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0428  160436  160442  160446  160452  160454  160458  160464  160466  160472  160478  160482  160484  160488  160494  160496  160502  160506  160508  160512  160514  160518  160520  160522  160523  160524  160526  160527  160528  160530  160532  160536  160538  160542  160544  160548  160554  160556  160562  160566  160568  160572  160578  160584  160586  160592  160596  160598  160604  160608  160614  160622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酸碱中和在化工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
Ⅰ:常温下,分析下列情况问题
(1)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Cl?)=c(Na+)>c(H+)=c(OH?).
(2)将m mol/L的醋酸和n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m与n的大小关系是m大于n.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PH值为3的CH3COOH 溶液与PH值为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小于0.05mol/L,c(CH3COO-)等于c(NH4+)(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Ⅱ: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向洗净后的锥形瓶中放入15.00mL溶液.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2-3次.试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锥形瓶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②中的错误造成的测定结果偏高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22.6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请填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2
(2)若将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3)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试剂是③.(填序号)
①水    ②氢气   ③溴水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乙烯加成反应得到的是B(填选项字母).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5)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a(OH)2+CH≡CH↑.
(6)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褪色,乙炔发生了氧化反应.
(7)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褪色、且不分层,乙炔发生了加成反应.
(8)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火焰明亮伴有浓烈的黑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冬季是雾霾天气高发的季节,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
(Ⅰ)工业上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已知:
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
CH4(g)+4NO(g)═2N2(g)+CO2(g)+2H2O(g)△H2=-1160kJ/mol
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
(Ⅱ)将CO2转化为甲醇可以实现废物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CO2(g)+3H2(g)?CH3OH(g)+H2O(g)△H3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2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请回答:0~3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mol/(L•min);第10min后,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 CO2(g)和1mol H2O(g),则平衡正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2)取五份等体积的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的反应的△H3<0(填“>”、“<”或“=”).
(Ⅲ)二甲醚也是清洁能源,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frac{n({H}_{2})}{n(CO)}$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1)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a>b>c.
(2)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p=$\frac{P(C{H}_{3}OC{H}_{3})•P({H}_{2}O)}{{P}^{2}(CO)•{P}^{4}({H}_{2})}$.
(3)某温度下,将2.0mol CO(g)和4.0mol 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关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BD;
A.P3>P2,T3>T2B.P1>P3,T1>T3C.P2>P4,T4>T2D.P1>P4,T2>T3
(4)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2充入一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C: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C.化学平衡常数K值减小      D.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即铁和碳的合金)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铁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
(2)称取碳素钢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之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D(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560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2HBr+H2SO4反应,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4.66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80%.
【探究二】根据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分析,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Q1和Q2两种气体,其中Q1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0893g•L-1.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应).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确认二氧化硫已经除尽.
(4)分析Y气体中的Q2气体是如何生成的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已知洗气瓶M中盛装澄清石灰水,为确认Q2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洗气瓶M于C(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Q1,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D中氧化铜变红,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50mL 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
C.7.80 g Na2O2与5.85 g NaCl所含阴离子数相等
D.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的氢原子数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甲醇是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工业上可通过H2和CO化合制备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CO(g)?CH3OH(g)△H1=-116kJ•mol-1
(1)已知:CO(g)+$\frac{1}{2}$O2(g)=CO2(g)△H2=-283kJ•mol-1H2(g)+$\frac{1}{2}$O2(g)=H2O(g)△H3=-242kJ•mol-1    1mol甲醇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frac{3}{2}$O2(g)=CO2(g)+2H2O(g)△H=-651kJ•mol-1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2H2(g)+CO(g)?CH3OH(g)反应速率的是BD(双选).
A.分离出CH3OH    B.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3)用H2和CO化合制备甲醇的反应中,若反应的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分别在230℃、250℃和270℃下,改变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固定为1mol)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曲线上的点都为一定温度下、一定组成下的平衡点):

①曲线X对应的温度是230℃.
②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低或n(H2):n(CO)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写一条)
(4)若往反应的容积中加入1.5molH2HE 1.0moCO,在曲线Z对应温度下反应达平衡.利用上述图中a点对应的CO平衡转化率,计算2H2(g)+CO(g)?CH3OH (g)的平衡常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区的元素是⑨(填编号).
(2)元素⑥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3)元素②的一种氢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把该氢化物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有关该氢化物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分子中含有氢键               B.属于非极性分子
C.含有4个σ键和1个π键       D.该氢化物分子中,②原子采用sp2杂化
(4)某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孤对电子数为3;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分子X构形为三角锥型;X在①与③形成的分子Y中的溶解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是NH3与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且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5)科学发现,②、④、⑨三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晶体具有超导性,其晶胞的结构特点如右图(图中②、④、⑨分别位于晶胞的体心、顶点、面心),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Ni3(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
(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2)30Si的原子的中子数为16;
(3)Al3+与Yn-的电子数相同,Y所在族的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HCl.
(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是CO2
(5)经处理后的熔渣36.0g(仅含Fe2O3、Al2O3、SiO2),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11.0g固体;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分离得到21.4g固体;则此熔渣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丙烷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它也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作为能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已知:①2C3H8(g)+7O2(g)=6CO(g)+8H2O(l);△H=-2741.8kJ/mol
②2CO(g)+O2(g)=2CO2(g)△H=-566kJ/mol
(1)反应C3H8(g)+5O2(g)=3CO2(g)+4H2O(l)的△H=-2219.9KJ/mol
(2)C3H8在不足量的氧气里燃烧,生成CO和CO2以及气态水,将所有的产物通入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应:CO (g)+H2O(g)?CO2(g)+H2 (g)
①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bd.
a.体系中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υ(H2)=υ(CO)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    d.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T℃时,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g)和H2O(g),发生反应并保持温度不变,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表:
时间/minCOH2O(g)CO2H2
00.2000.30000
20.1380.2380.0620.062
30.1000.2000.1000.100
40.1000.2000.1000.100
50.1160.2160.084C1
60.0960.2660.104C2
第5、6min时的数据是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后测得的.则第4~5min之间,改变的条件增加H2浓度,第5~6min之间,改变的条件是增加H2O(g)浓度.
已知420℃时,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如果反应开始时,CO和H2O(g)的浓度都是0.01mol/L,则CO在此条件下的转化率为75%.又知39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2,请判断该反应的△H<0 (填“>”、“=”、“<”).
(3)依据(1)中的反应可以设计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丙烷气体;燃料电池内部是熔融的掺杂着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其内部可以传导O2-.在电池内部O2-移向负极(填“正”或“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3H8+10O2--20e-=3CO2+4H2O.
(4)用上述燃料电池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Mg(NO32和NaCl的混合溶液.电解开始后阴极的现象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的现象
A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
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
CAlCl3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
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
A.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
C.AlCl3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