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6483  156491  156497  156501  156507  156509  156513  156519  156521  156527  156533  156537  156539  156543  156549  156551  156557  156561  156563  156567  156569  156573  156575  156577  156578  156579  156581  156582  156583  156585  156587  156591  156593  156597  156599  156603  156609  156611  156617  156621  156623  156627  156633  156639  156641  156647  156651  156653  156659  156663  156669  156677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科学研究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②NO3-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为CO2,HCHO被氧化为CO2和H2O.
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C≡O.
②甲醛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醇分子内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分子内的O-C-H键角.
③1mol 甲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3×6.02×1023
(3)如果我们以一个硅原子为中心,设SiC晶体中硅原子与其最近的碳原子的最近距离为d,则与硅原子次近的第二层有12个原子,离中心原子的距离是$\frac{2\sqrt{6}}{3}d$.
(4)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5)CuH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若CuH的密度为d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胞的边长为$\root{3}{\frac{260}{dN{\;}_{A}}}$cm(用含d和NA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某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中含有C、H、O、N四种元素,相同状况下,其蒸气的密度为氢气密度的68.5倍.现以苯为原料合成A,并最终制得F(一种染料中间体),转化关系如下:(一些非主要产物已略去)

已知:ⅰ.R-Cl+2Na+Cl-R′→R-R′+2NaCl(R、R′为烃基)
ⅱ.
ⅲ.苯胺(弱碱性,易氧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分子式C7H7NO2;A的结构简式
(2)N→A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①上述转化中试剂I和试剂Ⅱ分别是:试剂Ia;试剂Ⅱb(选填字母).
a.KMnO4(H+)    b.Fe/盐酸    c.NaOH溶液
②若上述转化中物质A依次与试剂II、试剂I、化合物E(浓硫酸/△)作用,能否得到F,为什么?
(4)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证明化合物E中含有2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两种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任意2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其中一个取代基是硝基;
②分子中含有结构.
(6)有一种D的同分异构体W,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可得到一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产物,写出W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7)F的水解反应如下:化合物H在一定条件下经缩聚反应可制得高分子纤维,广泛用于通讯、导弹、宇航等领域.请写出该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A、B、C、D、E、F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六种单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D、E是固体,其余均为气体.图中其他物质均为化合物,六种元素都不在同一主族.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甲氧化铝,乙偏铝酸钠.
(2)写出实验室制取F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检验F收集满的方法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纸变蓝证明氯气收集满.
(3)Y和CuO的反应方程式2NH3+3CuO$\frac{\underline{\;\;△\;\;}}{\;}$3Cu+N2+3H2O.
(4)写出乙和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CO2+2H2O=Al(OH)3↓+HCO3-
(5)D和E形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NaOH溶液是电解质溶液.E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
(6)73 g X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放热Q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Cl(aq)+NaOH(aq)=NaCl(aq)+H2O(l)△H=-0.5Q kJ/mol.
(7)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Ksp=1.8×10-11,该物质的溶液中,要使D离子 的浓度降至1.8×10-9 mol/L,25℃时溶液的pH应调至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已知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请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硫酸铜在加热分解时产生的各物质与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实验测得数据和有关结果如下:

①准确称得无水硫酸铜 2.4g;
②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积为112mL;
③干燥管在实验后质量增加1.28g;
④实验结束时装置B中的NaHSO3溶液变为Na2SO4溶液(不含其他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SO3气体;发生的化学方程式SO3+2NaHSO3=Na2SO4+H2O+2SO2↑.
(2)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SO2和O2;干燥管收集到的物质是SO2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由D来的气体将E中的水压到量筒F中,测定生成O2的体积;
(4)实验数据测出后,首先应计算出的物质是O2,有0.005mol;并据此计算出SO2为0.01mol,SO3为0.0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根据下列实验设计及有关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实验现象结 论
A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活动性:Al>Cu>Fe
B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
C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溶解性:AgCl>AgBr>Ag2S
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酸性:HCl>H2CO3>H2Si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化合物C是一种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为:

已知:

(1)写出中官能团的名称氨基、羧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l2$\stackrel{光}{→}$+HCl.
(3)反应②属于取代反应(填有机反应类型).
(4)D是比  多一个碳的同系物,则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9种,写出一种满足条件且含4种不同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等.
①显弱碱性,易被氧化;②分子内含有苯环;③能发生水解反应
(5)请你设计由A合成B的合成路线.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②合成路线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物质在水溶液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或沉淀溶解平衡,它们都可看做是化学平衡的一种.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已知0.01mol/L的NaHCO3溶液呈碱性.
(1)该溶液中存在着三个平衡体系,用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①HCO3-?H++CO32- ②HCO3-+H2O?H2CO3+OH-③H2O?H++OH-
(2)溶液中共有7种不同的粒子(指分子和离子).
(3)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CO3-)>c(OH-)>c(H+)>c(CO32-).
(4)向该溶液中加入AlCl3溶液,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HCO3-+Al3+═Al(OH)3↓+3CO2↑.
Ⅱ、有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试回答:
(1)若三种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1,其c(H+) 依次为a mol•L-1,b mol•L-1,c mol•L-1,其大小顺序为b>a>c;中和一定量NaOH溶液生成正盐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是V1L、V2L、V3L,其大小关系为V2>V1=V3
(2)若三种溶液的pH都为2,分别取10mL上述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mL,此时三种溶液的pH1、pH2、pH3之间的关系为pH1=pH2>pH3(用“<”、“>”或“=”表示,pH1--代表盐酸、pH2--代表硫酸、pH3--代表醋酸)
Ⅲ、已知含有足量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AgCl(s)═Ag+(aq)+Cl-(aq),且在25℃时,AgCl的Ksp=1.8×10-10.现将足量AgCl固体分别放入下列液体中:①100mL蒸馏水 ②100mL0.3mol/L AgNO3溶液   ③100mL0.1mol/L MgCl2溶液充分搅拌后冷却到25℃时,此时c(Ag+)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填序号),溶液②中c(Cl-)=6×10-1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合成P(一种抗氧剂)的路线如图:
已知:①(R为烷基)
②A和W互为同分异构体,A分子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W核磁共振氢谱显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2:2:1.
(1)G的结构简式是;E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和醛基;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浓H_{2}SO_{4}}$+H2O;该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B经催化加氢生成的物质的名称是2-甲基丙烷;
(4)G和W反应生成P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2CH2CH2OH$→_{△}^{浓H_{2}SO_{4}}$+H2O;该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
(5)关于C和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⑤⑥.
①C和P都能使FeCl3溶液显色;
②C和P都能与浓溴水反应并生成白色沉淀;
③C和P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④C和P含有的官能团种类相同;
⑤P能发生水解反应而C不能;
⑥等量的C和P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NaOH的量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为常见液态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F、G所含元素相同且均为氯化物,G遇KSCN溶液显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Na2O2
(2)反应①~⑤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②⑤(填序号).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甲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4)在空气中将C溶液滴入F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甲(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2NH3+H2SO4=(NH42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已收集满(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已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