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0672  160680  160686  160690  160696  160698  160702  160708  160710  160716  160722  160726  160728  160732  160738  160740  160746  160750  160752  160756  160758  160762  160764  160766  160767  160768  160770  160771  160772  160774  160776  160780  160782  160786  160788  160792  160798  160800  160806  160810  160812  160816  160822  160828  160830  160836  160840  160842  160848  160852  160858  160866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p、r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q、s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且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s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0.1mol/L n溶液的pH为13,m可制作耐火管且属于两性物质.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大小:Y>Z>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Y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Z的强
D.单质熔点:Z>R>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g D2O 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mol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
C.1L 0.1mol/L HF溶液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0.1 NA
D.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原理是S+Na2SO3═Na2S2O(Na2SO3稍过量).实验室可用如图1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1)仪器a的名称圆底烧瓶,其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装置B的作用是缓冲装置(或者平衡装置内外压强等)、观察SO2生成速率.
(3)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装置C,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装置C中制备反应结束的现象是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
(4)装置C中的溶液,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S2O32-+2H+═S↓+SO2↑+H2O;为减少装置C中常可能出现的Na2SO4杂质,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应采取的操作是先通一段时间SO2后再打开加热装置;反应结束后,过滤C中的混合物,滤液经蒸发(填写操作名称)、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5)装置D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图2中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d(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不合理的是(  )
A.0.01mol/L 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氨水,可以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向0.01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适量0.1mol/L草酸溶液,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变为无色
C.向1mol/L KI溶液中逐滴滴加适量0.1mol/L稀硫酸和淀粉溶液,振荡,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
D.向1mL 0.1mol/L 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2滴2mol/L NaOH溶液,振荡后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2滴0.1mol/L FeCl3溶液,沉淀变为红褐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可用于制作“香水”,其结构为:,有关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2H18O2
B.分子中至少有6个碳原子共平面
C.该化合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D.一定条件下,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3mol H2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6g Na2CO3•10H2O晶体中CO32-数目等于0.1NA
B.标准状况下,4.48L NO和2.24L O2完全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分子数为0.2NA
C.0.1mol Na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3.5g氧化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D.含有1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腾蒸馏水中,所得红褐色液体中含胶粒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黏土制作陶坯B.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C.用熟苹果催熟猕猴桃D.用四氯化碳擦去圆珠笔油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醋酸由于成本较低,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1)写出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H+.若某温度下,CH3COOH(aq)与NaOH(aq)反应的△H=-46.8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1,则CH3CO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8.8kJ•mol-1
(2)某温度下,实验测得0.1mol•L-1醋酸电离度约为1.5%,则该温度下0.1mol•L-1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frac{(0.1×1.5%)^{2}}{0.1×(1-1.5%)}$(列出计算式,已知电离度α=$\frac{已电离分子数}{分子总数}$×100%)
(3)近年来化学家研究开发出用乙烯和乙酸为原料、杂多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不必生产乙醇或乙醛做中间体,使产品成本降低,具有明显经济优势.其合成的基本反应如下:
CH2═CH2(g)+CH3COOH(l)$\stackrel{杂多酸}{?}$CH3COOC2H5(l)
下列描述能说明乙烯与乙酸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的是BD.
A.乙烯、乙酸、乙酸乙酯的浓度相同
B.酯化合成反应的速率与酯分解反应的速率相等
C.乙烯断开1mol碳碳双键的同时乙酸恰好消耗1mol
D.体系中乙烯的百分含量一定
(4)在n(乙烯)与n(乙酸)物料比为1的条件下,某研究小组在不同压强下进行了在相同时间点乙酸乙酯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的测定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在60~80℃范围内,乙烯与乙酸酯化合成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v(P1)>v(P2)>v(P3)[用v(P1)、v(P2)、v(P3)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反应速率],分析其原因为其它条件相同时,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②压强为P1MPa、温度60℃时,若乙酸乙酯的产率为30%,则此时乙烯的转化率为30%.
③在压强为P1MPa、温度超过80℃时,乙酸乙酯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图象可知,P1 MPa、80℃时反应已达平衡且正反应放热,故压强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产率下降.
④根据测定实验结果分析,较适宜的生产条件是P1 MPa、80℃(填出合适的压强和温度).为提高乙酸乙酯的合成速率和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通入乙烯气体或增大压强(任写出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各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种数相同的一组是(  )
A.C4H10与C3H6B.C5H12与C2H6OC.C2H2Cl4与CH2Cl2D.CH2O与C2H4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出土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等五万余件青铜器.研究青铜器(含Cu、Sn等)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腐蚀对于文物保护和修复有重要意义.下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铜器发生电化学腐蚀,图中c作负极,被氧化
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C.环境中的Cl-与正、负两极反应的产物作用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
D.若生成0.2 mol Cu2(OH)3Cl,则理论上消耗的O2体积为4.48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