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5893  155901  155907  155911  155917  155919  155923  155929  155931  155937  155943  155947  155949  155953  155959  155961  155967  155971  155973  155977  155979  155983  155985  155987  155988  155989  155991  155992  155993  155995  155997  156001  156003  156007  156009  156013  156019  156021  156027  156031  156033  156037  156043  156049  156051  156057  156061  156063  156069  156073  156079  156087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具有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  )
A.B.
C.D.H2C═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属同系物的是(  )
A.C2H6和C4H8B.C3H6和C6H14C.C8H18和C4H10D.C5H12和C7H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苯佐卡因(对氨基甲酸乙酯)常用于创面、溃疡面及痔疮的止痛,也是镇咳药退咳药的中间体,有关数据和实验装置图如下:
+CH3CH2OH$→_{△}^{浓硫酸}$+H2O.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熔点/℃沸点/℃ 水中溶解性
 乙醇 46 0.789-117.3 78.5 与水任意比互溶
 对氨基苯甲酸 137 1.374 188 339.9 微溶于水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165 1.039 90 172 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醛类
合成反应: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0.4g(0.0029mol)对氨基苯甲酸和0.082mol乙醇,振荡溶解,将烧瓶置于冰水浴并加入0.22mL浓硫酸(0.004mol),将反应混合物在水浴上加热回流1h,并不时振荡.
分离提纯:
冷却后,分批加入10%的NaHCO3溶液直至无明显气泡产生,再加少量NaCHO3溶液至pH≈9,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分两次萃取,并向乙醚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得到乙醚层,冷却结晶,最终得到产物0.2g.
(1)仪器A的名称:球形冷凝管,烧瓶置于水浴中的原因反应温度低于水的沸点,受热均匀,偏于控制温度,.
(2)加热前还需在烧瓶中加入碎瓷片.
(3)在合成反应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合适的是A
A.10mL    B.20mL    C.50mL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查漏,乙醚层位于上层(填“上层”或“下层”);分离提纯操作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吸收乙醚中的水.
(5)合成反应中加入过量乙醇的目的是提高对氨基苯甲酸的利用率;分离提纯过程中10%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有对氨基苯甲酸.
(6)本实验中苯佐卡因的产率为41.8%(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乙醇与钠的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说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氢原子
B.说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C.说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氢离子
D.说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装置A的烧瓶中可装的试剂为生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或碱石灰.
(3)E装置的作用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l2+8NH3═N2+6NH4Cl.当有a 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b个,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frac{b}{2a}$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5)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实验室常用烧碱溶液吸收Cl2.若将Cl2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可以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液.当NaCl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时,混合液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原子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X<W
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化合物XZW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Z或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与Y的氧化物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Cl、Br、I最高正化合价都为+7
B.卤族元素的单质只有氧化性
C.从F到I,原子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难变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从上到下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金属性逐渐增强
B.化合价逐渐升高
C.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B.石墨晶体中只有共价键,不存在其他的作用力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能用键能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H2O的沸点比H2S高
C.干冰易升华D.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