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6389  156397  156403  156407  156413  156415  156419  156425  156427  156433  156439  156443  156445  156449  156455  156457  156463  156467  156469  156473  156475  156479  156481  156483  156484  156485  156487  156488  156489  156491  156493  156497  156499  156503  156505  156509  156515  156517  156523  156527  156529  156533  156539  156545  156547  156553  156557  156559  156565  156569  156575  156583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以炼锌厂的烟道灰如图(主要成分为ZnO,还含有少量Fe2O3、CuO、SiO2、MnO等)为原料可生产草酸锌晶体(ZnC2O4•2H2O).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Cu(OH)2 Zn(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6.5 4.2 5.4
 完全沉淀时的pH 3.3 9.7 6.7 8.2
已知:Ksp(FeS)=1.4×10-39,Ksp(MnS)=1.4×10-13
(1)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SiO2(填化学式).
(2)生成滤渣B的离子方程式为ZnS+Cu2+=CuS+Zn2+
(3)除铁时加入ZnO控制反应液的pH范围为3.3~5.4.
(4)该炼锌厂废气中含有H2S,可用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①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
②电解池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5)25℃时,向0.10mol•L-1的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与c(S2-)的关系如图2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和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0.043mol•L-1
②某溶液中含未知浓度的Mn2+、0.01mol•L-1Fe2+和0.10mol•L-1H2S,当溶液pH=2时,Fe2+ 开始沉淀,当Mn2+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frac{c(M{n}^{2+})}{c(F{e}^{2+})}$=2×1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工业利用NaOH溶液或氨水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制造甲醇,流程图如图1所示:

(1)下列有关捕捉空气中的CO2过程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有BD.
A、X选用CaO,而且要循环利用CaO与Y溶液
B、捕捉室里温度越高越有利于CO2 的捕捉
C、开放高效光催化剂分解水制氢气,是降低合成甲醇成本的有效途径
D、该捕捉CO2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而且能耗小
(2)在捕捉室用稀氨水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时,有NH2COONH4(氨基甲酸胺)生成.现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胺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反应
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分解平衡.实验测得不同温度及反应时间(t1<t2<t3)的有关表:氨基甲酸铵分解时温度、气体总浓度及反应时间的关系
 15 25 35
 0 0 0 0
 t1 0.9×10-32.7×10-3 8.1×10-3
 t22.4×10-3 4.8×10-3 9.4×10-3
 t32.4×10-3 4.8×10-3 9.4×10-3
①氨基甲酸胺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在25℃,0-t1时间内产生氨气的平均速率为:$\frac{1.8}{{t}_{1}}$×10-3mol/(L.min).
②根据表中数据换算出,15℃时合成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平衡常数K约为4.9×108
(3)以捕捉到的CO2与H2为原料可合成甲醇(CH3OH),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CO2(g)+3H2(g)?CH3OH(g)+H2O(g);△H<0.
①将1mol CO2和3mol H2充入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CO2消耗速率v(CO2)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若在时间t1时,向容器中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请在图中画出CH3OH生成速率v(CH3OH)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②在一个恒温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2和3mol H2,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放出热量为aKJ.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加入2mol CO2和6mol H2,在相同温度下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放出热量为bKJ.则a和b满足的关系b>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氮、磷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直链聚磷酸是由n个磷酸分子通过分子间脱水形成的,常用于制取阻燃剂聚磷酸铵.
①写出磷酸主要的电离方程式H3PO4 H2PO4-+H+
②直链低聚磷酸铵的化学式可表示为(NH4(n+2)PnOx,则x=3n+1(用n表示).
(2)在碱性条件下,次磷酸盐可用于化学镀银,完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2PO2-+□Ag++□6OH-=□PO43-+□Ag+□4H2O
(3)由工业白磷(含少量砷、铁、镁等)制备高纯白磷(熔点44℃,沸点280℃),主要生产流程如图1:
①除砷过程在75℃下进行,其合理的原因是cd(填字母).
a.使白磷熔化,并溶于水           b.降低白磷的毒性
c.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硝酸分解    d.适当提高温度,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硝酸氧化除砷时被还原为NO,氧化相同质量的砷.当转化为亚砷酸的量越多,消耗硝酸的量越少(填“多”或“少”).
③某条件下,用一定量的硝酸处理一定量的工业白磷,砷的脱除率及磷的产率随硝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如图2,砷的脱除率从a点到b点降低的原因是硝酸浓度大,氧化性强,有较多的硝酸用于氧化白磷,脱砷率低.
(4)银氨溶液中存在平衡:Ag+(aq)+2NH3(aq)?Ag(NH32+(aq)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frac{c[Ag(N{H}_{3})_{2}]^{+}}{c(A{g}^{+})×{c}^{2}(N{H}_{3})}$,已知某温度下,K=1.10×107,Ksp[AgCl]=1.45×10-10,计算得到可逆反应AgCl(s)+2NH3(aq)?Ag(NH32+(aq)+Cl-(aq)的化学平衡常数K=1.6×10-3(保留2位有效数字),1L lmol/L氨水中最多可以溶解AgCl0.04mol(保留1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二氯亚砜(SOCl2)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熔点-105℃,沸点79℃,140℃以上易分解,遇水剧烈反应生成SO2与HCl,常用作脱水剂.
(1)SOCl2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Cl2+H2O=SO2↑+2HCl↑.
(2)甲同学用下图装置制取无水ZnCl2,回收剩余的SOCl2并验证生成物中含有SO2(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D→F→E→C.
②搅拌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脱水速率,适合A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冷凝管的进水口是b.(填“a”或“b”)
③一段时间后,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C中新增的阴离子可能有SO32-、Cl-、HSO3-
④实验结束后,为检测ZnCl2•xH2O是否完全脱水,称取蒸干后的固体a g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为bg,若$\frac{b}{a}$=2.1(保留一位小数),即可证明ZnCl2•xH2O已完全脱水.
⑤乙同学认为直接将ZnCl2•xH2O置于坩埚中加热即可得到无水ZnCl2,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并说明原因:不可行,因为ZnCl2加热时水解.
(3)若用SOCl2作FeCl3•6H2O的脱水剂,设计实验证明脱水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方案如下:取少量FeCl3•6H2O于试管中,加入过量SOCl2,振荡;方法一:往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脱水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方法二:往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若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脱水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方法三:往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K3[Fe(CN)6]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则证明脱水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CuCl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为原料,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术生产CuCl的工艺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得到的氧化产物是CuSO4或Cu2+,溶解温度应控制在60~70度,原因是温度低溶解速度慢,温度过高铵盐分解.
(2)写出步骤③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
(3)步骤⑤包括用pH=2的酸洗、水洗两步操作,酸洗采用的酸是硫酸(写名称).
(4)上述工艺中,步骤⑥不能省略,理由是醇洗有利于加快去除CuCl表面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5)步骤②、④、⑤、⑧都要进行固液分离.工业上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有BD(填字母)
A.分馏塔     B.离心机       C.反应釜      D.框式压滤机
(6)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若两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frac{0.597ab}{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
请填空:
(1)A管的作用是调节水面的高度,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a(OH)2+CH≡CH↑.
(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炔发生了氧化反应.
(3)乙炔通入溴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检查乙炔的纯度,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明亮火焰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烧碱中的杂质不和酸反应),请根据实验回答:
(1)将称量好的4.3g烧碱样品配制成250mL待测液,配制过程使用的主要仪器除250mL容量瓶、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有一种必须使用的仪器是玻璃棒.
(2)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0.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3)用0.20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液,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锥形瓶内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无色,并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如果实验操作正确,从滴定开始到结束,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可以出现的是B、C(填答案字母序号)
A.c(Na+)>c(Cl-)>c(H+)>c(OH-
B.c(Na+)>c(OH-)>c(Cl-)>c(H+
C.c(Na+)+c(H+)=c(OH-)+c(Cl-
D.c(Na+)+c(H+)>c(OH-)+c(Cl-
(5)根据下列数据计算,c(NaOH)=0.40mol/L,烧碱的纯度为93%(保留整数)
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10.000.5020.40
第二次10.004.0024.10
(6)经过分析发现,本次实验的测定结果比烧碱的实际纯度偏高,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是C、D(填答案字母序号)
A.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B.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C.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D.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外面
E.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5℃时,0.1mol/L稀醋酸加水稀释,如图坐标中的纵坐标y可以是(  )
A.溶液的pHB.溶液的导电能力
C.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D.醋酸的c (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中学常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某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获知:制得氧气后固体残余物中的锰酸钾(K2MnO4)具有强氧化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不妥善处置将造成危险.因此该小组对该残余物进行分离提纯,得到锰酸钾晶体,利用回收的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并设计实验验证氯气化学性质.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及弹簧夹2,观察到烧瓶壁有紫红色物质生成并逐渐消失,黄绿色气体充满烧瓶.反应结束后,烧瓶内有黑色固体残余,写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K2MnO4+4HCl(浓盐酸)=2KMnO4+4KCl+MnO2+2H2O,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该小组利用装置C吸收氯气制备漂白粉.
①C中盛装的试剂为石灰乳
②陶瓷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接触面积,使氯气吸收更充分
(3)测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称取1.5g所制漂白粉配成溶液,调节pH值并加入指示剂,用0.1000mol/LKI溶液进行滴定,三次平行实验平均每次消耗20.00ml标准液时达到滴定终点,反应原理涉及到的方程式为:3ClO-+I-=3Cl-+IO3-      IO3-+5I-+3H2O=6OH-+3I2
①所选的指示剂为淀粉,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最后一滴标准液滴下时,溶液变为浅蓝色,振荡半分钟不褪色
②该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为14.3%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及弹簧夹1,可观察到D中的现象为出现白色沉淀,
该现象能够证明氯气有氧化性.甲同学认为取D中反应后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产生,也能证明氯气氧化了亚硫酸氢钡,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不正确,氯气与水反应也生成氯离子,不能证明溶液中的氯离子一定是氯气氧化亚硫酸氢钡所得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实验小组用废铁屑(含少量S等元素)为原料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并测定其组成.
实验一  制备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称取一定量废铁屑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在通风橱中置于50~60℃热水浴中加热,充分反应.待锥形瓶中溶液冷却后加入氨水,搅拌使其反应完全,制得浅绿色悬浊液.
(1)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的方法是密封保存,置于冷暗处.
(2)烧杯中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2S等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3)写出锥形瓶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H2O+H+=NH4++H2O.
(4)若要确保获得浅绿色悬浊液,实验过程应注意的是ab(填序号).
a.保持铁屑过量        b.控制溶液呈强酸性        c.持续升高温度
实验二  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
实验小组用实验一锥形瓶中的悬浊液设计以下实验流程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

已知:25℃时,[Fe(C2O43]3-(aq)+SCN-(aq)?[Fe(SCN)]2+(aq)+3C2O42-(aq)  K=10-16.2
(5)写出步骤Ⅰ生成黄色沉淀(FeC2O4•2H2O)的化学方程式:(NH42SO4•FeSO4•6H2O+H2C2O4=FeC2O4•2H2O↓+(NH42SO4+H2SO4+4H2O.
(6)步骤Ⅱ水浴加热需控制40℃的理由是温度太高,H2O2分解;温度太低,Fe2+氧化速度太慢.
(7)小组同学欲检验晶体中含有Fe(Ⅲ),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用蒸馏水充分溶解,向试管中滴入几滴0.1mol•L-1KSCN溶液.请判断上述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否,因为[Fe(C2O43]3-转化为[Fe(SCN)]2+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10-5,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所以无法检验.
实验三  测定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中C2O42-的含量
小组同学准确称取m g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mol•L-1硫酸溶液10mL,滴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c mol•L-1K2Cr2O7标准液滴定至紫红色,平行实验三次,平均消耗标准液V mL.已知:Cr2O72-在酸性介质中被还原为Cr3+
(8)晶体中C2O42-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frac{264c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