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9415  159423  159429  159433  159439  159441  159445  159451  159453  159459  159465  159469  159471  159475  159481  159483  159489  159493  159495  159499  159501  159505  159507  159509  159510  159511  159513  159514  159515  159517  159519  159523  159525  159529  159531  159535  159541  159543  159549  159553  159555  159559  159565  159571  159573  159579  159583  159585  159591  159595  159601  15960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是B>C>A=D=E.
(2)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的措施是c.
a.升温       b.加入少量的盐酸       c.加入少量的NH4Cl
(3)E对应的温度下,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10:1.
(4)B对应温度下,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0.05mol/L的稀硫酸V2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 V1:V2=9:11.
(5)常温下,将V mL、0.1000mol•L-1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0.00ml、0.1000mol•L-1醋酸溶液中充分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①如果溶液pH=7,此时V的取值<20.00(填“>”“<”或“=”).而溶液中c(Na+)、c(CH3COO-)、c(H+)、c(OH-)的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c(H+)=c(OH-).
②如果V=40.00,则此时溶液中c(OH-)-c(H+)-c(CH3COOH)=0.033mol•L-1(填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加热蒸干、并经充分灼烧,得到混合物的是(  )
A.0.1 mol•L-1 CH3COOH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B.向40mL0.2 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67.2mLCO2(标况)
C.在100mL1 mol•L-1NH4Cl溶液中,投入3.9gNa2O2
D.在20mL0.01 mol•L-1Ma(HCO32溶液中,投入0.2g M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
C.制备无水的AlCl3、FeCl3均不能采用将溶液在空气中直接蒸干的方法
D.室温下,向0.1mol/L的HF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HF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某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一定有:c(OH-)+2c(A2-)=c(H+)+c(H2A)
B.0.2 mol•L-1 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酸性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Cl-)>c(H+
C.室温下,向100ml0.5mol/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0.05molCaO,溶液中增大$\frac{c(O{H}^{-})}{c(H{{C}_{3}}^{-})}$
D.0.1 mol•L-1(NH42Fe(SO42溶液中:c(NH4+)+c(NH3•H2O)+c(Fe2+)=0.3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一定条件下,将C(s)和H2O(g)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发生反应:C(s)+2H2O(g)?CO2(g)+2H2(g),其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容器容积/L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s)H2O(g)H2(g)
2T1243.22.8
1T2121.23.0
(1)T1>T2(填“>”、“<”或“=”)
(2)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甲容器内再充入0.8molH2O和3.2molH2,则此时V=V
(填“>”、“<”或“=”)
(3)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D.
A.V(CO2)═2V(H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c(H2O):c(CO2):c(H2)=2:1: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某同学为了研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测得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可见在t1、t3、t5、t7时反应都达了到平衡状态,如果t2、t4、t6、t8时都只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则t6时刻改变的条件是通入H2O,则从t1到t8哪个时间段H2O (g)的平衡转化率最低t7-t8,(填“t1~t2,以此类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短周期元素X、Y、Z、M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 的一种单质是高硬度的宝石,Y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 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M>Z>Y>X
B.气态氢化物:X<Z
C.X的氧化物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D.Y单质可用于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制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molNacl 固体中含有NA个Na+
B.18gD2O和18gH2 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C.标准状况下2.24LH2O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NA
D.密闭容答中2molNO 与l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调味剂B.防腐剂C.增稠剂D.着色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广泛用于洗涤、纺织、医疗、造纸等.某兴趣小组展开了深入的学习:
【资料卡片】:
①过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不稳定,受热、遇水易分解;
②过碳酸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2Na2CO3•3H2O2)$\frac{\underline{\;\;△\;\;}}{\;}$4Na2CO3+6H2O+3O2
③H2O2分解放出热量,Na2CO3受热不分解;
I、制备研究:工业上采用“醇析法”将其转化成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化学式为2Na2CO3•3H2O2),“醇析法”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Na2CO3俗名:纯碱;其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2)H2O2受热容易分解,写出该分解反应的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2H2O+O2↑;
(3)生产过程中,反应及干澡均需在低温度下进行,原因是H2O2和2Na2CO3•3H2O2受热都容易分解;
(4)生产过程中,加入较多无水乙醇后,过碳酸钠晶体大量析出,此无水乙醇的作用可能是无水乙醇能降低过碳酸钠溶解度;
(5)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若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6)母液可以循环使用,但须进行“一系列操作”分离,这些操作包括:加入少里MnO2,不再有气泡产生后,过滤,将所得滤液再进行蒸馏(填操作名称),即可得Na2CO3溶液和95%的乙醇.为获取无水乙醇,还需进行的操作是:向95%的乙醇中加入足量CaO后,选A(填序号)装置进行实验.

II、纯度测定: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部分仪器略去),测定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好气密性
②将过碳酸钠样品(2.20g)和少许MnO2均匀混合后置于装置A中,在量筒中加满水;
③连接仪器,打开滴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水;
④待装置A中无气泡冒出(或无明显现象)时,停止滴加水,并关闭活塞;
⑤冷却至室温后,平视读数;
⑥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7)完善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④无气泡冒出(或无明显现象);
(8)第⑤中,已“冷却至室温”的判断依据是: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
(9)量筒中,加装的长导管的作用是:防止冷却时,(短导管)将量筒中的水倒吸入A中影响测量;
(10)实验中,A,则开始收集气体;
A.刚开始出现气泡时
B.当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
C.若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部,复燃时
(11)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2,平视读数时应沿b视线(选填“a”或“b”) 进行.图中b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12)若量筒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224mL (己转化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计算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95.0%;[Mr(O2)=32、Mr(2Na2CO3•3H2O2)=314]
(13)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大,理由是当量筒中的液面高于水槽中的时,量筒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使测量的气体体积偏大(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制印刷电路板并再生,主要过程如下:
腐蚀Cu:2FeCl3+Cu=CuCl2+2FeC12
然后回收Cu:Fe+CuCl2=Cu+FeCl2
再生FeC13:2FeC12+C12=2FeC13
将某电路板上的Cu腐蚀完全,恰好消耗0.5L2mol/LFeCl3.全过程忽略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Cl原子结构示意图:
(2)将Cu腐蚀一半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Fe2+、Fe3+、Cu2+;此时c(Cl-)为:6mol/L;
(3)腐蚀的Cu的总物质的量为:0.5mol;
(4)再生FeC13时,溶液由浅绿色最终变为黄色;消耗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至少为:16.8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