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6793  156801  156807  156811  156817  156819  156823  156829  156831  156837  156843  156847  156849  156853  156859  156861  156867  156871  156873  156877  156879  156883  156885  156887  156888  156889  156891  156892  156893  156895  156897  156901  156903  156907  156909  156913  156919  156921  156927  156931  156933  156937  156943  156949  156951  156957  156961  156963  156969  156973  156979  156987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均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原理
A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3Mg(OH)2+2Fe3+?2Fe(OH)3+3Mg2+
B配制FeCl3溶液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硫酸溶液H+抑制FeCl3水解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NH3溶于水后溶质的主要存在形式是NH4+、OH-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而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短周期元素X、Y、Z、W、Q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X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Y
Z WQ
A.Y的非金属性比Q强,所以HnY的酸性比HnQ强
B.ZX2、WX2的熔沸点、硬度相差很大,这是由于它们的化学键类型不同造成的
C.W、Q、Y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其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D.将足量的X单质通入W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能得到W的低价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的白磷(P4)或CCl4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0.4NA
B.S2和S8的混合物共6.4g,其中所含的电子数一定为3.2NA
C.5.4gAl分别于含溶质0.2mol的NaOH溶液、盐酸反应,生成H2分子数均为0.3NA
D.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O2,转移4 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药物I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如图1):

已知:
(1)化合物E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羰基和羟基(填官能团的名称).
(2)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ZnBr;由C→D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Ⅰ.分子含有2个苯环Ⅱ.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Ⅲ.分子中含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苯丙醇(结构简式见图2)为强效利胆药,请写出以甲苯和C2H5ZnBr为原料制备苯丙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可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H3CHO$→_{催化剂,△}^{O_{2}}$CH3COOH$→_{浓硫酸,△}^{CH_{3}CH_{2}OH}$CH3COOCH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焙烧去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 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流程如图1:

(1)浸取时,溶液中的Fe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能提高烧渣浸取速率的措施有AC(填字母).
A.将烧渣粉碎       B.降低硫酸的浓度      C.适当升高温度
(2)还原时,试剂X的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试剂X可能是B(填字母).
A.Fe粉          B.SO2       C.NaI
还原结束时,溶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有SO42-
(3)滤渣Ⅱ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Al(OH)3;由分离出滤渣Ⅱ后的溶液得到产品,进行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正极材料为LiCoO2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1)橄榄石型LiFePO4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NH4)2Fe(SO42、H3PO4与LiOH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所得沉淀经80℃真空干燥、高温成型而制得.
①共沉淀反应投料时,不将(NH42Fe(SO42和LiOH溶液直接混合的原因是Fe2+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
②共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Fe(SO42+LiOH+H3PO4=LiFePO4↓+2NH4HSO4+H2O.
③高温成型前,常向LiFePO4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的LiFePO4的导电性能外,还能与空气中O2反应,防止LiFePO4中的Fe2+被氧化.
(2)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试样(主要含有LiCoO2及少量AI、Fe等)可通过(如图1)实验方法回收钴、锂.

①在上述溶解过程中,S2O32-被氧化成SO42-,LiCoO2在溶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LiCoO2+Na2S2O3+11H2SO4=4Li2SO4+8CoSO4+Na2SO4+11H2O.
②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则10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O.(化学式)在350~4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2O3、Co3O4.(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Al>Na>O>C>H.
(2)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写分子式)C2H2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A$?_{D}^{C}$B(在水溶液中进行)
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
写出C的化学式CO2;D的电子式
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NaAlO2
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O32-+H2O?HCO3-+OH-;A、B浓度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CO3-)>c(CO32-)>c(OH-)>c(H+);常温下,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有NaCl、NaHCO3、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Na+、NH4+、Mg2+、Al3+、SO42-、NO3-、Cl-.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得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

已知:3NO3-+8Al+5OH-+2H2O═3NH3+8AlO2-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
B.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
C.试样中可能存在Na+、Cl-
D.试样中一定不含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电池级草酸亚铁广泛用于新型电池材料等领域.利用制钛白粉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主要成分FeSO4•7H2O,含Al3+、Fe3+、TiO2+等杂质)生产电池级草酸亚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1.
已知:①25℃时,草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5.9×10-2,Ka2=6.4×10-5
②文献记载:草酸亚铁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是不稳定的.
③几种难溶物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除杂”步骤加入铁粉的作用有二:其一是还原Fe3+,其二是调节溶液的PH值;为除尽杂质,须控制pH至少5为宜,写出pH=3时除去杂质的反应离子方程式:TiO2++2H2O═H2TiO3↓+2H+

(2)“转化”步骤中草酸与 Fe(OH)2悬浊液的反应体系须控制条件.实验表明:酸度对产品纯度的影响如图3.随着pH的升高,导致产品纯度下降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为保证产品纯度大于99.5%,反应体系必须保持较低的pH,但过高的酸度又会使产品纯度降低,其原因是溶液的PH值太小会导致氢氧化亚铁溶解.
(3)“过滤②”步骤所得的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H4+、Fe3+、H+;此外,其中还含有一定量的H2C2O4,若该滤液的pH=2,则其中c(C2O42- ):c(H2C2O4 )=3.8×10-2
(4)在“洗涤”步骤中,确认沉淀已洗涤干净的依据是取少量最一次洗涤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出现白色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
乙醇-117.078.00.79
乙酸16.6117.91.05
乙酸乙酯-83.677.50.90
浓硫酸(98%)-338.0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在大试管中先加4 mL乙醇,再缓慢加入1 mL浓H2SO4,边加边振荡,待冷至室温后,再加4 mL乙酸并摇匀.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BC.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防止反应物随生成物一起大量被蒸出来,导致原料损失,及发生副反应.
(4)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B.
A.P2O5            B.无水Na2SO4
C.碱石灰         D.NaOH固体
(5)浓硫酸的作用是:①催化作用;②吸水作用.
(6)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7)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
(8)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乙酸乙酯滴入饱和NaHCO3溶液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可得出的结论是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