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6662  156670  156676  156680  156686  156688  156692  156698  156700  156706  156712  156716  156718  156722  156728  156730  156736  156740  156742  156746  156748  156752  156754  156756  156757  156758  156760  156761  156762  156764  156766  156770  156772  156776  156778  156782  156788  156790  156796  156800  156802  156806  156812  156818  156820  156826  156830  156832  156838  156842  156848  156856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学生为了探究钠与CO2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

(1)请将如图各装置连接完整(填写装置中序号)②→④→③→①→⑤.
(2)若用稀盐酸与CaCO3反应制备CO2,在加稀盐酸时,发现CaCO3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装置②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AC.
A.CCl4                B.H2SO4溶液   C.硝酸钠溶液          D.植物油
(3)检查装置②的气密性,方法是用弹簧夹夹住C处橡皮管,向装置②中加水至长颈漏斗液面高于试管液面,且长时间液面差稳定.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让CO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排尽装置中空气,以免空气中O2、CO2、H2O干扰实验时再点燃酒精灯.装置④的作用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气体.
(4)通入CO2的量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的产物不同.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按要求分别写出两种情况时的化学方程式.
I.当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产生,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此情况时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CO2$\frac{\underline{\;\;△\;\;}}{\;}$Na2CO3+CO.
Ⅱ.当装置①中钠的质量为0.23g时,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112mL的CO2气体(标况下测定),装置⑤Pd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黑色沉淀产生,写出此情况时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3CO2$\frac{\underline{\;\;△\;\;}}{\;}$2Na2CO3+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与其氢化物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甲;A与D可以按照原子个数比4:1形成化合物乙,且乙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E与B同主族,C的阳离子与F的阴离子相差一个电子层,且可形成离子个数比为2:1的离子化合物丙.
(1)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丙的电子式为,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VA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②③.
①化合物乙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②C、D、E、F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E>F
③B、E形成的氢化物中,B的氢化物更稳定
④化合物甲和化合物丙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3)将F燃烧的产物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无色气体,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
(4)写出一个由以上元素构成的10电子微粒与18电子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H3+H2S═2NH4++S2-或NH3+HS-═NH4++S2-或NH3+H2S═NH4++HS-
(5)甲溶液显酸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NH4++H2O?NH3•H2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测量装置.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开启活塞b,液体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无法确定(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原因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2)装置B中读数时应该使量筒或右侧玻璃导管的高度使两容器中液面相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
(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融化成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增大无水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
(4)如果将此实验的数据视作标准状况下的数据,无水酒精的密度为ρ g•cm-3,V mL酒精反应完全后,量筒内的液面读数为m mL,则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的氢原子数可表示为$\frac{23m}{5600ρV}$.(用含上述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即可)
(5)若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①②(填写编号).
①反应完毕立刻读数②无水酒精中混有少量甲醇
③无水酒精与钠的反应不够完全④排水后量气装置导管内有水残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frac{\underline{\;\;△\;\;}}{\;}$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图中的丁.
(2)A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B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成蓝色.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Cl2═2KCl+I2.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无尾气吸收.
(3)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H++HCO3-═H2O+CO2↑.
(4)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为Na2SO4(简述实验步骤):取少量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Na2SO3已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过渡元素Ti、Mn、Fe、Cu等可与C、H、O形成多种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其中Mn属于d区.
(2)Ti(BH42是一种过渡元素硼氢化物储氢材料.基态Ti2+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M,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9.BH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型.
(3)在Cu的催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乙醛,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sp2,乙醛分子中HCO的键角大于乙醇分子中H-C-O的键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电镀厂排放的废水中常含有剧毒的CN-,可在TiO2的催化下,先用NaClO将CN-氧化成CNO-,再在酸性条件下CNO-继续被NaClO氧化成N2和CO2
①H、C、N、O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C<N<O.
②与CN-互为等电子体微粒的化学式为CO(或N2等)(写出一种即可)
(5)单质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三种晶胞中Fe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4:6:3,δ、γ、α三种晶胞的边长之比为$\frac{2}{\sqrt{3}}$:$\sqrt{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衣康酸M是化学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制备高效除臭剂、粘合剂等多种化学产品.衣康酸可经过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1)M的化学式为C5H6O4,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与M属于同类且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HOOCCH=CHCH2COOH.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_{△}^{乙醇}$+NaCl+H2O,其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已知,D经五步转成变成M的合成反应流程为:

①G的结构简式为
②E→F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已知:
按照上图格式写出D经三步转变成M的合成反应流程(牵涉的有机物都用结构简式表示,第二步反应试剂及条件限用NaOH水溶液、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高碘酸盐(IO65-)、过二硫酸盐(S2O82-)、二氧化铅(PbO2)是三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将Mn2+氧化为高锰酸盐.回答下列问题:
①基态锰原子能量最高能级电子排布图为
②过二硫酸根离子中两个硫原子间存在过氧键,写出过硫酸根离子的结构简式
③碳酸盐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解,实验证明碳酸盐的阳离子不同,分解温度不同,如表所示:
碳酸盐MgCO3CaCO3BaCO3SrCO3
热分解温度/℃40290011721360
阳离子半径/pm6699112135
试解释为什么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大,碳酸盐的分解温度逐步升高?
(2)利用铜萃取剂M,通过如下反应实现铜离子的富集:

①X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
②X中以sp2杂化、sp3杂化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O>C.
③上述反应中断裂和生成的化学键有be(填序号).
a.离子键    b.配位键    c.金属键    d.范德华力    e.共价键    f.氢键
④M与W(分子结构如图)相比,M的水溶性小,更利于Cu2+的萃取.M水溶性小的主要原因是M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使溶解度减小.

(3)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其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化合物乙中手性碳原子有1个,化合物乙的沸点明显高于化合物甲,主要原因是化合物乙分子间形成氢键.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4)常压下,水冷却至0℃以下,即可结晶成六方晶系的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冰、霜和雪等都是属于这种结构,其晶胞如图所示(只显示氧原子,略去氢原子),晶胞参数侧棱c=737pm,菱形底边a=452pm,底面菱形的锐角是60°.则:冰的密度=ρ=$\frac{m}{V}$=$\frac{\frac{4M}{{N}_{A}}}{{a}^{2}•sin60°}$=$\frac{\frac{18×4}{6.02×1{0}^{23}}}{45{2}^{2}×737×0.866×(1{0}^{-10})^{3}}$=0.917 g/cm3(代值列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资料显示:氯化铁为共价化合物.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i.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iii.B中溶液变蓝
(1)现象i中的白雾是HCl小液滴,形成白雾的原因是FeCl3•6H2O 受热水解,生成HCl 气体,同时受热失去结晶水,HCl和H2O 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2)分析现象 ii,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KSCN 溶液分别检验现象 ii 和a 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 ii 中黄色气体含有FeCl3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
①实验b 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2I-=2Fe2++I2.实验证实推测成立.
②溶液变蓝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KI淀粉溶液,再滴入几滴 HCl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若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则推测成立.
(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 Cl2,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均证实了Cl2的存在.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将B中KI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检验 Fe2+B中溶液呈浅橙红色;未检出Fe2+
①方案1 的洗气瓶C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Cl溶液.
②方案2 中检验 Fe2+的原因是排除Fe3+将Br-氧化成Br2 的可能性.
(5)将A中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MnO2+4FeCl3•6H2O$\frac{\underline{\;\;△\;\;}}{\;}$2Fe2O3+3MnCl2+3Cl2↑+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预期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ab预期实验
现象
结论
A铜丝浓硝酸试管c中有大量红棕色气体硝酸有强氧化性
B木条18.4mol/L
硫酸
木条变黑浓硫酸有酸性及
氧化性
C生铁NaCl溶液导管处发生倒吸生铁发生吸氧腐蚀
D铁丝含少量HCl的H2O2溶液试管c中有大量无色气体该反应中铁作催化剂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l+2OH-═Al${O}_{2}^{-}$+H2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
D.Fe(OH)3跟盐酸反应:OH-+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