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5924  155932  155938  155942  155948  155950  155954  155960  155962  155968  155974  155978  155980  155984  155990  155992  155998  156002  156004  156008  156010  156014  156016  156018  156019  156020  156022  156023  156024  156026  156028  156032  156034  156038  156040  156044  156050  156052  156058  156062  156064  156068  156074  156080  156082  156088  156092  156094  156100  156104  156110  156118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对测定化学反应速率非常感兴趣,为此进行了有关的实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目的]测量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实验用品]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直角导管、50mL注射器、铁架台、秒表、锌粒、1mol•L-1的H2SO4、4mol•L-1的H2SO4
[实验步骤]
(1)甲同学取一套如图装置,加入40mL 1mol•L-1的H2SO4,测量收集10mL H2所需的时间.
(2)乙同学取另一套同样的装置,加入40mL 4mol•L-1的H2SO4,测量收集10mL H2所需的时间.
回答下列问题:
(1)Zn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
(2)收集10mL H2所需时间:甲大于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反应速率:甲小于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E(填字母).
A.本实验中甲、乙两同学所用锌粒的表面积要相同
B.装置气密性要好
C.40mL的H2SO4要迅速加入
D.收集气体还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E.若用98%的浓H2SO4,则反应最快
(4)测定Zn和稀H2SO4反应的速率还可用的方法有:
①测量等质量的Zn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②单位时间内H2SO4浓度的变化(或其他合理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编号0.01mol•L-1
酸性KMnO4溶液
0.1mol•L-1
H2C2O4溶液
1mol•L-1
MnSO4溶液
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
2mL2mL0mL020125
2mL1mL1mL020320
2mL2mL0mL05030
2mL2mL0mL2滴2010
已知:反应的方程式(未配平):KMnO4+H2C2O4+H2SO4--K2SO4+MnSO4+CO2↑+H2O
(1)实验记时方法是从溶液混合开始记时,至溶液紫红色刚好褪去时记时结束.
(2)实验Ⅰ和Ⅱ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Ⅰ和Ⅲ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合理的实验数据.
(3)从实验数据分析,实验Ⅰ和Ⅳ研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减小,E2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反应速率增大,活化能减小,反应热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实验目的T/KpHc/10-3 mol•L-1
H2O2Fe2+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29836.00.3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3
298106.00.30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2)请根据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50~150s内的反应速率:v(p-CP)=8.0×10-6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后续研究表明: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反应不能(填“能”或“不能”)进行;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加入碱溶液,使溶液的pH大于或等于10(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中H2SO4、NaOH是两种常见试剂.
(1)现在实验室中有一瓶98%的浓H2SO4,(p=l.84g/cm3
①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
②现要配置2.0mol/L的稀H2SO4250ml,请回答如下问题:需要量取浓H2SO4mL27.2(保留一位小数).
在该实验使用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外,还有250mL容量瓶;
(2)有一瓶NaOH固体由于放置时间较长,某同学怀疑其由于吸收空气中CO2而发生部分变质.为证明此推测,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2.000g样品,配制成250ml待测液.量取20.00ml待测液,当慢慢滴入0.1000mol/L的硫酸溶液18.60ml时测得溶液正好显中性.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待测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143mol/L;
样品中NaOH的质量百分数为71.25%.
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样品已部分变质.
①请你对验进行评价(假定实验操作过积准确无误):
A.该实验不能证明关于“部分变质”的推测
B.该实验可以证明关于“部分变质”的推测
C.若样品中混有少量KOH,也能使其质量百分数变小
②在用NaOH固体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也会造成NaoH质量百分数偏小的是ABCD(填字母).
A.在称量时,把氢氧化钠样品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
B.在溶解过程中,仓少量液体溅出
C.在转移过程中,烧杯和玻璃棒没有进行洗涤
D.在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用滴管从容量瓶中小心取出多余液体至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和稀硫酸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中“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说法不一致.为排除因试剂变质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进行下列实验,验证是否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用品:仪器(略,凡是实验需要的都有)
药品: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纯度>99.5%)
实验过程:往三根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的铝片各一片,再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观察反应进行到1、2、5、15、20分钟时的铝与酸反应的情况.结果如下:
反应进程(分钟)1251520
3.0mol/L盐酸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耗尽
1.5mol/L硫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3.0mol/L硫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无论是用1.5mol/L硫酸还是3.0mol/L硫酸,均无明显的现象,而3.0mol/L盐酸与铝片反应的现象却十分明显.
(1)写出铝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根据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差异的原因”,你能对问题原因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列出两种即可)?
假设一:Cl-促进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假设二:硫酸根离子对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与H+反应对起阻碍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学生用0.1000mol•L-1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B.取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mL处
C.把盛有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为3.10mL
E.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试液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的读数.
回答下列问题:
(1)A步操作为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2)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若滴定结束时,滴定管液面如图所示,则终点读数为21.10mL.
(5)根据读数计算出该待测液的浓度为0.09000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 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是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
序号
0.01mol/L KIO3酸性溶液
(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 Na2SO3
液的体积/mL
水的体
积/mL
实验温
度/℃
出现蓝色
的时间/s
55V10
554025
5V23525
(1)V1=40mL,V2=10mL.
(2)从你的理解看最先出现蓝色的一组实验是③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浓     时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800℃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C20.60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20℃1.01.00.400.250.200.200.2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反应物A的平均速率为0.013mol/(L•min).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1.0mol/L,反应经20minA的浓度就不再发生变化,进而可推测实验2中隐含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
(3)在实验3中,A的初始浓度C3>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升高温度,A的平衡浓度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同中和滴定原理相似,为了测定某NaHSO3固体的纯度,现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需要使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
(2)已知酸性KMnO4溶液的还原产物为MnSO4,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MnO4-+5HSO3-=2Mn2++5SO42-+3H2O
(3)若准确称取W gNaHSO3固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 mL.则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紫色不褪去.NaHSO3固体的纯度为$\frac{13V}{25W}$×100%.
(4)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ACD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未干燥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的纯度,实验过程如下:
(1)配制待测液
称取4.1g固体烧碱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配制成250mL溶液,需要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滴定
①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0.00mL待测液.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几滴酚酞,用0.2010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时停止滴定.
(3)数据处理
实验次数编号盐酸溶液体积V(mL)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mL)
119.9010.00
220.1010.00
322.0010.00
420.0010.00
根据上述各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0.4020mol•L-1,烧碱(40g/mol)的纯度为98.05%.
(4)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①②⑥(填序号);若把待测烧碱溶液放在滴定管中,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①④.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②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前读数准确)
③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④酸式 管尖端气泡没有排除,滴定后消失
⑤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⑥振荡时锥形瓶中液滴飞溅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