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6696  156704  156710  156714  156720  156722  156726  156732  156734  156740  156746  156750  156752  156756  156762  156764  156770  156774  156776  156780  156782  156786  156788  156790  156791  156792  156794  156795  156796  156798  156800  156804  156806  156810  156812  156816  156822  156824  156830  156834  156836  156840  156846  156852  156854  156860  156864  156866  156872  156876  156882  15689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对实验操作及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图夹紧弹簧夹,由漏斗中加水至产生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B.
如图打开弹簧夹,红墨水倒吸入导气管中,说明铁钉发生了吸氧腐蚀
C.
如图滴入浓硫酸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的同时还产生了二氧化碳
D.
如图加热片刻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了丹砂”,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C.利用植物油的氧化反应可以获得人造脂肪
D.干燥剂硅胶和硅橡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AlB.热稳定性:HCl>HBr>HI
C.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D.熔点:SiO2>NaCl>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已知T.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四种元素,其结构或性质信息如表.
元素结构或性质信息
T原子的L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
X元素的原子半径是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Y空气中含其单质,原子的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数是该元素所在周期中最多的.
Z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请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与Y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式CO.
(2)在相同状况下,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Z的氢化物,其原因是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HCl分子间没有氢键.
(3)T.X.Y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填元素符号)是N>C>Na.
(4)元素Q的原子序数是X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
①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②元素Q与元素T.Y.Z分别形成平面型的[Q(TY)4]2-和四面体的[QZ4]2-,其中T与Y.Q与Z成键时中心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分别是sp;sp3
③元素Q形成的单质的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晶体形成时的原子堆积方式图2中的是丙 (选填“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二氧化氯(ClO2)是国内外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无毒的杀菌消毒剂,被称为“第4代消毒剂”.工业上可采用氯酸钠(NaClO3)或亚氯酸钠(NaClO2)为原料制备ClO2
(1)亚氯酸钠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漂白剂,但在强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产生ClO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5ClO2-+4H+=4ClO2↑+Cl-+2H2O.向亚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若将盐酸改为相同pH的硫酸,开始时反应缓慢,稍后一段时间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氯离子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2)化学法可采用盐酸或双氧水还原氯酸钠制备ClO2.用H2O2作还原剂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H2O2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O2,而盐酸作还原剂时产生大量Cl2
(3)电解法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生产ClO2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为直接电解氯酸钠、自动催化循环制备高纯ClO2的实验.
①电源负极为A极(填A或B)
②写出阴极室发生反应依次为ClO2+e-=ClO2-;ClO3-+ClO2-+2H+=2ClO2↑+H2O
③控制电解液H+不低于5mol/L,可有效防止因H+浓度降低而导致的ClO2-歧化反应.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22.4L(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忽略电解液体积的变化和ClO2气体溶解的部分),此时阳极室与阴极室c(H+)之差为0.8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ACB(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残余液中的MnCl2也会与AgNO3反应形成沉淀.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mL,该次滴定测的试样中盐酸浓度为0.1100mol•L-1
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③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已知:Ksp(CaCO3)=2.8×10-9、Ksp(MnCO3)=2.3×10-11]
④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锌粒转移到残留溶液中.
(ii)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
是气体未冷却到室温(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请根据H、O、Na、Si、S、Cl、Fe、Cu八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并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O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元素Na与S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3)写出元素O、Na、S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S2-)>r(O2-)>r(Na+).
(4)写出元素Si、S、Cl最高价氧化物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2SO4>H2SiO3
(5)由上述部分元素组成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1所示的变化,其中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请回答:
①写出固体A与液体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②Y是一种形成酸雨气体.可用溶液B吸收,当B与Y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D.已知溶液D显酸性,则D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
(6)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FeCl2、FeCl3、CuCl2、Cu.上述反应设计成的原电池如图甲所示,设计成的电解池如图乙所示,乙烧杯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与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丙.
①图中X溶液是FeCl3和FeCl2
②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选填“K+”或“Cl-”)不断进入X溶液中
③图丙中的②线是Fe2+的变化.
④当电子转移2mol时,向乙烧杯中加入2.8L5mol•L-1NaOH溶液才能使有的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能将分别含有Cu2+、Fe3+、Al3+、Mg2+、Fe2+、NH4+、Na+ 离子的七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
A.NaHCO3溶液B.NaOH溶液C.KSCN溶液D.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于作有机催化剂,颜料制造,原油贮存时脱碱等,用废杂铜(主要成分为Cu,还含有少量杂质Fe)制取碱式碳酸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浸出时,硝酸浓度不易过大,其原因是硝酸的利用率低,产生的氮氧化物也多.
(2)步骤②分离前需将溶液pH调节在4左右,其目的是使Fe3+完全转化为沉淀、Cu2+不水解,所得废渣的主要成分为Fe(OH)3
(3)步骤③合成时,采用将NaHCO3溶液迅速投入Cu(NO32溶液中,其主要原因是防止产生Cu(OH)2沉淀;合成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4NaHCO3=CuCO3•Cu(OH)2↓+4NaNO3+3CO2↑+H2O.
(4)本实验中两次用到固液分离,本实验中最适合固液分离的设备是离心分离机.
(5)步骤⑤洗涤主要除去的杂质离子是Na+、NO3-
(6)准确称取所得产品m g,放入碘量瓶中,加入2gKI及5mL3mol•L-1稀硫酸(两试剂均过量)摇匀并静止10min(2Cu2++4I-=2CuI↓+I2),再加入2mL淀粉溶液,用cmol•L-1 的Na2SrO2标准溶液滴定(I2+2SrO${\;}_{4}^{2-}$=2I-+SrO${\;}_{4}^{2-}$),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rO2标准溶液VmL,则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6.4c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在60℃时用氯酸钾与草酸(中强酸)反应可制备二氧化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通常情况下,二氧化氯的沸点为11.0℃,极易爆炸,制取和使用二氧化氯时要用性质确定的气体稀释,以防爆炸,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O3-+H2C2O4$\frac{\underline{\;60℃\;}}{\;}$CO32-+CO2↑+2ClO2↑+H2O.装置A中还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是温度计,其作用是
控制水浴加热温度为60℃.
(2)装置B用冰水浴的原因是常温下二氧化氯为气态,用冰水将其冷凝为液态,以防爆炸.
(3)实验过程中,装置C的溶液中除了会产生少量Na2CO3外还会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另外两种钠盐,其中一种为
NaClO2,则另一种钠盐的化学式为NaClO3
(4)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3H2O的操作步骤:
a.(减压)蒸发浓缩;
b.低于38℃时冷却结晶.
c.过滤、洗涤;
d.干燥.
(5)工业上常用原酸或双氧水还原氯酸钠制备ClO2,用H2O2制备的ClO2比用盐酸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H2O2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O2,而盐酸作还原剂时产生大量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