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6570  156578  156584  156588  156594  156596  156600  156606  156608  156614  156620  156624  156626  156630  156636  156638  156644  156648  156650  156654  156656  156660  156662  156664  156665  156666  156668  156669  156670  156672  156674  156678  156680  156684  156686  156690  156696  156698  156704  156708  156710  156714  156720  156726  156728  156734  156738  156740  156746  156750  156756  15676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事实与其对应的方程式解释均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 溶液: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OH-+H2↑+Cl2
B.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73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73kJ/mol
C.将AlCl3溶液与Na2S混合产生沉淀:2Al3++3S2-═Al2S3
D.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akJ•mol-1,则中和热为0.5a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为测定已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假定杂质全部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Q为一具有良好弹性的气球(气球不参与反应,也不会被腐蚀),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放入其中,按图安装的实验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硫酸滴入气球中.请填空:

(1)Q内发生反应生成了两种气体,这两种气体为CO2和O2
(2)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上下的压强,使稀H2SO4顺利滴下.
(3)为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稀硫酸前必须关闭(填K1、K2、K3,下同)K1、K2,打开K3
(4)当上述反应停止后将K1、K2、K3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先打开K2,再缓缓打开K1,这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Q慢慢缩小,左侧导管有气泡生成,量筒Ⅱ内液面下降.
(5)b中装的固体试剂是碱石灰(或生石灰,或氢氧化钠).
(6)实验结束时量筒I中x mL水,量筒II中收集y mL气体(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用最简式表示)$\frac{78y}{53x+25y}$×100%.
(7)小明同学实验测得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结果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
A.气体滞留在Q和导气管中,未全部进入量筒Ⅱ
B.量筒Ⅱ读数时,量筒液面高于水槽液面
C.右侧量筒Ⅰ和储液集气瓶连接导管内的液体没有计入读数x
D.气体体积数值x、y没有扣除滴加的硫酸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短周期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并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0.Y原子的质子数为Z原子的质子数的一半,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W>Y>X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其气态氢化物发生化合反应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D.X与Y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CO2和MgOB.Na2O2和NaOHC.BF3和NH4NO3D.HCl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1 183K以下纯铁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1 183K以上转变为图2所示结构的基本结构单元,在1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8;其中为密堆积的是2(填“1”或“2”);1中的空间利用率为6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填晶体类型),其中碳原子的配位数为4.若碳原子的原子半径为r,则晶胞的边长为$\frac{8\sqrt{3}}{3}$r(用r表示),金刚石的密度为$\frac{3\sqrt{3}}{8{N}_{A}}$(用r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氢气放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4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还原剂
C.NH4H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D.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成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学习小组探究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并验证产物.
实验原理:CH3CH2Br+NaOH $→_{△}^{醇}$CH2=CH2↑+NaBr+H2O
实验过程:组装如图1所示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向烧瓶中注入10mL溴乙烷和15mL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微热,观察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
(1)甲同学认为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而乙同学却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请说明原因:乙醇易挥发,挥发出来的乙醇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丙同学认为只要对实验装置进行适当改进,即可避免对乙烯气体检验的干扰,改进方法:在小试管之前增加一个盛有冷水的洗气瓶
改进实验装置后,再次进行实验,却又发现小试管中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该小组再次查阅资料,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资料一:溴乙烷于55℃时,在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的百分比为99%,而消去反应产物仅为1%.
资料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90℃~110℃,在该范围,温度越高,产生乙烯的速率越快.
资料三:溴乙烷的沸点:38.2℃.
(3)结合资料一、二可知,丙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后,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温度较低,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stackrel{55℃}{→}$CH3CH2OH+NaBr.
(4)结合资料二、三,你认为还应该在实验装置中增加的两种仪器是①冷凝管(或者用较长的导气管).②量程为200℃温度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含苯环的化合物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1)A的分子式为C8H8
(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
(3)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写出此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4)在一定条件下,由A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溴水鉴别甲苯、己烷、己烯
B.将稀硫酸、稀硝酸和苯混合加热制硝基苯
C.苯和硝基苯混合物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D.用CuSO4溶液除去由电石和水反应生成的乙炔气体中的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