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9574  159582  159588  159592  159598  159600  159604  159610  159612  159618  159624  159628  159630  159634  159640  159642  159648  159652  159654  159658  159660  159664  159666  159668  159669  159670  159672  159673  159674  159676  159678  159682  159684  159688  159690  159694  159700  159702  159708  159712  159714  159718  159724  159730  159732  159738  159742  159744  159750  159754  159760  159768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冰醋酸.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3)导管不能伸入b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锶(Sr)为第五周期ⅡA族元素,其化合物六水氯化锶(SrCl2•6H2O)是实验窒重要的分析试剂,工业上常用天青石(主要成分为SrSO4)为原料制备,生成流程如图:

已知:①经盐酸浸取后,溶液中除含有Sr2+和Cl-外,还含有少量Ba2+杂质;
②SrSO4、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3.3×10-7、1.1×10-10
③SrCl2•6H2O的摩尔质量为:267g/mol.
(1)天青石焙烧前先研磨粉碎,其目的是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2)隔绝空气高温焙烧,若0.5mol SrSO4中只有S被还原,转移了4mol电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rSO4+4C$\frac{\underline{\;高温\;}}{\;}$SrS+4CO↑.
(3)为了得到较纯的六水氯化锶晶体,过滤2后还需进行的两步操作是洗涤、干燥.
(4)加入硫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Ba2+杂质;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滤液中Sr2+的浓度应不高于0.03  mol/L(注:此时滤液中Ba2+浓度为1×10-5 mol/L).
(5)产品纯度检测:称取1.000g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31.100×10-2mol的AgNO3溶液(溶液中除Cl-外,不含其它与Ag+反应的离子),待Cl-完全沉淀后,用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0mol/L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使剩余的Ag+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①滴定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且30s不褪色;
②若滴定过程用去上述浓度的NH4SCN溶液20.00mL,则产品中SrCl2•6H2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3.45%(保留4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法以含镍废催化剂为原料来制备NiSO4•7H2O.已知某化工厂的含镍催化剂主要含有Ni,还含有Al(31%)、Fe(1.3%)的单质及氧化物,其他不溶杂质(3.3%).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
沉淀物Al(OH)3Fe(OH)3Fe(OH)2Ni(OH)2
开始沉淀pH3.41.87.57.2
完全沉淀pH5.23.29.79.2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c中需使用的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两种仪器为漏斗、蒸发皿.
(2)“碱浸”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2Al+2OH-+2H2O═2AlO2-+3H2↑、Al2O3+2OH-═2AlO2-+H2O.
“酸浸”时所加入的酸是H2SO4(填化学式).酸浸后,经操作a分离出固体①后,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是Ni2+、Fe2+
(3)调节溶液PH为2~3的目的是防止在浓缩结晶过程中Ni2+水解.
(4)产品晶体中有时会混有少量绿矾(FeSO4•7H2O),其原因可能是H2O2的用量不足(或H2O2失效)、保温时间不足导致Fe2+未被完全氧化造成的.(回答一点即可)
(5)现有100千克含镍催化剂,如果酸浸步骤镍浸出率为a%,其它物质全部参与反应,且假定镍在酸浸后续步骤无损失.操作C后粗晶体中含绿矾b%,则最终能得到粗晶体$\frac{100×64.4%×a%×281}{(1-b%)×59}$千克(Ni-59  NiSO4•7H2O-281)(只要求写出计算表达式).若要进一步提纯晶体,需进行的操作是重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Cu2O是一种具有良好光电效应的材料,某学习小组探究制备Cu2O的方法.
【查阅资料】
①CuSO4与Na2SO3溶液混合可制备Cu2O.
②Cu2O为砖红色固体;酸性条件下生成Cu2+和Cu.
③Cu2O和Cu(SO323-可以相互转化Cu2O$?_{Cu_{2}+}^{SO_{32}-}$ Cu(SO323-(无色)
(1)完成CuSO4溶液和Na2SO3溶液反应制Cu2O的离子方程式:
□Cu2++□SO32-+□2H2O$\frac{\underline{\;\;△\;\;}}{\;}$□Cu2O↓+□1SO42-+□HSO3-
【实验探究】
操作现象
i有黄色沉淀出现,随着Na2SO3溶液的滴入,沉淀增加,当加到5mL时,溶液的蓝色消失.
ii将试管加热,黄色沉淀变为砖红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iii在加热条件下,继续滴入Na2SO3溶液,砖红色沉淀减少,当加到10mL时,沉淀完全溶解,得无色溶液.
(2)证明ii中砖红色沉淀是Cu2O的试剂最好选用D.
A.浓硝酸    B.稀硝酸    C.浓硫酸    D.稀硫酸
(3)经检验i中黄色沉淀含有Cu2SO3,ii中沉淀由黄色变砖红色的化学方程式是Cu2SO3═Cu2O+SO2↑.
(4)iii中砖红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c(SO32-)增大,使Cu2O?Cu(SO323-平衡正向移动,砖红色沉淀消失.
(5)在加热条件下,若向2mL0.25mol•L-1Na2SO3溶液中滴加0.25mol•L-1CuSO4溶液至过量,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到无色溶液,后来产生砖红色沉淀,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6)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CuSO4溶液和Na2SO3溶液反应制备Cu2O,应控制的条件是反应温度、CuSO4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
(7)若先向K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肼(N2H4),加热并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90℃,反应完全后,分离、洗涤、真空干燥所得到的固体为纳米氧化亚铜.检验反应混合体系内纳米Cu2O已经生成的实验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工业上利用电镀污泥 (主要含有Fe2O3、CuO、Cr2O3及部分难溶杂质) 回收铜和铬等金属,回收流程如图1:

已知部分物质沉淀的pH及Ca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Fe3+Cu2+Cr3+
开始沉淀pH2.14.74.3
完全沉淀pH3.26.7a
(1)在浸出过程中除了生成Fe2(SO43、Cr2(SO43外,主要还有CuSO4
(2)在除铁操作中,需要除去Fe3+和CaSO4,请完成相关操作:
①加入石灰乳调节pH到约3.2~4.3,检验Fe3+已经除尽的操作是取适量滤液,加KSCN溶液,若不变红,则说明Fe3+已除;
②将浊液加热到80℃,趁热过滤.
(3)写出还原步骤中加入NaHSO3生成Cu2O固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此步骤中加入NaHSO3得到Cu2O的产率为95%,若NaHSO3过量,除了浪费试剂外,还会出现的问题是产生SO2污染环境.
(4)当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10-5mol•L-1时可认为沉淀完全,若要使Cr3+完全沉淀则要保持 c(OH-)≥4.0×10-9 mol•L-1.[已知:Ksp[Cr(OH)3]=6.3×10-31,$\root{3}{63}$≈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硫酸法是现代氧化铍或氢氧化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预焙烧破坏铍矿物(绿柱石-3BeO•Al2O3•6SiO2及少量FeO等)的结构与晶型,再采用硫酸酸解含铍矿物,使铍、铝、铁等酸溶性金属进入溶液相,与硅等脉石矿物初步分离,然后将含铍溶液进行净化、除杂,最终得到合格的氧化铍( 或氢氧化铍) 产品,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铝铵矾的化学式是NH4Al(SO42•12H2O?铍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元素相似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熔炼物酸浸前通常要进行粉碎,其目的是:提高铍元素的浸出速率和浸出率;
(2)“蒸发结晶离心除铝”若在中学实验室中进行,完整的操作过程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过滤.
(3)“中和除铁”过程中“中和”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NH3•H2O=NH4++H2O,用平衡原理解释“除铁”的过程由于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氨水中和H+,使c(H+)减小,上述平衡正向移动,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
(4)加入的“熔剂”除了流程中的方解石外,还可以是纯碱、石灰等.其中,石灰具有价格与环保优势,焙烧时配料比(m石灰/m绿柱石)通常控制为1:3,焙烧温度一般为1400℃-1500℃.若用纯碱作熔剂,SiO2与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SiO3+CO2↑,若纯碱加入过多则Al2O3、BeO也会发生反应,其中BeO与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eO+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BeO2+CO2↑,从而会导致酸浸时消耗更多硫酸,使生产成本升高,结合离子方程式回答成本升高的原因由BeO+2H+=Be2++H2O和BeO22-+4H+=Be2++2H2O可知,BeO转化为BeO22-后将消耗更多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Ⅰ)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的制备氨基甲酸铵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难溶于CCl4.可用做肥料.
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H<0.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1)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2)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3)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过滤(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c(填写选项序号).
a.80℃热风下烘干     b.60℃热风下烘干      c.40℃热风下烘干
(4)尾气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防止倒吸;
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5)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80%.(精确到2位小数,碳酸氢铵和氨基甲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9和78)
(Ⅱ) FeSO4•7H2O晶体的制备
(6)已知:
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pH沉淀完全的pH
Fe3+1.13.2
Al3+3.05.0
Fe2+5.88.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出发,制备绿矾(FeSO4•7H2O),补充完整由硫铁矿烧渣制备Fe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铁粉、稀硫酸和NaOH溶液):
①向一定量烧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
②向滤液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
③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约为5.0~5.8,过滤,
④将得到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FeSO4•7H2O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产品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
(1)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2=2ClO2+SO4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c.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将NaClO3还原为ClO2     c.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吸收塔内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
(3)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以下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a(选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4)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某学习小组用碘量法测定粗产品中亚氯酸钠的含量,实验如下:
a.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
(已知:ClO2-+4I-+4H+═2H2O+2I2+Cl-
b.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加最后一滴液体时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frac{22.625cV}{m}$%(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结果化成最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锰是冶炼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以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还含有铁、镍、钴等碳酸盐杂质)为原料生产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25℃,部分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物质Mn(OH)2Co(OH)2Ni(OH)2MnSCoSNiS
Ksp2.1×10-133.0×10-165.0×10-161.0×10-115.0×10-221.0×10-22
(1)步骤Ⅰ中,MnC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CO3+H2SO4=MnSO4+CO2↑+H2O.
(2)步骤Ⅱ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离子氧化为Fe3+,则该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2Fe2++4H+=Mn2++2Fe3++2H2O,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为5.0-6.0,以除去Fe3+
(3)步骤Ⅲ中,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CoS和NiS.
(4)步骤Ⅳ中,在阴(填“阴”或“阳”)极析出Mn,电极反应方程式为Mn2++2e-=Mn.
(5)已知:S(s)+O2(g)=SO2(g)△H=a kJ•mol-1
Mn(s)+S(s)+2O2(g)=MnSO4(s)△H=b kJ•mol-1
MnO2(s)+SO2(g)=MnSO4(s)△H=c kJ•mol-1,则Mn的燃烧热△H=-( a+c-b) kJ•mol-1
(6)按照图示流程,含MnCO3质量分数为57.5%的碳酸锰矿a kg,最终得到Mn的质量为110b kg,忽略中间过程的损耗,则除杂质时,所引入的锰元素相当于MnO2174b-0.435akg.[MnCO3摩尔质量115g/mol,MnO2摩尔质量87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二氯亚砜(SOCl2)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与水剧烈水解生成两种气体,常用作脱水剂,其熔点-105℃,沸点79℃,140℃以上时易分解.
(1)用硫黄(用S表示)、液氯和三氧化硫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合成氯化亚砜,原子利用率达100%,则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2:3:1.写出SOCl2吸收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SOCl2+H2O=SO2↑+2HCl↑.
(2)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用ZnCl2•xH2O晶体制取无水ZnCl2,回收剩余的SOCl2并验证生成物中含有SO2(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D→E→F→C.
②搅拌的作用是,冷凝管的进水口是b.(填“a”或“b”)
③实验结束后,为检测ZnCl2•xH2O晶体是否完全脱水,称取蒸干后的固体a g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为bg.若 $\frac{b}{a}$=2.1(保留一位小数),即可证明ZnCl2•xH2O晶体已完全脱水.
④乙同学认为直接将ZnCl2•xH2O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即可得到无水ZnCl2,但老师说此方法不可.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不可行,因为ZnCl2加热时水解,反应方程式为ZnCl2•xH2O$\frac{\underline{\;\;△\;\;}}{\;}$2HCl+ZnO+(x-1)H2O.
(3)丙同学认为SOCl2还可用作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的脱水剂,但丁同学认为该实验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你设计并简述实验方案判断丁同学的观点:方法1:取少量FeCl3•6H2O于试管中,加入SOCl2,振荡;再往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BaCl2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脱水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方法2:取少量FeCl3•6H2O于试管中,加入过量SOCl2,振荡;再往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若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脱水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方法3:取少量FeCl3•6H2O于试管中,加入过量SOCl2,振荡;再往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K3[Fe(CN)6]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则证明脱水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