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9785  159793  159799  159803  159809  159811  159815  159821  159823  159829  159835  159839  159841  159845  159851  159853  159859  159863  159865  159869  159871  159875  159877  159879  159880  159881  159883  159884  159885  159887  159889  159893  159895  159899  159901  159905  159911  159913  159919  159923  159925  159929  159935  159941  159943  159949  159953  159955  159961  159965  159971  159979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如右图,在左试管中先加入2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3mL浓硫酸,再加入2mL乙酸,充分摇匀.在右试管中加入5mL饱和Na2CO3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右试管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左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1)写出左试管中主要反应的方程式:CH3COOH+CH3CH2OH$?_{△}^{浓硫酸}$CH3COOCH2CH3+H2O.
(2)加入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3)饱和Na2CO3的作用是:除去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4)反应开始时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防止反应物为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
(5)分离右试管中所得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的操作为(只填名称)分液,所需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6)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小,有芳香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防暴沸,还要在试管内加入碎瓷片
(2)浓硫酸的作用是:①催化剂;②吸水剂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倒吸.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按条简单回答))收集乙酸乙酯;反应乙酸,减少对酯香味的干扰;吸收乙醇,减少对酯香味的干扰
(5)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乙酸乙酯滴入饱和NaHCO3溶液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 生,可得出的结论是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可以在试管A中加入3mL 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 乙酸,按右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2)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饱和碳酸钠溶液,B中通蒸气的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的原因是防止液体倒吸.
(3)实验完成后,试管B的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由于乙醇和乙酸的沸点较低,易挥发,在反应过程中会有部分蒸出,乙醇蒸出溶于B中溶液,而蒸出的乙酸与B中溶液反应生成沸点较高的乙酸钠.图2是对如图1试管B中收集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请回答:
①操作1的名称为分液;②操作2得到的物质W的名称为乙醇.
③试剂C可以选用下列的B(填序号).
A.CO2              B.H2SO4            C.NaOH           D.NaCl
(4)用30g  乙酸与46g  乙醇反应,若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67%,则可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是A.
A.29.5g                B.44g                  C.74.8g                D.8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A、B、C、D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非金属元素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C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为半充满结构,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位于第4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与A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图
(2)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O>C.(用元素符号表示)
(3)CA3物质能与很多化合物通过配位键发生相互作用.CA3与第2周期中的另一种元素的氢化物相互作用得到的化合物X是科学家潜心研究的一种储氢原料,X是乙烷的等电子体;加热X会缓慢释放H2,转变为化合物Y,Y是乙烯的等电子体.
①化合物CA3的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X的结构式为(必须标明配位键).
②形成CA3物质的中心原子在X、Y分子中的杂化方式分别是sp3和sp2,Y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5:1.
(4)在研究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发现了E元素存在E-Ni-Zn-Sn-Fe多金属互化物.
①某种金属互化物具有自范性,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该金属互化物属于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可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鉴别.
②E能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E(SCN)2,类卤素(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其原因是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③立方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氯化钠相同,其中每个Ni周围有6个最近距离的氧原子,这些氧原子形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若NiO晶体的密度为ρg•cm-3,其晶胞边长为$\root{3}{\frac{75×4}{ρ{N}_{A}}}$cm(不必计算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常数的值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制备乙酸乙酯的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和④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M虽然分子结构中无醛基,但仍然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步骤②,1molM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mol乙醇
D.若用淀粉替代纤维素,一定条件下也能按照此路线制备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实验小组在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中用了过量的乙酸与乙醇反应,没有发现有副产物生成,装置气密性良好,产物也被充分冷凝,但乙醇的转化率始终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即乙醇的转化率一定达不到100%
B.乙酸挥发,导致其量减少,乙醇过量,不能充分转化为乙酸乙酯
C.产物不稳定,易被氧化为其他物质而影响乙醇的转化率
D.馏出物导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较多的乙酸乙酯溶解于水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略去加热装置)制备 乙酸乙酯.
(1)仪器C的名称是三颈烧瓶,要向C中加4mL浓硫酸、6mL乙醇、4mL乙酸,
其操作顺序是乙醇、浓硫酸、乙酸.
(2)硫酸分子结构式:浓硫酸溶于乙醇不是简单的物理溶解,而是伴随着化学变化,生成硫酸乙酯和硫酸二乙酯,请写出乙醇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二乙酯的方程式2C2H5OH+H2SO4→(OC2H52SO2+2H2O.
(3)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应控制在85℃左右为宜.请根据反应原理分析温度控制的原因:温度低,反应速率低,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温度过高;温度过高,利于平衡逆向移动,酯产率降低.
(4)反应完成后,得到粗产品进行除杂.
①把锥形瓶中的粗产品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加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离时,乙酸乙酯应该从仪器上口倒出(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查阅资料,
相关物质的部分性质: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沸点78.0℃117.9℃77.5℃
水溶性易溶易溶难溶
根据表数据有同学提出可用水替代饱和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吗?说明理由:不可行;乙酸乙酯在乙醇、乙酸在水的混合溶液中溶解度比较大.
②为了得到纯度高的产品,一般在①中得到的乙酸乙酯用氯化钙除去其中少量的乙醇,最后用b(选填序号)进行干燥.
a、浓硫酸b、无水硫酸钠c、碱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得主要装置如图A所示,主要步骤①在a试管中按2:3:2的体积比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混合物;②按A图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b试管所盛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中;③小火加热a试管中的混合液;④等b试管中收集到约2mL产物时停止加热.撤下b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中液体分层;⑤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中可观察到b试管中有细小的气泡冒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2)A装置中使用球形管除起到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步骤⑤中分离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分液漏斗.
(3)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A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编号
试管a中试剂试管b中试剂测得有机层的厚度/cm
A3 mL乙醇、2 mL乙酸、1mL 18mol•L-1 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5.0
B3 mL乙醇、2 mL乙酸0.1
C3 mL乙醇、2 mL乙酸、6 mL 3mol•L-1 H2SO41.2
D3 mL乙醇、2 mL乙酸、盐酸1.2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6mL和6mol•L-1
②分析实验AC(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浓硫酸可以吸收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降低了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③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大量乙酸、乙醇未经反应就脱离反应体系(或温度过高发生其他反应).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经过洗涤,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B(填字母).
A.P2O5        B.无水Na2SO4         C.碱石灰        D.NaOH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利用如图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1)与教材采用的实验装置不同,此装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冷凝和防止倒吸.
(2)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Ⅱ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试管Ⅰ中试剂试管Ⅱ中试剂有机层的
厚度/cm
A2mL乙醇、1mL乙酸、
1mL18mol•L-1 浓硫酸
 饱和Na2CO3
溶液
3.0
B2mL乙醇、1mL乙酸0.1
C2mL乙醇、1mL乙酸、
3mL 2mol•L-1 H2SO4
0.6
D2mL乙醇、1mL乙酸、盐酸0.6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3mL和4mol•L-1
②分析实验A C(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3)若现有乙酸90g,乙醇138g发生酯化反应得到80g乙酸乙酯,试计算该反应的产率为6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用下列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试管中先加入3mL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mL浓H2SO4和2mL乙酸,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几粒碎瓷片.按上图连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大试管小心均匀加热.当观察到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2)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这位同学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除了使乙酸乙醋充分冷凝外还有防倒吸;
(3)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乙酸与乙醉反应得到的酯(未用饱和Na2CO3溶液承接)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中和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但他们的结果却不同:
①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②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③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
试判断三位同学加入的NaOH是多了还是怡好还是少了(填“少量“、“适量”、“过量“)
①适量②少量③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