯为分子晶体,金刚石中共价键的键能高于足球烯中的范德华力.24g金刚石中含有4NA个碳碳单键.
(2)氧化镁的电子式为Mg2+[]2-,CO2的结构式为O=C=O.与镁同周期、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为3s23p1,其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有1个.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恒为2.0L的容器中,Fe和CO2发生如下反应:
CO2(g)+Fe(s)?FeO(s)+CO(g)
(3)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 CO2,5.0min后,容器内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量为32,则这段时间内ν(CO2)=0.025mol/(L•min).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d
a.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c.平衡后移除二氧化碳时,正反应速率一直减小直至建立新的平衡
d.平衡后缩小容器的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5)待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平衡向正向移动(选填“正向”、“逆向”、或“不”),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CO的物质的量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乙两种CH3COOH溶液的pH,若甲比乙大1,则甲、乙两溶液中(  )
A.c(甲):c(乙)=1:10B.c(H+:c(H+=1:2
C.c(OH-:c(OH-=10:1D.a(甲):a(乙)=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NO能否与Na2O2反应?如果能反应,产物是什么?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NO不与碱反应;②亚硝酸盐除浅黄色的AgNO2难溶于水外,其余易溶于水;
③2NaNO3$\frac{\underline{\;\;△\;\;}}{\;}$2NaNO2+O2↑,NaNO2热稳定性很高.
【实验探究Ⅰ】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止E中的水蒸气进入C管.
(2)从分液漏斗中加稀硝酸之前,先加入少量稀硫酸让A中锌粉完全溶解,其目的是产生H2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3)若无B装置,后果是A中挥发出的水蒸气和硝酸蒸汽会进入C管与Na2O2反应,干扰实验.
(4)实验观察到C中固体颜色变白,E中气体先变红棕色,最终又变无色.E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O+3O2+2H2O═4HNO3
【实验探究Ⅱ】该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C中生成的白色固体的成分.
(5)提出假设:假设1.白色固体只有NaNO2;假设2.白色固体只有NaNO3;假设3.白色固体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6)实验验证:①要证明假设2是否成立,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取C管中的固体少量于试管中溶于水,加入AgNO3溶液,若没有浅黄色沉淀,则假设2成立;若有沉淀则假设2不成立.
②为证明是假设1还是假设3成立,称取C中生成的白色固体a g置于坩埚中(坩埚质量为c g),用酒精灯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总质量为b g,假设3成立时b-c的数字范围是$\frac{69}{85}$a<b-c<a.(用含a的不等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羰基硫(COS)可作粮食熏蒸剂,以防止某些病虫危害.它的结构与CO2类似.
(1)羰基硫的电子式为;碳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
(2)例举出一个能说明硫元素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的事实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硫酸>碳酸.
(3)工业上,可通过以下两种反应途径制备羰基硫:
反应①:CO2+H2S→COS+H2O
反应②:KSCN+2H2SO4+H2O→KHSO4+NH4HSO4+COS
有关反应①、②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A(填字母)
A.①和②都不是B.①不是、②是C.①是、②不是D.①和②都是
(4)H2S具有强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MnO4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5H2S+3H2SO4+2KMnO4→5S↓+1K2SO4+2MnSO4+8H2O
请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
(5)若上述反应生成6.4g沉淀,则转移电子数为0.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Ⅰ.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钠、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①某烷烃分子式为C6H14,若该烷烃可由两种炔烃与氢气加成得到,则该烷烃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2CH3
②在一定温度下,气态烃CnHm与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CnHm+x.现将烃与氢气以不同比例混合,分别取出80mL反应,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与反应后气体总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氢气的体积分数等于75%;x=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