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8854  158862  158868  158872  158878  158880  158884  158890  158892  158898  158904  158908  158910  158914  158920  158922  158928  158932  158934  158938  158940  158944  158946  158948  158949  158950  158952  158953  158954  158956  158958  158962  158964  158968  158970  158974  158980  158982  158988  158992  158994  158998  159004  159010  159012  159018  159022  159024  159030  159034  159040  159048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CO2 和CO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相当密切,某化学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1)C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得到碳酸盐.若将0.1mol•L-1Na2CO3溶液与0.1mol•L-1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的溶液中c(CO32-)小于c(HCO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mol•L-1Na2CO3 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用含c(HCO3-)、c(H2CO3)的关系式表示].
(2)常温常压下,饱和CO2 水溶液的pH=5.6,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 H2CO3 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4.2×10-7mol•L-1.(已知:10-5.6=2.5×10-6
(3)常温下,0.1mol•L-1NaHCO3 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c(CO32-)(填“>”“=”或“<”),原因是因为NaHCO3溶液中既存在电离平衡:HCO3-?CO32-+H+,又存在水解平衡:HCO3-+H2O?H2CO3+OH-,而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4)小李同学拟用沉淀法测定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他查得CaCO3、BaCO3的溶度积Ksp分别为4.96×10-9、2.58×10-9.小李应该选用的试剂是Ba(OH)2(或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5)一定条件下,将2molH2O(g)和2molCO充入容积固定的1L密闭容器中,加热至高温,发生下列可逆反应:2H2O?2H2+O2…①,2CO+O2?2CO2…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时,测知下列各项中提供的物理量即可求出该条件下混合气体平衡组成的是B (填序号,K1指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2指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A.K1、K2  B.K1、c(CO2)  C.K2、c(O2
②请在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c(O2)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试剂现象
滴管试管
0.2mol/L Na2SO3溶液饱和Ag2SO4溶液Ⅰ产生白色沉淀
0.2mol/LCuSO4溶液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
0.1mol/LAl2(SO43溶液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2Ag++SO32-=Ag2SO3↓.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
已知:Cu+$\stackrel{稀硫酸}{→}$Cu+Cu2+,Cu2+$\stackrel{I-}{→}$CuI↓(白色)+I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析出红色固体.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HCl和BaCl2溶液.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棕黄色沉淀与KI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证明含有Cu2+,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证明含有S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一旦泄露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I.已知:氰化钠化学式为NaCN,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
(1)CN-中C元素显+2价,N元素显-3价,则非金属性N>C(填“<”“>”或“=”),请设计实验证明: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N>C.
(2)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N-+H2O2+H2O═HCO3-+NH3↑.
II.硫代硫酸钠的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上述原理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查阅资料】
i.Na2S2O3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物沉淀生成;
ii.Na2S2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盐酸.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

(1)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写出一条).
(2)b装置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
(3)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淡黄色浑浊产生,后又变为澄清,此浑浊物为S(填化学式).
(4)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NaOH溶液(填“NaOH溶液”、“水”、“CCl4”中一种)的注射器,接下来的操作为关闭K2打开K1,最后拆除装置.
(5)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H2SO4、稀HCl、蒸馏水中选择)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以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于Ag+反应.
实验如下:取20.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mL.
(6)滴定终点的现象: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
(7)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否(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印刷电路板,其废液中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可从该废液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2)试剂W是铁粉或Fe,操作 I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3)操作Ⅱ之前最好加入适量稀盐酸,某同学用10mol•L-1 的浓盐酸配制250mL 1mol•L-1 的稀盐酸
①需要量取浓盐酸25mL.
②配制该稀盐酸时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滤液Y和滤液Z合并后通入足量气体V,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V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5)若通入气体V的量不足,则最后制得的FeCl3溶液不纯净,含有杂质离子FeCl2或Fe2+(离子符号).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检验该离子是否存在(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则表明溶液中有Fe3+(FeCl3);另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退色,则表明溶液中有Fe2+(或FeCl2),说明通入的氯气的量不足够,若KMnO4溶液不退色,则说明通入的氯气的量充足.
【供选择的试剂:KSCN溶液、氯水、酸性KMnO4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Na2O2与干燥的CO2不能发生反应,当有少量水存在时,Na2O2可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O2.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防止Na2O2受潮.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浓硫酸,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CO2的饱和溶液.
(3)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CO2以便使木条复燃.
(4)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be(填字母).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电镀厂曾采用有氰电镀工艺,由于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剧毒CN-离子,而逐渐被无氰电镀工艺替代.处理有氰电镀的废水时,可在催化剂TiO2作用下,先用NaClO将CN-离子氧化成CNO-,再在酸性条件下继续被NaClO氧化成N2和CO2.环保工作人员在密闭系统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并测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
将浓缩后含CN-离子的污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mL(其中CN-的浓度为0.05mol•L-1)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一段时间后,打开橡皮塞和活塞,使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NO-+2H++3ClO-=N2↑+2CO2↑+3Cl-+H2O.
(2)乙中生成的气体除N2和CO2外,还有HCl及副产物Cl2等,上述实验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量来确定对CN-的处理效果.则丙中加入的除杂试剂是a(填字母)
a.饱和食盐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浓NaOH溶液        d.浓硫酸
(3)丁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去除Cl2.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进入戊中影响测定准确度.
(4)戊中盛有含Ca(OH)2 0.02mol的石灰水,若实验中戊中共生成0.82g沉淀,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等于82%.
请说明该测得值与实际处理的百分率相比偏高还是偏低偏低?简要说明可能的原因装置中残留有CO2未被完全吸收.
(5)请提出一个能提高准确度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不宜使操作变得过于复杂)建议一、不将甲中溶液一次全部加入乙中,改为分次加入,控制CO2的产生速度;
建议二、乙中瓶塞改为三孔塞,增加的那个孔中插入一根导管到液面以下,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除去CO2的空气,使装置中滞留的CO2尽可能多的与Ca(OH)2反应;
建议三、将戊中澄清石灰水改为浓度较大的NaOH溶液,反应结束后向戊中加入足量CaCl2后测沉淀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A、D、F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C是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和E的化学式:BNa2O2,ENaOH.
(2)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AH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TiCl4 $\frac{\underline{\;高温\;}}{\;}$Ti+2NaCl+2HCl.
(3)关于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填序号).
①A有很强的还原性
②A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③少量A可以保存在冷水里
④A着火时应选用泡沫灭火剂
(4)将A、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 1mol/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③(填序号).
①1:2:3     ②6:3:2           ③3:1:1           ④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向氢氧化胶体中逐滴加入氢碘酸其现象为有红色沉淀聚沉,红色沉淀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2Fe3++2I-=2Fe2++I2
(2)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
3C+2K2Cr207+8H2SO4(稀)→3C02↑十2K2SO4+2Cr2(S043+8H2O
①此反应的氧化剂是K2Cr2O7,氧化产物是CO2,被氧化的元素C.(填化学式或元素符号)
②上述反应中若产生11g气体物质,则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BaCl2[或Ba(NO32],沉淀B:AgCl.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2+、Ag+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化学兴趣小组设定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变质为碳酸钠的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保证NaHCO3分解完全
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1)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2)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一滴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三: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浓硫酸;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分液漏斗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g,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70.4%.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缺少一套将A、B装置内的CO2气体驱赶到C装置中的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