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6254  156262  156268  156272  156278  156280  156284  156290  156292  156298  156304  156308  156310  156314  156320  156322  156328  156332  156334  156338  156340  156344  156346  156348  156349  156350  156352  156353  156354  156356  156358  156362  156364  156368  156370  156374  156380  156382  156388  156392  156394  156398  156404  156410  156412  156418  156422  156424  156430  156434  156440  156448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j(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①Y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NH3+6NO2$\frac{\underline{\;催化剂\;}}{\;}$7N2+12H2O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压强小于外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98K时,在20.0mL 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闻名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
(2)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蓝色溶液.
①[Ni(NH36]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
②在[Ni(NH36]SO4中Ni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N.
③氨的沸点高于(填“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更强;氨是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
(3)单质铜及镍都是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Cu=1958kJ•mol-1、INi=1753kJ•mol-1,ICu>INi的原因是Cu+电子排布呈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失电子需要能量高,第二电离能数值大.
(4)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3:1.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3,晶胞参数a=$\root{3}{\frac{251}{d{N}_{A}}}$×107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生产双氧水常采用蒽醌法,其反应原理和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生产过程中,把乙基蒽醌溶于有机溶剂配制成工作液,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再经氧化、萃取、净化等工艺得到双氧水.回答下列问题:
(1)蒽醌法制备H2O2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氢气和氧气,循环使用的原料是乙基蒽醌,配制工作液时采用有机溶剂而不采用水的原因是乙基蒽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氢化釜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进入氧化塔C的反应混合液中的主要溶质为乙基氢蒽醌.
(3)萃取塔D中的萃取剂是水,选择其作萃取剂的原因是过氧化氢易溶于水被水萃取,乙基蒽醌不溶于水.
(4)工作液再生装置F中要除净残留的H2O2,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与氢气混合,易发生爆炸.
(5)双氧水浓度可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溶液测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O2+6H++2MnO4-=2Mn2++5O2↑+8H2O,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27.5%(密度为1.10g•cm-3),其浓度为8.90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frac{3}{2}$O2(g)═C3H3N(g)+3H2O(g)△H=-515kJ•mol-1
②C3H6(g)+O2(g)═C3H4O(g)+H2O(g)△H=-353kJ•mol-1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低温、低压;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判断理由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AC(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1,理由是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1:7.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B.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A.7种B.8种C.9种D.10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常温下,在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1的NaCl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先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后,再用铂电极电解该混合溶液.根据电极产物和现象判断,该电解过程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中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混合引燃后,恰好完全反应得到HCl
B.阴极自始至终只产生H2
C.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最后等于7
D.电解过程中,Na+和SO4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氢气的制备和存储是氢氧燃料电池能否有效推广的关键技术.有人提出利用光伏发电装置电解尿素的碱性溶液来制备氢气.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方式之一.图1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图2为电解尿素[CO(NH22](C为+4价)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N型半导体为负极
B.若A极产生7.00gN2,则此时B极产生16.8L H2(标况下)
C.电解完毕后电解液的pH增大
D.该系统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