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1286  161294  161300  161304  161310  161312  161316  161322  161324  161330  161336  161340  161342  161346  161352  161354  161360  161364  161366  161370  161372  161376  161378  161380  161381  161382  161384  161385  161386  161388  161390  161394  161396  161400  161402  161406  161412  161414  161420  161424  161426  161430  161436  161442  161444  161450  161454  161456  161462  161466  161472  161480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我国生产氧化钴的常见工业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来制取的,其生产流程如图1:

(1)溶解: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氧化: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6Fe2++6H++ClO3-═6Fe3++Cl-+3H2O.确定Fe2+已经氧化完全的试剂是A(选填序号).
A、铁氰化钾溶液   B、铁粉    C、KSCN溶液   D、淀粉KI溶液
(3)除铁: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当Fe3+与CO3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4)沉淀:生成沉淀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沉淀需要用水洗涤,洗涤的操作是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5)溶解: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向碱式碳酸钴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6)灼烧:准确称取所得CoC2O4 1.470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0.830g钴的氧化物,通   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写出简单计算过程):CoC2O4的质量为1.470g,其我知道可为0.01mol,Co元素质量为0.59g,钴氧化物质量为0.83g,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0.83g-0.59g=0.24g,则氧化物中Co原子与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01mol:$\frac{0.24}{16}$≈2:3,故Co氧化物为Co2O3,故答案为:Co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Na2S2O3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工业制备Na2S2O3的反应为:S(s)+Na2SO3(aq)$\frac{\underline{\;△\;}}{\;}$Na2S2O3(aq),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CO3、Na2SO3和Na2SO4
实验室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在C中制备Na2S2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装置C中可观察到溶液先变浑浊,后又澄清,生成的浑浊物质化学式为S.
(2)装置B的作用为防止溶液倒吸;为保证Na2S2O3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分解.
(3)为了验证固体硫代硫酸钠工业产品中含有碳酸钠,选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ADCB(填装置的字母代号),装置C中的试剂为品红溶液.
②能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实验现象是装置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若要检验固体硫代硫酸钠工业产品中含有Na2SO3,需先加水配成稀溶液,再依次加入的试剂为氯化钡溶液、盐酸和品红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3个2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3H2(g)+N2(g) $\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表:
容器
反应物的投入量3molH2、2molN26molH2、4molN22molNH3
平衡时N2的浓度/mol•L-1c11.5 
NH3的体积分数 ω2ω3
混合气体的密度/g•L-1ρ1 ρ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c1<1.5
B.ρ13
C.ω2=2ω3
D.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2-2{c}_{1})^{2}}{{c}_{1}(3c-1.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共有4种
B.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l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 NaOH
D.能发生取代、消去、加成和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A
B.0.1L0.5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05N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1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四苯基乙烯(TPE)及其衍生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在光电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以下是TPE的两条合成路线(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省略):

(1)A的名称是甲苯.
(2)B→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羰基.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
(4)W是D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属于萘(  )的一元取代物;②存在羟甲基(-CH2OH).写出W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B的酸性比苯酚强
b.D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c.E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d.TPE既属于芳香烃也属于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F、G均是常见的香料,可通过下列途径合成,合成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为2-丙醇(异丙醇).
(2)③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3)C的结构简式是;A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是 
(4)F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最多有17个.
(5)G的芳香同分异构体中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异构体有14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只有四组峰的异构体结构简式为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甲醛、乙醛及  (环已酮)合成 [已知HCHO是所有醛中还原性最强的(常用Ca(OH)2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用Fe、Al合金废料制取Al(OH)3与Fe(OH)3

(1)沉淀C为Fe(OH)3,沉淀D为Al(OH)3
(2)步骤①加入的试剂应为NaOH溶液,步骤①的现象是生成红褐色沉淀.
(3)步骤②加入的试剂最合适的是CO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AlO2-+CO2+2H2O=Al(OH)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某气体X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5g•L-1,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56g/moL,28g X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某兴趣小组用0.20mol•L-1KI、0.4%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S2O82-+2I-=2SO42-+I2(慢)     I2+2S2O32-=2I-+S4O62- (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Na2S2O3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82-):n(S2O32-)>1:2.
(2)如果实验中不使用Na2S2O3溶液,可能存在的不足是显色时间太短,不易测量.
(3)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
实验
序号
试剂体积 V/mL显色时间
t/s
K2S2O8溶液KI溶液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
101004126.8
51054154.0
2.510V141108.2
10554153.8
57.57.54V2t1
表中V1=7.5 mL,理由是保证每次实验溶液总体积相等; V2=1 mL,理由是保证淀粉溶液的用量相同.显色时间t1大约是72s.
(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关系(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