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8437  158445  158451  158455  158461  158463  158467  158473  158475  158481  158487  158491  158493  158497  158503  158505  158511  158515  158517  158521  158523  158527  158529  158531  158532  158533  158535  158536  158537  158539  158541  158545  158547  158551  158553  158557  158563  158565  158571  158575  158577  158581  158587  158593  158595  158601  158605  158607  158613  158617  158623  158631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C.乙炔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D.金刚石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12g金刚石中含2mol 碳碳单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欲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之一是:取少量滤液,滴加NaOH 溶液,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该反应的离子或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2)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使Fe2+全部转化为Fe3+
(3)若实验中铁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0.07ag.
(4)该小组有些同学认为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
 ①其实验原理用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②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250mL容量瓶.
③上述实验中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B(填序号)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稀盐酸       D.浓硝酸
④若取m g该补血剂用0.1mol/L的KMnO4溶液进行滴定,在此实验过程中共用去KMnO4溶液100mL,则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2.8}{m}$×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铝、铁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填“游离”或“化合”)存在;铁的氧化物中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Fe2O3(填化学式),该氧化物与铝粉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2Al+2OH-+2H2O=2AlO2-+3H2↑;
(3)写出利用FeCl3饱和溶液与沸腾的蒸馏水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rac{\underline{\;\;△\;\;}}{\;}$Fe(OH)3(胶体)+3HCl;
(4)检测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FeCl2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高锰酸钾溶液,若紫色退去,则含有氯化亚铁,反之则无;
(5)已知t℃时,FeO(s)+CO(g)?Fe(s)+CO2(g)的平衡常数K=0.25,在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O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小民同学配置100mL1.00mol/LNaCl溶液的步骤如下: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固体并全部移入烧杯中、②在上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至NaCl固体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③将烧杯中的溶液倾倒至容量瓶中、④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下1~2cm  ⑤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⑥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⑦静置后因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你认为上述步骤中不合理或不正确的是(  )
A.②③⑤B.①③⑦C.①⑥⑦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II.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NaHCO3
(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
①当石灰水过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3-═CaCO3↓+H2O.
②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
(5)若将图Ⅲ中导管直接与图V装置干燥管相连,则图V装置中C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 O=4Na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物质①Al2O3   ②Al(OH)3   ③NaHSO4   ④NaHCO3⑤Mg(OH)2   ⑥NaClO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  )
A.①②④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
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B.少量CO2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2 →O-+H2O+CO2→2 -OH+CO32-
C.甲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反应:+3HNO3$→_{100℃}^{浓H_{2}SO_{4}}$+3H2O
D.工业上通过苯与乙烯反应获得乙苯:+CH2═CH2$→_{△}^{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常温下,0.2mol•L-1NaHA 与等浓度等体积的 NaOH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HA 溶液显酸性B.混合溶液中 c(OH-)、c(H+)相等
C.图中 X、Y、Z 分别代表 OH-、HA-、H+D.混合溶液中:c(Na+)═c(H2A)+c(HA-)+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如图几种物质是食用香精的主要成分

(1)以上三种食用香精都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填名称).
(2)用于鉴别桂醛和玫瑰醇的试剂为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桂醛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苯环上连接着两个互为对位的基团                      b.有一个甲基
c.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
(4)已知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两分子加成:

有机物M为芳香族化合物且与D一香芹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①试剂X为浓硫酸;
②M的结构简式为
③D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如图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
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g•L -1NaOH溶液是指160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g•L-1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该溶液的密度(用文字说明).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b(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d.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连续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
(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a(选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bed(选填序号).
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重结晶(填操作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