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5550  155558  155564  155568  155574  155576  155580  155586  155588  155594  155600  155604  155606  155610  155616  155618  155624  155628  155630  155634  155636  155640  155642  155644  155645  155646  155648  155649  155650  155652  155654  155658  155660  155664  155666  155670  155676  155678  155684  155688  155690  155694  155700  155706  155708  155714  155718  155720  155726  155730  155736  15574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常温下某一元碱BOH溶液与0.01mol/L的一元强酸H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若BOH为强碱,其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等于0.01mol/L
②若BOH为弱碱,其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01mol/L
③反应前,BOH溶液中c(OH)-一定是0.01mol/L
④反应后,混合溶液中A-的浓度大于B+的浓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A、B、C、D、E五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教依次增大,且均小于18.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2个.B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4倍.A、B、C三种元素能结合成化合物C2AB3,在1mol C2AB3中共有52mol电子.D元素的单质0.5mol与酸全部反应时,有9.03×l023个电子转移.E元索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试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元素A和E的名称:A碳,E氯.
(2)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VIA族.
(3)由元素B、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以作为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
(4)写出C、D两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化学用语对应正确的是(  )
A.NH4Cl的电子式:B.甲烷的结构式:C.H2O2的电子式:D.CCl4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学习活动小组学习了铁铜化合物知识后,查阅资料,积极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予以解答:
(1)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查阅资料可得,CuCl可以溶解在FeCl3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Cl+Fe3+=Cu2++Fe2++Cl-
(2)已知:Cu2O在酸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Cu2O+2H+═Cu2++Cu+H2O
现将一定量混合物(Fe2O3、Cu2O、CuCl、Fe)溶解于过量稀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W(包括溶液和少量剩余固体),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H+、Fe2+(用离子符号表示);继续往W中通入足量的氯气,不断搅拌,充分反应,溶液中哪些离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有明显变化Fe3+、Cu2+、Fe2+、Cl-(用离子符号表示);不通入气体,改往W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mol I-时,共转移3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3H2O2+4I-=2Fe(OH)3+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有机物A分子式为C10H12O5,是最常用的食用油抗氧化剂.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其中:-X、-Y均为官能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C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羟基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高聚物E的链节为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分子结构上看,A作为食用油抗氧化剂的主要原因是c
a.含有苯环              b.含有羰基             c.含有酚羟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C(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O2(g)+CO(g)=CO2(g)+NO(g)△H=-234kJ/moL;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
①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减小,E2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元素X、Y、Z、W、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原子核外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2倍;Z原子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W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轨道,而且有1个未成对电子;R为过渡金属,R+核外有3个电子层且各层均处于全满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R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2)元素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C<O<N.
(3)由上述元素形成的与BF3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的化学式为NO3-、CO32-,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4)过渡金属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配合物是否有颜色,与其d轨道电子排布有关.一般而言,为d0或d10排布时,无色;为d1~d9排布时,有颜色.据此判断,[R(H2O)6]2+有(填“无”或“有”)颜色.
(5)已知Z、R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晶胞如图甲和乙所示,则甲的化学式为CuO,乙的化学式为;Cu2O;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原因是Cu2O中Cu原子d轨道为全满状态,比较稳定.

(6)在高温高压下,由X和Z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图丙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O2(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该晶体中距离最近的两个X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a p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44×8}{(\frac{4a}{\sqrt{3}}×1{0}^{-10})^{3}×{N}_{A}}$g/cm3(写出含a的表达式,不必化简,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B.非金属活泼性:Y<X<Z
C.离子半径:X->Y2->Z3-D.原子序数: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O2和O3B.${\;}_{1}^{2}$H和${\;}_{1}^{2}$H
C.  和CH3-CH2-CH2-CH2-CH2-CH3D.CH3-CH2-CH3和CH3-CH2-CH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T℃时,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125
B.若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温,则该反应?△H>0
C.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降低压强
D.反应开始至a点时v(H2)=1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