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5458  155466  155472  155476  155482  155484  155488  155494  155496  155502  155508  155512  155514  155518  155524  155526  155532  155536  155538  155542  155544  155548  155550  155552  155553  155554  155556  155557  155558  155560  155562  155566  155568  155572  155574  155578  155584  155586  155592  155596  155598  155602  155608  155614  155616  155622  155626  155628  155634  155638  155644  155652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ⅥA族元素中氢化物最稳定的其沸点一定最高
C.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中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SiO2)提取氧化铝,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反应①中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程式:Al2O3+6HCl═2AlCl3+3H2O、Fe2O3+6HCl═2FeCl3+3H2O.
(3)沉淀X的化学式SiO2.沉淀X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OH-+SiO2=SiO32-+H2O.
(4)实验室中甲同学用如图装置 (图1)制备CO2气体并通入滤液B中制备Al(OH)3,实验时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现象.乙同学分析以为:甲同学通入的CO2气体中含有HCl气体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解决的方案是在装置(图1)中①和②之间增加(图2).则装置中的试剂x应为饱和NaHCO3溶液.

(5)工业上通常以铝土矿提取得到的Al2O3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铝:2Al2O3+3C+6Cl2$\frac{\underline{\;\;△\;\;}}{\;}$4AlCl3+3CO2↑,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C,氧化剂是Cl2.制得5.6L(标准状况)CO2气体,有4mol电子发生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归纳整理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氧族元素的部分性质归纳整理如下:

元素
性质

8O

16S

34Se

52Te
单质熔点/℃-218,4113450
单质沸点/℃-183444.6685989
主要化合价-2-2、+4、+6-2、+4、+6
原子半径/nm0.0740.1020.136
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程度点燃时易化合加热化合加热难化合不能直接
请根据上表数据以及数据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硒的熔点范围可能是:113℃~450℃
(2)碲(Te)可能的化合价有:-2,+4,+6
(3)硒(Se)的原子半径可能在0.102~0.136之间.
(4)从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程度可以推测出,O、S、Se、Te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增强、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但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总能量比生成物水的总能量低
D.C与CO2反应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8 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80.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Z(g)+5Y(g)═8X(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工厂中用稀硫酸浸泡某矿石后的溶液中,除了含有大量硫酸外,还含有少量NH4+、Fe3+、AsO43-、Cl-.为除去杂质离子,部分操作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稀硫酸浸泡某矿石后的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4.9g•L-1,则该溶液中的pH约为1.
(2)NH4+在用稀硫酸浸泡某矿石后的溶液中以(NH42SO4和NH4Cl形式存在.现有一份(NH42SO4溶液,一份NH4Cl溶液,(NH42SO4溶液中c(NH4+)恰好是NH4Cl溶液中c(NH4+)的2倍,则c[(NH42SO4]<c(NH4Cl)(填“<”“=”或“>”).
(3)随着向废液中投入生石灰(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溶液中$\frac{c(N{H}_{3}•{H}_{2}O)}{c(O{H}^{-})}$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投入生石灰调节pH 2~3时,大量沉淀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含有少量Fe(OH)3],提纯CaSO4•2H2O的主要操作步骤: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晾干或干燥.
(5)25℃,H3AsO4电离常数为K1=5.6×10-3,K2=1.7×10-7,K3=4.0×10-12.当调节pH 8~9时,沉淀主要成分为Ca3(AsO42
①pH调节到8左右Ca3(AsO42才开始沉淀的原因是H3AsO4是弱酸,当溶液中pH调节到8左右,c(AsO43-)增大,Ca3(AsO42开始沉淀.
②Na3AsO4第一步水解的平衡常数数值为2.5×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灼烧海带时,是将处理好的海带用酒精湿润后在干锅中进行,请问有酒精进行湿润的目的是促进海带快速燃烧.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在实验室进行该项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漏斗、玻璃棒外还有烧杯.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4H+=I2+Mn2++2H2O;该步骤所用氧化剂还可以用氯水、H2O2等替代.
(4)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的活塞与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水;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受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边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①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
C→B→D→A→G→H→E→F.
②(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漏斗中液体顺利流出.
(5)已知3I2+6OH-=5I-+IO3-+3H2O,5I-+IO3-+6H+=3I2↓+3H2O.在进行第⑥步操作时,先在碘的CCl4中加入适量40%NaOH溶液,至CCl4层变为无色,分液.接下来的操作方法是在所得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得碘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I:在甲、乙、丙三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质量分数均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各加入三滴洗涤剂,再分别放到如图所示的烧杯中水浴加热.实验发现,三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洗涤剂起到将气体变为气泡的作用)

实验Ⅱ:在甲、乙、丙三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质量分数均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各加入三滴洗涤剂.在甲试管中加入MnO2少许,在乙试管中加入少许FeCl3,在丙中加入少许新鲜的鸡肝泥.观察到乙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最慢,而丙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最快.
实验Ⅲ:在甲、乙、丙三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质量分数分别为5%,10%和15%的过氧化氢溶液,各加入三滴洗涤剂,再分别滴加三滴浓FeCl3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Ⅳ:在甲、乙、丙三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鸡肝泥,再分别放到如图所示的烧杯中水浴加热2分钟,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5mL质量分数均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三滴洗涤剂.观察到丙中产生气泡速率最慢.

根据上述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I的实验现象是丙中产生气泡速率最快,甲中最慢.
②实验Ⅱ的实验目的是探究MnO2、FeCl3和鸡肝泥三种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小.
③实验Ⅲ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产生气泡速率最快的是丙试管(填“甲”“乙”或“丙”).
④实验Ⅳ中丙产生气泡速率最慢,该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80℃时,鸡肝泥失去或降低了催化效率.
(2)在一定温度下,将0.20 mol 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1L的固定的密闭容器,每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一次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 (s)

浓度 mol•L-1
020406080100
C(N2O40.20C10.10C3C4C5
C(NO20.000.12C20.220.220.22
根据表格提供数据,请回答下列各小题:
①C1<C2(填<,>或=).
②在0~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003mol/(L•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的装置,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路接通后,向(乙)中滴人酚酞溶液,在Fe极附近显红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是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
(2)如果(丙)装置中精铜电极的质量增加了 6.4g,则乙装置中,铁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L,
(3)(丁)装置中Y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A、B、C、D、E是中学化学中五种常见元素,有关信息如下:
元素有关信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单质须保存在煤油中
D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可用于生产漂白液
E单质是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是,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H+=NH4+
(2)B、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和B的某种氢化物反应可生成B的单质,则B、C组成的该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
(3)A、D的氢化物相互反应,产生白色固体,对该固体中阳离子存在检验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取该白色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若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证明存在该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